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護台植物園

鎖定
護台植物園位於臨沂市羅莊區行政辦公大樓以北,總面積238畝。護台較周圍明顯凸起,據考證系原始社會末期龍山文化遺址,近年來曾在這裏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等珍貴文物。
中文名
護台植物園
位    置
臨沂市羅莊區行政辦公大樓以北
總面積
238畝
投資金
200餘萬元

目錄

護台植物園簡介

1997年1月,區委、區政府決定在護台及周圍建造植物園,先後投資200餘萬元,栽植櫻花、紫荊、水杉、銀杏等名貴花卉木30餘種4萬多棵(株),修通遊覽人行道4000多米,鋪設地下管道2000多米。整個園林採用片林結構,每片以一個名貴樹種為主,襯以各種小型灌木,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形成金鐘迎春、櫻花爛漫、紅葉傲霜、蒼松映雪等十大景區,成為羅莊區一大人文旅遊景點。

護台植物園理解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歷城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佈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製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製陶史上的鼎峯時期。

護台植物園延伸

在農事耕作中曾多次出土網墜、斧、鐮、錛等磨製鑽孔石器及黑、紅、白質陶器。省文物考古部門也曾多次對其進行過勘探、發掘,發現遺址中心部位文化層堆積厚達3~4米,內涵十分豐富。出土遺物有罐、鼎、甗、鬹、盆、碗、杯、豆等陶器。其中有極為少見的高38.5釐米、口徑30.3釐米的夾砂陶鬲;有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高達116釐米、口徑44釐米的灰陶甗。遺址中的鼎、甗器之足,多做成鳥喙形。陶杯多仿竹節式,壁薄且輕,胎質細膩,釉質光亮。在發掘中還發現了目前山東境內最大的龍山文化城 。
位於今稷下街道辦事處董褚村西南。東西約600米,南北約200米。1984年文物普 遺址位置查時發現,次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試掘,文化層較厚,一般都在2.5米左右。有灰坑、窯址以及房屋遺蹟等。出土遺物有石斧以及鼎、鬹、盆等陶器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