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警界雙雄

(美國2004年託德·菲利普斯執導的電影)

鎖定
《警界雙雄》是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本·斯蒂勒歐文·威爾遜等人主演的喜劇犯罪片,於2004年3月5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翻拍自20世紀70年代的同名電視劇,講述了一對卧底警探聯手執行任務,共同偵破一樁謀殺案的故事 [3] 
中文名
警界雙雄
外文名
Starsky & Hutch
其他譯名
極速雙雄、警網雙雄、天王戰警、孖咇勇探
類    型
喜劇、犯罪、動作
製片地區
美國
發行公司
華納兄弟娛樂公司
導    演
託德·菲利普斯
主    演
本·斯蒂勒
主    演
歐文·威爾遜
片    長
101 分鐘
上映時間
2004年3月5日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電影分級
PG-13級(美國)
imdb編碼
tt0335438
在線播放平台
愛奇藝
製片成本
6000 萬美元

警界雙雄劇情簡介

20世紀70年代,便衣警察斯塔斯基本·斯蒂勒飾)和哈金森歐文·威爾遜飾)剛剛被迫結成新的偵探搭檔。他們每天在城中街道上駕車奔走,在他們嚴厲的上司多比隊長的指揮下破獲各種“疑難雜案”。
斯塔斯基非常敬業,口頭禪是“你死定了”,總把自己的任務看的比天還重,可以為了抓住一個小偷而毀掉一輛全新的卡迪拉克。而哈金森則是個嘻嘻哈哈的傢伙,對一切規則視若無物,甚至會從屍體身上偷出點錢花花。南轅北轍的兩個人一開始合作當然是吵成一團,當然,在經過漫長的磨合之後,他們終於找到了合作的方法,並開始成為朋友。
一次,在追查一件謀殺案時,兩位偵探偶然發現了殘酷的毒品販賣網絡控制者里斯·費德曼文斯·沃恩飾)的蛛絲馬跡,而他正是警方長期以來追蹤的目標。兩位偵探開始了他們新的破案活動,一如既往,他們最好的助手,還是無所不知的神秘情報提供者皮條客熊娃娃史努比·狗狗評),以及那輛紅色改裝74式福特杜林車。
風馳電掣的追逐中,充滿着奇思妙想的搞笑戰鬥開始了 [3] 
劇照

警界雙雄演職員表

警界雙雄演員表

警界雙雄職員表

製作人 William Blinn斯圖爾特·康菲爾德阿齊瓦·高斯曼託尼·路德維格艾倫·裏奇、Scott Budnick(副製作人)、David Siegel(副製作人)
監製 Gilbert Adler本·斯蒂勒
導演 託德·菲利普斯
副導演(助理) Thomas Coe、Efrain Cortes、Gary DavisCourtenay Miles、Timothy R. Price、Paul SchneiderJack SteinbergMichael VigliettaJeffrey Wetzel
編劇 William BlinnStevie LongJohn O'Brien託德·菲利普斯斯科特·阿姆斯特朗
攝影 Barry Peterson
配樂 西奧多·沙皮洛
剪輯 Leslie Jones
選角導演 Juel Bestrop、Jeanne McCarthy
藝術指導 艾德·維勒
美術設計 Greg Papalia
服裝設計 Louise Mingenbach
視覺特效 John CoatsDavid D. Johnson
佈景師 Kate J. Sullivan
展開
參考資料 [6] 

警界雙雄角色介紹

  • 大衞·斯塔斯基

    便衣警察。長着一頭濃濃捲髮,身材並不健碩,卻做過很多年的卧底工作,認識了很多犯罪分子,並且熟悉他們的伎倆。非常敬業,口頭禪是“你死定了”,他覺得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把那些罪犯繩之於法,總把自己的任務看的比天還重。

  • 肯·哈金森

    便衣警察,與斯塔斯基被迫結成的新搭檔。悠閒懶散,是個嘻嘻哈哈的傢伙,對一切規則視若無物,甚至會從屍體身上偷出點錢花花。因為哈金森的一個建議,他和斯塔斯基接到的第一個案子差點被搞砸。

  • 熊娃娃

    皮條客,同時也是一個毒販子。身穿復古風格的服飾,是兩位警探的線人,也是最好的助手。機智多謀,是一個無所不知的神秘情報提供者,他為兩位警探提供了打擊犯罪任務的重要情報。

  • 里斯·費德曼

    可卡因經銷商。是毒品販賣網絡控制者,發明了一種沒有味道和氣味的可卡因。殘忍惡毒,極善言辭且極具發展眼光。把整個城市搞得烏煙瘴氣,警察局形同虛設。

參考資料 [1]  [3-5]  [10] 

警界雙雄音樂原聲

原聲歌曲專輯
發行時間:2004年3月9日
1、Dazz - Brick
2、Folsom Prison Blues - 約翰尼·卡什
3、I Wanta Do Something Freaky To You - Leon Haywood
4、I'm A Ramblin' Man - 維倫·詹寧斯
5、Old Days - 芝加哥樂隊
6、Right Back Where We Started From - Maxine Nightingale
7、That's The Way I Like It - 凱西與陽光合唱團
8、The Weight - The Band
9、Two Dragons - Theodore Shapiro
10、Use Me - 比爾·威瑟斯 [7] 

警界雙雄獲獎記錄

時間
頒獎方
獎項
獲獎方
結果
2004年6月5日
第13屆MTV電影獎
最佳吻戲
歐文·威爾遜、卡門·伊萊克特拉、艾米·斯馬特
獲獎 [9] 
最佳銀幕搭檔
本·斯蒂勒、歐文·威爾遜
提名 [9] 
2004年8月8日
第6屆青少年選擇獎
最佳喜劇電影男演員
本·斯蒂勒、歐文·威爾遜
提名 [9] 
最佳電影火花
本·斯蒂勒、歐文·威爾遜

警界雙雄製作發行

警界雙雄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1、帝門影業公司(美國)
2、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3、AR-TL
4、Weed Road Pictures(美國)
5、Red Hour Films
發行公司
1、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2、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3、博偉國際(美國)
4、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UK(英國)
5、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德國)
6、博偉國際
7、博偉國際(阿根廷)
8、博偉國際(新加坡)
9、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Finland(芬蘭)
10、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Sweden)(瑞典)
11、Gaumont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BVI)(法國)
12、博偉國際(荷蘭)
13、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Italia(意大利)
14、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巴西)
15、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芬蘭)
16、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日本)
17、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18、Buena Vista Home Video
19、Gativideo(阿根廷)
20、Nelonen(芬蘭)
21、Walt Disney Studios Home Entertainment
22、華納家庭視頻公司(美國)
參考資料 [8] 

警界雙雄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
2004年2月26日
美國
2004年3月5日
加拿大
2004年3月5日
英國
2004年3月12日
冰島
2004年3月19日
英國
2004年3月19日
奧地利
2004年3月25日
德國
2004年3月25日
瑞士
2004年3月25日
以色列
2004年3月26日
中國台灣
2004年4月2日
阿根廷
2004年4月8日
澳大利亞
2004年4月8日
中國香港
2004年4月8日
黎巴嫩
2004年4月8日
秘魯
2004年4月8日
智利
2004年4月9日
瑞士
2004年4月14日
匈牙利
2004年4月15日
葡萄牙
2004年4月15日
新加坡
2004年4月15日
芬蘭
2004年4月16日
墨西哥
2004年4月16日
挪威
2004年4月16日
巴拿馬
2004年4月16日
西班牙
2004年4月16日
瑞典
2004年4月16日
法國
2004年4月21日
新西蘭
2004年4月22日
南非
2004年4月23日
比利時
2004年4月28日
菲律賓
2004年4月28日
荷蘭
2004年4月29日
丹麥
2004年4月30日
波蘭
2004年4月30日
韓國
2004年4月30日
泰國
2004年4月30日
巴林
2004年5月5日
菲律賓
2004年5月16日
捷克
2004年5月20日
保加利亞
2004年5月21日
科威特
2004年6月2日
斯洛伐克
2004年6月3日
希臘
2004年6月4日
斯洛文尼亞
2004年6月10日
巴西
2004年7月23日
愛沙尼亞
2004年7月23日
意大利
2004年8月27日
土耳其
2004年9月17日
埃及
2005年4月6日
日本
2005年4月20日
參考資料 [8] 

警界雙雄影片評價

《警界雙雄》是好萊塢標準的“白人+有色人種”的“妙探搭檔”類型。但該片為追求與原作酷似,不惜冒着被民權主義者指責的危險,將兩個主角都設定成白人,實在是一步險棋。好在主演本·斯蒂勒和歐文·威爾遜都是好萊塢有名的喜劇演員,前者內斂後者張揚,也算是互補。足以讓人在電影院度過一個有趣的夜晚 [1]  。在該片中,本·斯蒂勒和歐文·威爾遜兩人過足了20世紀70年代的癮,戴着雷朋太陽眼鏡,穿着緊身喇叭褲,還跳着當年流行的迪斯可,不但復古,更是笑果十足 [2] (《京華時報》、南方網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