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證券期貨犯罪十六講

鎖定
《證券期貨犯罪十六講》是2019年3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列陽、謝傑。
中文名
證券期貨犯罪十六講
作    者
錢列陽
謝傑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年3月
頁    數
419 頁
定    價
79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19731991

證券期貨犯罪十六講內容簡介

《證券期貨犯罪十六講》通過專題的形式,對當今證券期貨市場中有關內幕交易犯罪、利用未公信息犯罪、市場操縱犯罪、新型市場操縱犯罪的司法疑難問題,證券期貨市場犯罪的規制原則、立法司法完善趨勢以及刑法規制與金融市場制度保障前瞻等問題分十六個部分進行了系統的講解與剖析。《證券期貨犯罪十六講》既有法學專業知識,又有金融專業知識;既有相關問題的理論高度,又有具體問題的實踐深度。此外,還加入錢列陽律師親辦徐翔、E租寶等案件的經驗和感悟,對於法律、金融相關從業人員處理實務中的疑難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證券期貨犯罪十六講作者簡介

錢列陽,北京紫華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資深刑事辯護律師。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業務委員會委員;中國行為法學會司法分會副會長。曾承辦:“中國私募第*人”徐翔操縱證券市場案;e租寶張某集資詐騙案;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受賄、濫用職權案;劉曉慶涉税案;廈門遠華公司走私案等多起在國內外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2003年度被譽為中國律師界十大新聞人物;2005年被評為“中國律師·風雲榜”十大風雲律師獎;2006年、2007年被評為*佳專業委員會主任;2008年被評為“中國力量·第七屆中國時代十大卓越人物;2011年 榮獲“第四屆刑辯論壇暨2011刑事辯護高峯會優秀刑事辯護律師”稱號;2015年被譽為 ALB 2015年中國十五佳訴訟律師。
謝傑,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客座研究員,法學博士、博士後,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金融監管與金融犯罪、法律經濟學、經濟刑法等。長期在政府部門、律師事務所、互聯網公司等機構從事法律與金融業務,專注於公司治理、法律風險控制、資本市場、境外投資、金融爭議解決與金融犯罪辯護等。擔任多起操縱證券市場、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欺詐發行股票等金融案件辯護人;代理多起標的數億元的保薦合同、承銷合同、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害上市公司利益、場外期權合同、證券投資基金合同糾紛等金融案件。 [1] 

證券期貨犯罪十六講圖書目錄

證券期貨犯罪導論
一、證券期貨犯罪全球視野
二、證券期貨犯罪所保護的法益
三、證券期貨犯罪實踐問題前瞻
內幕交易犯罪法律與經濟分析
一、內幕交易犯罪與權力腐敗
二、內幕交易犯罪與代理成本
三、內幕交易犯罪與市場效率
內幕交易犯罪構成要件
一、內幕交易犯罪的行為對象
二、內幕交易犯罪的客觀行為
三、內幕交易犯罪的行為主體
四、內幕交易犯罪的主觀罪過
內幕交易犯罪司法判斷規則
一、內幕交易行為違法性判斷規則
二、內幕信息司法判斷規則
三、泄露內幕信息行為司法判斷規則
四、建議行為司法判斷規則
五、信息挖掘行為司法判斷規則
六、內幕交易犯罪故意司法判斷規則
內幕交易犯罪司法解釋疑難問題剖析
一、內幕信息知情人員認定問題
二、內幕信息非法獲取人員認定問題
三、正當交易抗辯認定問題
四、內幕信息價格敏感期認定問題
五、內幕交易犯罪情節認定問題
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刑法規制的法律依據
一、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行為犯罪化背景
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行為刑法規制爭議
三、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刑法規制的價值定位
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構成要件
一、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的行為對象
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的客觀行為
三、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的行為主體
四、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的主觀罪過
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司法判斷規則
一、未公開信息司法判斷規則
二、利用未公開信息從事金融交易司法判斷規則
三、建議他人從事金融交易司法判斷規則
四、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行為關聯性司法判斷規則
五、未完成的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行為司法判斷規則
六、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規範界限司法判斷規則
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量刑規則
一、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量刑情節解釋爭議
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量刑情節文義解釋
三、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量刑情節體系解釋
四、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量刑情節實質解釋
五、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量刑情節的司法適用
市場操縱犯罪法律與經濟分析
一、市場操縱犯罪刑法介入批判性分析
二、市場操縱犯罪刑法介入合理性證明
市場操縱犯罪構成要件
一、市場操縱犯罪的行為對象
二、市場操縱犯罪的客觀行為
三、市場操縱犯罪的行為主體
四、市場操縱犯罪的主觀罪過
市場操縱犯罪司法判斷規則
一、洗售操縱犯罪司法判斷規則
二、相對委託操縱犯罪司法判斷規則
三、連續交易操縱犯罪司法判斷規則
四、連續交易操縱犯罪司法判斷規則
新型市場操縱犯罪司法認定疑難問題
一、“搶帽子”交易操縱犯罪的認定
二、蠱惑交易操縱犯罪的認定
三、信息操縱犯罪的認定
證券期貨犯罪的規制原則
一、謹慎剋制原則
二、協調立法原則
三、風險控制原則
證券期貨犯罪立法司法完善趨勢
一、合理抑制市場非理性
二、提升立法技術
三、調整司法解釋結構
證券期貨犯罪刑法規制與金融市場制度保障前瞻
一、金融衍生品市場刑法規制盲區填補
二、金融商品發行市場刑法同等保護
三、高頻交易時代證券期貨犯罪規制策略
四、互聯網金融“去中心化”後證券、期貨市場刑事法律規範制度安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