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雲暉

鎖定
謝雲暉(1912年01月—2002年01月06日),四川省冕寧縣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北京大學學生會執委、北平學聯組織部部長。參加了一二·九運動。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次年參加新四軍。曾任新四軍政治部青年科科長、戰地服務團副團長,蘇北軍政幹部學校教育長,抗大九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第一師團政委,華東野戰軍縱隊政治部副主任,第七兵團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蘇中、魯南、萊蕪、豫東、渡江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幹部副部長、兵團政治部代理主任。回國後,歷任20軍政委、南京軍區裝甲兵政委、成都軍區副政委。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002年1月6日逝世。 [1] 
中文名
謝雲暉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四川省冕寧縣
出生日期
1912年1月
逝世日期
2002年1月6日
性    別

目錄

謝雲暉人物生平

謝雲暉,中共黨員,四川冕寧縣宏模鄉文家屯村人,1912年1月出生於一個書香家庭。天資穎異的謝雲暉先在文家屯鄧氏“振聲宗祠”發矇入學,1927年考入成都聯合中學讀初中,3年後轉赴上海光華大學附屬高中就讀,從此“一出夔門便成龍”。 1934年8月謝雲暉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期間多次參加愛國抗日的學生遊行。1935年“一二·九”運動中任北京大學學生會執行委員,1936年2月參與發起“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因參加反對國民黨大逮捕、大鎮壓的遊行示威,被捕入獄月餘。出獄後,任北平學生聯合會常委等職。1937年北平淪陷,任在南京組織的平津流亡同學會執委。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戰初期,受南京中共中央代表團的指派,在川軍劉湘的第七戰區中開展統戰工作,任政治工作委員會中共特支書記。1938年2月轉入新四軍,先後任軍政治部組織部青年科科長、新四軍青工委書記等職。任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副團長、陳毅秘書、蘇北抗日軍政幹部學校教育長、抗日軍政大學五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蘇中大隊政治委員,抗大第九分校政治部主任。1942年冬,謝雲暉到主力部隊經受血火洗禮。1943年春至1944年12月,謝雲暉在新四軍勁旅江南16旅48團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加收復溧水、溧陽戰鬥和溧高、長興、泗安戰役。1944年48團在郎廣地區參加多次作戰,打得敵偽頑心驚肉跳,聞風喪膽,蘇南根據地羣眾因此稱48團為江南“老虎團”。歷任新四軍1師3旅(“老虎團”擴編)8團政治委員、第3縱隊(“老虎團”擴編)8支隊政委等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華中軍區第三縱隊改編為華中野戰軍第八縱隊(“老虎團”擴編),任縱隊政治部副主任。參加1945年2月浙西天目山三次反頑自衞戰役,1945年4~6月杭嘉湖地區第三次反頑戰,全殲頑軍6800餘人,1945年12月在光復高郵之戰中,殲滅拒不投降的守敵日偽軍6000餘人。 解放戰爭 “立功運動”治軍心 1946年5月起,在全國解放戰爭中,先後任華中野戰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戰軍第23軍政治部主任。期間參加了1946年夏季蘇中七戰七捷,1947年1月魯南、萊蕪戰役。1947年5月,華野5個縱隊投入孟良崮戰役。激戰中4縱隊衝上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中央軍王牌部隊74師師部所在核心陣地600高地,全殲74師,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同年7月,華野4縱隊分兵向外線出擊,隨之歷平漢、豫東、淮海、渡江諸戰役及舟山羣島作戰。 蘇中七戰七捷,大批俘虜補入部隊,組織一師政工幹部,在全師連隊中開展訴苦教育,在階級教育的基礎上,廣泛開展“立功活動”。這是在創模運動基礎上對軍隊政治工作的一種新發展。新華社向全國廣播,《解放日報》兩次發表短評和社論,認為是解放戰爭中的創舉,號召全軍推廣。之後,仗越打越大,傷亡越來越多,部隊兵員補充也越來越急。當時,部隊戰士中解放過來的成份已佔百分之七十左右。四縱隊政治部提出即俘、即補、即教(訴苦)、即戰(立功)的具體工作方針,提高了部隊的士氣和戰鬥力。在淮海戰役中,四縱隊共殲敵72863人,生俘58000餘人,部隊取得如此豐碩的戰果,是同部隊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分不開的。
1950年3月,謝雲暉調任第九兵團黨委常委、幹部管理部部長。同年11月6日,九兵團進入朝鮮參戰。11月27日晚,九兵團各部參加第二次戰役,對侵入長津湖地區的美國陸一師及步七師發起攻擊,將這支建軍已有百年曆史,自詡“只有太陽從西邊出來時才會被打敗的”勁敵分割包圍,給予毀滅性的打擊,殲陸一師5個營,開創成建制殲美敵一個團的先例。12月1日,敵突圍逃跑,全軍在追擊中,予敵毀滅性打擊,九兵團收復元山及東海港諸港口。謝雲暉1951年5月參加第五次戰役,代九兵團政治部主任,1952年冬隨部隊輪換回國。 入朝作戰的兩年裏,他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和一級自由獨立勳章,同時他勇於開拓,親筆撰寫許多文章及文件,摸索和總結出政治工作的許多寶貴經驗。部隊在入朝的途中,便提出以兵團政治部名義起草一份戰時政治工作指示,迅速下達各師團,利用間隙在列車上傳達貫徹,使廣大指戰員認清入朝參戰的重大意義,提高戰勝美帝國主義的勇氣和信心。為取得“出國第一仗的勝利”受黨委委託與政治部人員一起起草《為堅決執行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光榮任務給各級黨委的指示》、《為執行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爭取打好出國第一仗的口號》兩個文件,為做好戰前思想工作指明瞭方向。九兵團在第二次戰役後整編,缺編待補的幹部達5000人,加上需要調整使用的幹部,總調動量超過8000人,謝雲暉協助兵團確定“以工農為骨幹”、“德才兼備”的幹部政策,通過多方努力,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全兵團的幹部調整與補充工作。第五次戰役前,根據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審批的第五次戰役政治動員令,又以兵團黨委名義,起草《為迎接第五次戰役任務給各級黨委的指示》,分別對部隊進行深入動員。加之,有特色立功運動的開展,使部隊在第五次戰役中湧現不少英雄人物。第五次戰役後,針對指戰員中的情緒,令有關部門印發志願軍總部文件進行廣泛宣傳,穩定了部隊情緒。 1952年冬,謝雲暉調任20軍政治委員,在做好東南沿海戰備值勤外,着力抓部隊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全面建設,多次組織大規模的陸海空三軍抗登陸演習,參與指揮解放一江山島及浙江沿海島嶼的作戰,對海防建設有重要建樹。
1960年謝雲暉調任南京軍區任裝甲兵政治委員,1970年2月調成都軍區任副政治委員。期間,經常深入一線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問題,參與組織領導人造衞星的發射和回收,為國防建設的發展貢獻力量。 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造反風暴襲向部隊,謝雲暉強調組織紀律性,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裝甲兵機關沒有人造反,也無人寫大字報,始終保持團結。機關和部隊的穩定,使軍訓任務得以很好完成。裝甲兵支左單位為南京一家千人大廠,因他對支左警世之言,成為南京惟一與軍隊保持密切關係,真正抓革命、促生產的單位;支左人員無一違法亂紀。1967年抓軍內“一小撮”,把矛頭指向軍隊,北大等院校的一批紅衞兵到南京裝甲兵駐地抓人。他以“一二·九”運動“五大常委之一”的身份居高臨下,用老造反派與新造反派交流經驗的口吻,使來者瞠目結舌,恭敬辭別。謝雲暉對複雜局面適度以應,措置得宜,斷決有謀,處變不驚,可謂浪高方顯舵手功。黑白顛倒,人妖混淆之時謝雲暉甘冒丟官風險,保護了老幹部及大批幹部子弟,襟懷坦蕩磊落。1971年“九一三”林彪事件後,他率工作組到重慶領導總後勤部4個軍級單位的批林整風和清查工作,強調不上掛下聯,在機關中鬥來鬥去,撥正運動方向。總後知識分子為其深厚的理論造詣、淵博的學識、寬宏的儒將風範、知止不辱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童年時從大山裏走出去,四處求學,到成都,到上海,直到考上北京大學這所全國最高學府,“七七”事變後,毅然投筆從戎。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謝雲暉都愛讀書,愛學習,學養深厚,勤於筆耕,有不少文理清通、不蔓不枝的詩文留世,但他總是謙遜地説自己“讀書不成去學劍,學劍不成復讀書”。《我對一二·九的回顧》、《憶新四軍戰地服務團》、《高郵落日》、《華野四縱在孟良崮戰鬥中》、《苦練精兵追窮寇》等文章,解讀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學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重大歷史事件,記錄了他從一名熱血知識青年成長為開國少將的輝煌歷程。《血染徵袍依舊紅》詩集選,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將軍對黨對國家對軍隊的赤誠之心,亦流露出他對妻兒的摯愛,對戰友的深情。 2001年7月4日,時年89歲的謝雲暉將軍寫下《建黨八十週年感賦》,這是他生前最後一首詩。詩中説道: “……遙望南天不太平,烏雲滾滾欲摧城。……鐵虎紙虎,五十年內會分明!……吾不相信,一手可遮天,一霸能千年……” 詩中流淌着老將軍熱情澎湃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近日有媒體宣稱,到21世紀50年代,世界將進入一個“沒有超級大國”的“無極”時代。而2050年,恰好是新中國建國100週年。 2002年1月6日,謝雲暉在南京逝世,享年90歲。是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先後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 
參考資料
  • 1.    《從冕寧走出去的開國少將謝雲暉》,《涼山日報》2012年 12月25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