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議政王

鎖定
清朝官名,是參與決策討論軍國重務的具有王爵的高級滿洲貴族。
中文名
議政王
外文名
Prince of Chief Executive
代表人物
愛新覺羅·奕訢
官職介紹
官名。清代參與決策討論軍國重務的具有王爵的高級滿洲貴族。早在努爾哈赤建國稱汗之前,滿族內部諸貝勒即有參與重大事務議論之例。其時滿洲各部並無王爵,各部酋長以貝勒稱謂為最尊。努爾哈赤建國即汗位後的天命元年(1616) 始命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等四人為大貝勒,地位高於諸貝勒之上。天命六年,努爾哈赤命代善等四大貝勒輪值國政,此似應為設議政王之始。天命七年,努爾哈赤又命皇子八人俱為和碩貝勒,是為議政王,八人共議國政,也稱“八王共治”。太宗皇太極天聰三年(1629),廢大貝勒輪值國政之制,以諸貝勒代之, 稱為議政貝勒, 與議政大臣一起,商決軍國要務。入關後,議政王的地位逐漸有所變化,其議政之權日見削弱。乾隆五十六年(1791),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被廢除,議政王之銜名也隨之廢除。咸豐十一年(1861),恭親王奕訢雖一度又獲議政王之銜,但至同治四年(1865) 即遭罷黜。此後直至清亡, 未再有人得獲議政王之銜名。參見 “議政大臣”及“議政王大臣會議” [1] 
參考資料
  • 1.    議政王  .中華文史網.2013-11-05[引用日期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