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邦治

鎖定
謝邦治(1916年2月15日-2008年1月28日),生於黑龍江省五常縣。1935年參加革命工作,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全國總隊部組織幹事、北京大學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長。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河南省委青委書記,豫鄂邊區黨委青年部部長,豫皖蘇區黨委委員、民運部部長、永城縣委書記、渦澮地委書記,宿東地委書記,新四軍第四師宿東遊擊支隊政治委員,淮北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北滿分局地方工作委員會主任,哈北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松江省政府副主席、省委副書記。1949年5月任武漢市委副書記。1952年起歷任長江航運管理局副局長,交通部部長助理,監察部副部長,司法部副部長,上海市委常委,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上海市委秘書長。1962年8月起歷任駐保加利亞、阿富汗、上沃爾特、芬蘭等國大使、使館黨委書記。1980年5月任司法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部長級待遇)。1982年任中央紀委委員。1995年8月離職休養。2008年1月28日逝世,享年92歲。 [2] 
中文名
謝邦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黑龍江省五常市
出生日期
1916年2月15日
逝世日期
2008年1月28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謝邦治人物生平

謝邦治祖籍河北,1916年2月15日出生於黑龍江省五常縣常堡村。7歲時進私塾啓蒙,以後曾在吉林毓文中學和北平志成中學就讀。他天資聰穎,讀書勤奮,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很受師長的器重。
在北平求學期間,謝邦治受進步思想的影響,痛感舊社會的黑暗,積極投身學生運動。1931年12月,他作為積極分子,參加了在北平爆發的“一二·九”學生運動。1935年秋,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在北平這塊五四運動的發源地,他得到薰陶,更加追求進步,於1936年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總隊組織幹事、黨小組長、北大民先隊隊長等職務,主要從事民先隊和地下黨工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策劃了盧溝橋事變,對中國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隨即佔領北平。這年8月,謝邦治聽從黨組織的決定,棄學撤離北平,奔赴華北抗戰前線,曾擔任山西省民先隊組織部長,從事抗日宣傳動員工作。10月間,周恩來派他去南京,動員組織在南方的平津流亡學生來華北接受八路軍訓練,並直接參加抗戰。謝邦治抵達南京後,葉劍英又介紹他去武漢與董必武聯繫,執行同一任務,組織流亡學生參加八路軍,壯大抗日隊伍。到武漢後,由中共長江局安排到“民先武漢辦事處”工作,並擔任長江局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1938年春謝邦治奉命去河南工作,任河南省委青年委員會書記,後又擔任豫鄂邊區黨委青年工作部部長。1940年春,謝邦治轉入李先念彭雪楓創建的敵後豫皖蘇邊區工作,擔任邊區民運部長,並一度兼任永城縣委書記,其後改任渦澮地委書記、淮上地委書記等職。同年12月12日,豫皖蘇解放區周邊國民黨部隊開始圍剿邊區。根據當時鬥爭形勢的需要,1941年5月邊區主力部隊和各級地方幹部進行戰略撤退,轉移到津浦路徐州、蚌埠段以東。黨組織決定謝邦治留下,擔任宿(宿縣)東地委書記、遊擊支隊政治委員、黨政軍分會書記等職,繼續在鐵路沿線堅持鬥爭。後邊區主力部隊東進至洪澤湖畔,成立了淮北區黨委。1942年5月,謝邦治調到淮北區黨委工作,歷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併兼任直屬九縣工委書記等職,直至1945年8月日寇投降,抗戰勝利。
1945年10月,謝邦治被調往東北工作後,先是擔任中共北滿分局地方工委主任,其後歷任松江省政府秘書長、黨組書記、哈北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松江省政府副主席、中共松江省委副書記等職。1948年,遼瀋戰役結束,東北全境解放,謝邦治受中央之命隨四野大軍南下至武漢。1949年5月,武漢解放,謝邦治擔任中共武漢市委副書記(當時武漢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出任交通部長江航運管理局副局長。1954年謝邦治到北京工作以後,歷任交通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司法部常務副部長、最高人民法院與司法部聯合黨組副書記。
1959年中央國家機關調整,司法部被撤銷。同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成為兩所學校,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原交通大學校長彭康調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8月,中央決定調謝邦治來上海出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同時擔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務委員。9月初,上海交通大學全校師生員工召開盛會歡迎謝邦治校長來校工作,並歡送彭康校長去西安交通大學任職。兩位校長分別在大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示兩校今後要密切聯繫,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1960年10月4日,中共上海市委決定,謝邦治為市委秘書長,分管市政法工作,並繼續擔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等職。
1962年4月,中央決定調謝邦治到外交部工作,免去其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等職。1962年起謝邦治先後出任中國駐保加利亞、阿富汗、上沃爾特(現名布基納法索)、芬蘭大使。1980年奉調回國,離開外交部,再度出任司法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1980年代初,謝邦治根據黨中央關於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的精神,退出一線領導工作,被中組部派為駐遼寧、吉林等省機構改革和整黨聯絡組組長,後任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1982年和1985年,謝邦治還分別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全國黨代表會議的代表。
1984年,司法部成立諮詢委員會,由部分退離一線的副部長、顧問、司廳局長等老同志組成。謝邦治受命擔任諮詢委員會主任,繼續發揮餘熱,為中國的司法工作積極貢獻力量。 [3] 
2008年1月28日,謝邦治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謝邦治逝世後,胡錦濤温家寶曾慶紅習近平李源潮俞正聲陳至立等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並對其家屬表示慰問。 [2] 

謝邦治人物事蹟

任職上海交大期間,着力搞好教學、科研、生產勞動的三結合
謝邦治長校期間,正值中國政治民主生活的一個特殊時期。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他根據中央和市委的精神,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行以教學為主,教學、科研、生產勞動三結合的辦學思想。在上海交大劃歸國防科工委領導後,堅持貫徹執行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和“以軍為主,向軍過渡”的辦學方針,保持了學校一定程度的發展。
1960年3月,謝邦治擔任黨委書記兼校長不久,即主持召開了上海交通大學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會議為期兩天,經大會選舉,謝邦治再次當選為上海交大黨委書記,仍然是書記、校長兩副重擔一肩挑。在會上,謝邦治致開幕詞並作了總結,指出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質量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謝邦治所講的“提高”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學質量的提高,二是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三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機關行政工作效率的提高。上述三方面綜合起來,實質上也就是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這是學校的主要任務。他還特別強調首先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要理論聯繫實際,並革新課程內容。至於如何提高,他認為要多快好省,但不能一哄而起,必須通盤考慮,有步驟地進行。這在當時是頗有見地的。
謝邦治對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比較全面的認識。他針對當時社會環境,在學校各種會議上多次強調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一個基本問題是搞好教學、科研、生產勞動的三結合,這三者的結合是以教學為中心的有機結合。他認為:
一、學校的基本任務是教學,是培養科學技術幹部,對這一點不能有任何懷疑。必須明確以教學為中心,花力氣、下功夫把教學搞好,各系、各教研組應該把教學任務作為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二、高等學校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對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活躍學術空氣、提高學術水平、培養高質量人才關係重大,密不可分。交大歷史悠久,大力開展科研工作的有利條件較多,如能把老教師、青年教師和高年級學生組織起來,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也應該在科學研究上作出更大更多的貢獻。在科研中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既要全面安排,又要突出重點。要走羣眾路線,善於發揮集體的智慧,搞好校內校外的協作關係,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形成良好的職業風範。
三、讓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和生產勞動,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勞動觀念,是必要的,應該堅持。但是,在考慮學生科學研究和生產勞動的選題方面,應儘可能與各個教學環節緊密結合,尤其是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踐要選好與科學研究和生產勞動的結合點。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採取讀書學習交流、科學報告會等有效形式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促進理論聯繫實際,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以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謝校長等人的倡導下,校內學術空氣活躍,1961年7月學校舉行科學報告討論會,共提交論文65篇。
四、革新教學內容,搞好教材建設,是學校培養高質量人才的中心環節之一。要看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需要和學生的主觀願望,瞭解世界最新科技成就和發展方向,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革教學內容,把大學基礎課的部分內容逐步下放給中學,精簡、壓縮大學的課程,去掉陳舊過時的和重複的部分內容,增加最新科學技術成就充實教學內容,並且既要考慮各專業自身課程的更新,又要考慮相關課程間的聯繫,從而建立一套新的專業課程體系,使學生學多一些,學好一些。決不能因循守舊,保守自滿。這一時期,學校新專業的建設有了較大進展,開出了一些新課,編寫了新教材,如《船舶概論》、《船舶動力裝置》、《工程流體力學》等。
謝邦治的這些辦學主張均圍繞着一箇中心,即提高教學質量,這在當時“政治掛帥,思想領先”的政治環境中,一定程度地緩解了“左”的思想對學校工作的影響,實屬難能可貴。 [3] 

謝邦治人物作品

謝邦治:《痛憶雪楓同志》,《憶彭雪楓同志》編輯組編,憶彭雪楓同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10. [5] 
謝邦治:《十八年外交生涯點滴》,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編,當代中國使節外交生涯 第2輯,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08. [4] 
參考資料
  • 1.    上海交大的定名和轉型為國防工業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引用日期2023-06-03]
  • 2.    《謝邦治同志逝世》,《人民日報》2008年2月14日,第4版
  • 3.    陳華新主編,百年樹人  上海交通大學歷任校長傳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09,第170-175頁
  • 4.    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編,當代中國使節外交生涯 第2輯,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08,第220-226頁
  • 5.    《憶彭雪楓同志》編輯組編,憶彭雪楓同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10,第230-2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