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譚壽林

鎖定
譚壽林(1896-1931) 又名譚勉予,廣西貴縣人(今貴港市港南區 [3]  人)。1921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文科預科,在北大學習期間加入北大馬克思學説研究會,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李大釗領導的中共北方區委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京分部工作,主要負責編輯《工人週刊》,從事秘密革命活動。1925年,被黨組織派往廣東工作,同年冬回到廣西。先後任中共梧州支部書記、地委書記、特委書記等職,是中共廣西省委籌備小組領導成員之一,兼任《梧州民國日報》社長。1928年來到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先後任全國海員總工會秘書長、全國總工會秘書長,兼任《紅旗報》編輯。1931年4月因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解來南京,5月犧牲於雨花台。 [2] 
中文名
譚壽林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西貴縣
出生日期
1896年
逝世日期
1931年5月30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化    名
覃樹立 [6] 

譚壽林人物生平

譚壽林(1896—1931),廣西貴縣塘鄉譚嶺村人(今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震華村譚嶺屯) [3] 
1917年考上貴縣中學(今貴港市高級中學 [4] 
1921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文科預科。在北大學習期間,結識了共產黨員黃日葵等,加入北大馬克思學説研究會。
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共青團。
1923年秋,譚壽林進入北大國文系學習。
1924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李大釗領導的中共北方區委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京分部工作,主要負責編輯《工人週刊》,從事秘密革命活動。
1925年,譚壽林被黨組織派往廣東工作,同年冬被派回廣西。
1926年1月擔任中共梧州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他積極發展廣西地方黨的組織,努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發動和指導工農革命運動,積極培養革命骨幹,發動和領導了聲援省港大罷工的罷工周。同年9月,資本家勾結反動軍閥,製造了梧州“三工人血案”,譚壽林發動梧州工人舉行萬人大會,進行了堅決鬥爭。10月中共廣西省委籌備小組成立,譚壽林是三人領導成員之一。12月19日,被梧州國民黨右派逮捕。
1927年春經黨組織營救獲釋。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5月,譚壽林被派往廣州,負責對中共廣西地委的聯絡工作。6月到武漢出席全國第四次勞動大會,會後不久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派往香港巡視工人運動。12月返回廣州參加廣州起義,在起義指揮部肅反委員會工作。
1928年廣州起義失敗後,秘密來到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先後任全國海員總工會秘書長、全國總工會秘書長等職。同時擔任黨的《紅旗報》編輯。年底和錢瑛在上海結婚。 [5] 
1931年4月22日,因叛徒出賣,譚壽林被捕。在獄中,敵人對他施以老虎凳、反上吊等各種酷刑,譚壽林始終堅貞不屈,沒有泄露黨的任何機密。5月23日,他被作為“要犯”押往南京國民黨憲兵司令部看守所,特務再度對他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但仍一無所獲。他那“殺頭當作風吹帽,坐監也要闖上天”的氣勢讓敵人膽寒。5月30日,譚壽林英勇就義於南京雨花台,時年35歲。 [1] 

譚壽林家庭情況

妻子:錢瑛
錢瑛和譚壽林 錢瑛和譚壽林
1928 年底,譚壽林和錢瑛在上海結婚。 [5] 

譚壽林後世紀念

譚壽林錢瑛紀念詩

1961 年春,在譚壽林英勇就義 30 週年之際,根據董必武的指示,中國青年出版社重新出版譚壽林的遺作《俘虜的生還》。錢瑛取出珍藏的1929 年上海泰東書局出版的《俘虜的生還》,交給中國青年出版社。錢瑛飽含深情賦詩一首,題為《再讀〈俘虜的生還〉》,字裏行間寄託了對丈夫的無限思念:
“生還”何處寄萍蹤,驟雨狂風肆逞兇。
幾度鐵窗堅壯志,千番苦戰表精忠。
丹心貫日情如海,碧血“雨花”氣若虹。
三十一年生死別,遺篇再讀憶初逢。 [5] 

譚壽林譚壽林故居

譚壽林故居位於港南區橋圩鎮震華村譚嶺屯,始建於清朝乾隆晚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比較典型的磚瓦結構大合院。2017年,譚壽林故居列入港南區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7] 
譚壽林故居 譚壽林故居
譚壽林故居及史蹟陳列館總佔地總面積1820.23平方米,項目總建築面積1243.48平方米,其中修繕譚壽林故居379.55平方米,新建史蹟陳列館863.93平方米。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