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譴,漢語一級字 [3]  ,讀作qiǎn,其本意為責備,斥責。也指舊時官吏被貶或謫戍。 [2] 
中文名
拼    音
qiǎn  [1] 
部    首
鄭    碼
SWAY
筆    順
4525121 25151454
注    音
ㄑㄧㄢˇ
U
8C34
GBK
C7B4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qiǎn
動詞
形聲。本義:責備,斥責
accuse;censure;ask reprovingly;condemn
譴,謫問也。——《説文》
譴,呵也。——《蒼頡篇》
畏此譴怒。——《詩·小雅·小明》
聞而譴友。——《孔子家語·五行》
某時有客過而予汝金,因譴之。——《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前者,失救涇河老龍,獲譴於我皇后帝。——《西遊記》
譴謫(責備);譴斥(受責備);譴告(譴責警告);譴呵(譴責申叱);譴咎(譴責罪過);譴怒(怒責)
舊時官吏被貶或謫戍
relegate
又不得已而譴,則為之擇地而居。——劉禹錫《上杜司徒書》
譴謫(官吏因罪降級,調往邊遠地方);譴客(被貶謫的人);譴域(謫遷之地);譴逐(貶謫放逐)
名詞
罪過
fault
臣有大譴。——《北史·李彪傳》
欲以改正思譴,除兇致吉。——《後漢書·蔡邕傳》
-
(參考資料: [1-2]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去戰切《集韻》《韻會》《正韻》詰戰切,𠀤音繾。《説文》謫問也。《廣雅》責也。《廣韻》怒也,讓也。《正韻》誚也。《詩·小雅》畏此譴怒。《傳》罪責也。《戰國策》太卜譴之曰:周之祭地為祟。《注》謫問也。
《揚子·方言》譴,喘轉也。《注》猶宛轉也。
《集韻》姓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