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譌,是一個漢字,讀音維é、guĭ、wá,
字義同“訛 ”,“詭”,和“譁” [5] 
部首為言部
中文名
拼    音
é
部    首
五    筆
YETO
倉    頡
YRBHF
鄭    碼
SPYU
外文名
false,erronious [1] 
注    音
ㄜˊ
字    形
左右結構
釋    義
謠言
異體字
總筆畫
19
部外筆畫
12
四角號碼
02627
統一碼
U+8B4C
筆順讀寫
點、橫、橫、橫、豎、橫折、橫、撇、點、點、撇、撇、橫折、橫折、橫折、點、點、點、點
筆順編號
4111251344335554444
五    行
屬土

基本字義

簡體中文 簡體中文
◎同“”。
1、差錯、錯誤:~字。~誤(文字、記載錯誤)。~謬。~傳(chuán)。以~傳~。
2、敲詐、欺騙,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詐,~騙。
3、謠言:~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 [1-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𠀤音吪。《説文》譌言也。引《詩》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
《玉篇》偽也,化也,動也。
妖言也。𠀤詳訛字注。
《山海經》章莪山有鳥,名曰畢方,見則邑有譌火。《注》譌亦妖訛字。
《集韻》吾瓜切,瓦平聲。與譁同。
《集韻》古委切,音垝。與詭同。 [3] 

説文解字

譌言也。從言為聲。《詩》曰:“民之譌言。” [4] 

説文解字注

(譌) 譌言也。疑當作偽言也。唐風。人之為言。定本作偽言。箋雲。為、人為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雲。訛、也。人以偽言相陷入。按為偽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偽。從言。為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説文無訛有。吪、動也。訛者俗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