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逸橋

鎖定
謝逸橋(1874一1926),家名錫元,學名延懿(元驥),字逸橋(乙橋),廣東梅縣鬆口鎮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謝良牧之兄。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為同盟會嶺東(粵東)地區代理主盟人。1906年謝逸橋奉孫中山之命回國負責聯絡何子淵餘既成陳湧波等梅潮會黨頭人,擴展中國同盟會勢力,並組織這些會員配合潮汕會黨策劃潮州起義和黃岡起義 [3]  [6] 
中文名
謝逸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
出生日期
1874年
逝世日期
1926年

謝逸橋人物生平

孫中山為愛春樓題聯 孫中山為愛春樓題聯
謝逸橋(1874一1926),廣東梅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謝良牧之兄。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後,謝逸橋對康有為的維新政見極表贊同。1895年11月間在馬來西亞榔嶼伯父謝夢池家見到從國內來此避難的興中會會員程壁光。因此,謝逸橋才知道還有更了不起的革命派孫中山及一些著名追隨者。他聲言要追隨孫中山“澄清天下”。1900年,孫中山在海外頻繁進行革命活動。謝逸橋帶其弟謝良牧從汕頭赴香港求見孫中山,並聲言要加入興中會。旋即返回家鄉梅州鬆口創辦團防,聯絡閩、粵、贛邊各路會黨,訓練民軍。星星之火很快被撲 ,被家鄉守舊人呼為“癲古”(瘋子)。
返鄉後,謝逸橋協助嶺東名儒丘逢甲、温仲和創辦汕頭同文學堂,傳播新學,宣揚民主。
1904年兄弟兩人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結識了黃興等一批愛國志士。
1905年謝氏兄弟在日本由孫中山親自監誓主持下,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首批會員,謝逸橋兄弟同時加入,謝良收任執行部會計長;謝逸橋為嶺東(粵東)地區代理主盟人。
1906年春,謝逸橋奉孫中山之命回國負責聯絡何子淵餘既成陳湧波等梅潮會黨頭人,擴展中國同盟會勢力,並組織這些會員配合潮汕會黨策劃潮州起義和黃岡起義。孫中山又命謝良牧等人回國協助革命工作。起義不幸失敗後,他們便在梅州鬆口先後創辦師範講習所和體育傳習所。以培訓新學師資為名,暗中集中閩、粵、贛邊區骨幹進行革命思想與軍事知識的教育,培養軍事指揮人才。這使當地官紳大為驚恐,滿清當局即下令停辦。
1907年3月,孫中山委派謝良牧負責在梅縣策動起義工作,謝逸橋則通過鐵路渠道秘密運送軍火和傳遞信息,參加了5月22日舉行的黃崗起義。
1908年春,謝逸橋、謝良牧奉孫中山之命,赴南洋募集經費以支持黃興等組織的欽州、河口起義。
1910年11月,孫中山到按榔嶼召開同盟會員會議,謝氏兄弟參與接待工作。會上孫中山決定組織廣州起義,計劃籌措經費10萬銀元,謝氏兄弟主動承擔籌募任務。經過他們的努力,募得革命活動經費20萬銀元。
民國成立後,謝逸橋多次謝絕政府當局之邀請,不願為官,返鄉居住。謝逸橋、謝良牧兄弟參加民主革命過程中。與孫中山結下深厚的情誼。
1918年5月護法失敗,孫中山由廣州經汕頭赴上海,途中應謝良牧之請,由潮汕坐小輪船到鬆口探望在家養病的謝逸橋,在謝家愛春樓住了三天。孫中山為愛春樓題聯:“博愛從吾好,宜春有此家”。覺得意猶未盡,又撰一聯:“愛國愛民,玉樹芝蘭佳子弟;春風春雨,朱樓畫棟好家居”。兩聯均嵌入“愛春”兩字。可見孫中山對謝氏兄弟感情之深摯。孫中山閲讀了謝逸的詩抄,欣然命筆填寫一曲《虞美人》。
謝逸橋長期患咯血病,於1926年5月在汕頭病逝,終年53歲。 [3]  [7] 

謝逸橋病逝汕頭

謝逸橋因晚年長期咯血而居家,以詩、書、畫自娛,主持家鄉公益事業。1926年5月,在汕頭寓所病逝。 [1] 

謝逸橋親屬成員

祖父:謝益卿,檳城華人首任參事局董事,清政府曾先後勒封為三品榮祿大夫。 [2] 
伯父:謝夢池,曾二度出任清駐擯城副領事,荷蘭殖民當局曾授予“甲必丹”銜職。 [2] 
父親:謝國生 [3] 
弟弟:謝良牧 [5] 
謝逸橋的祖父謝益卿和伯父謝夢池均為英屬檳榔嶼僑領,對辛亥革命作過貢獻。 [4]  謝逸橋的父親謝國生為邑中宿儒,生有八子,長子錫元(即謝逸橋),次子逢元,三子均元(即謝良牧),四子輝元,五子樞元(即謝適羣,過繼謝夢池)六子京元,七子頤元,八子彬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