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證偽

鎖定
卡爾·波普爾在其著作《猜想與反駁》提出科學和非科學劃分的證偽原則。科學和非科學的劃分在波普爾這裏得到了明確界定而且是一反常識的。非科學的本質不在於他的正確與否,而是在於它的不可證偽性。於是數學和邏輯學便被劃分為非科學的。同樣,心理分析學説,占星説,骨相學。它們都不可被證偽。數學邏輯學之所以被劃分到了非科學的原因在於他們並不需要經驗去檢驗它們,他們被休謨稱為必然真理。而科學和非科學一樣,都既包含着真理,又包含着謬誤。
中文名
證偽
外文名
Falsified
提出者
卡爾·波普爾
相關作品
《猜想與反駁》
方    法
證偽主義應採用試錯法

證偽詳細內容

波普爾同意對偶然真理的界定,但它強調這樣的經驗科學應該服從一種證偽主義。證偽主義至少存在兩個優點。第一,科學理論的表達一般為全稱判斷,而經驗的對象是個別的。所以,經驗如果用來證實理論,那麼它將是無法窮盡一般的理論的。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證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隻黑羊就能證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這個理論是錯誤的。所以,經驗的真正意義在於可以證偽科學理論。第二,證偽主義可以避免對錯誤理論的辯護和教條。如果堅持實證主義,那麼一旦出現與理論相悖的經驗,人們便會做出特殊的設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論能滿足經驗。但實際上這樣的設定往往是極不科學的。證偽主義使人們相信所有的科學都只是一種猜測和假説,它們不會被最終證實,但卻會被隨時證偽。

證偽應用實例

證偽主義應採用試錯法。這是指人們應該大膽地提出假説和猜測,然後去尋找和這一假説不符合的事例。根據事例對假説進行修正,不斷重複這一過程,乃至將最初的假説全盤否定。試錯法對理論的修改和完善是沒有止境的,試錯法的結果只能是一個較好的假説,但不是最好的假説。最好的假説是終極真理的代名詞,和科學精神相悖。
波普爾同樣想整合唯理論經驗論的衝突,但他同時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唯理論和經驗論都承認,知識起源於一個不變的基礎。唯理論認為這個基礎是普遍必然的原則,而經驗論認為它是人的經驗感覺。波普爾的科學哲學核心在於,一切理論和原則都可以被證偽,而經驗雖然不是知識的來源和基礎,卻是檢驗知識的標準。他將這種觀點稱作理性批判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