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謫發

鎖定
謫發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zhé fā,
釋義:1、責過罰惡。 2、貶謫併發配。 3、指因罪而遠戍的人。
中文名
謫發
拼    音
zhé fā
釋    義
指因罪而遠戍的人
出    處
《列子·力命》

謫發基本解釋

亦作"謫發"。 1.責過罰惡。 2.貶謫併發配。 3.指因罪而遠戍的人。

謫發出處與詳解

1、責過罰惡。
《列子·力命》:“窮年不相讁發,自以行無戾也。” 楊伯峻 集釋:“讁謂責其過也,發為攻其惡也。”
2、貶謫併發配。
①《漢書·晁錯傳》:“ 秦 民見行,如往棄市,因以讁發之,名曰‘讁戍’。”
②《明史·閹黨傳·劉志選》:“ 忠賢 忌後賢明……後為故司禮 劉克敬 所選, 忠賢 遷怒 克敬 ,謫發 鳳陽 ,縊殺之。”
3、指因罪而遠戍的人。
①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今以謫發充之,遠者萬里,近者千餘裏,違其土性,死傷逃竄十常八九,如是而焉得不銷耗乎?”
②吳晗 《朱元璋傳》第五章二:“衞所的兵源有四種……一種是謫發,指因犯罪被罰當軍的,也叫作恩軍 [1]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