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躍紅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鎖定
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科學院教授
楚天學者特聘教授 [1] 
研究領域: 從事粒子物理實驗研究,致力於在重味物理領域探索新物理。
主要項目:LHCb 實驗,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加速器(LHC)上四個主要實驗之一,主要研究物質和反物質在性質上的細微差異,旨在理解為什麼宇宙中觀測到的絕大部分都是物質,而缺少反物質。
中文名
謝躍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稱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謝躍紅人物經歷

謝躍紅教育經歷

1995/09-1998/06,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學博士;
1992/09-1998/06,南開大學,物理系,理學碩士;
1988/09-1992/06,南開大學,物理系,理學學士。

謝躍紅研究工作經歷

2014/1-2016/3,在LHCb國際合作中擔任B Decays to Charmonia物理組召集人,領導LHCb實驗 上關於B介子到粲偶素衰變過程的系列研究課題,包括測量Bs介子混合角φs 等關鍵課題研究;LHCb Physics Planning Group成員,參與整個合作組物理規劃的制定和實施。
2013/11,入選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依託單位為華中師範大學
2013/09至今,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組建粒子物理實驗組參加國際合作,從事重味夸克物理和CP破壞的實驗研究。
2012/09-2013/11,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任Scientific Associate。通過激烈競爭和專門委員會評選,獲得獎勵性資助在CERN 工作15個月,從事LHCb 物理研究。
2002/10-2013/03,愛丁堡大學,物理天文系,先後任資深研究助理和資深科學家。從事基於LHCb實驗的物理研究,2013年起擔任LHCb的φs 測量課題組負責人。
2002/02-2003/12,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先後任Scientific Associate和Project Associate。從事LHCb探測器的設計和優化工作。
1999/11-2001/10,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INFN)Frascati 國家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INFN Postdoctoral Fellow)。參加Babar國際合作,從事B0介子衰變中CP破壞現象的研究。

謝躍紅研究方向

從事粒子物理實驗研究,致力於在重味物理領域探索新物理。 [2] 

謝躍紅主要貢獻

謝躍紅主要項目

LHCb 實驗,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加速器(LHC)上四個主要實驗之一,主要研究物質和反物質在性質上的細微差異,旨在理解為什麼宇宙中觀測到的絕大部分都是物質,而缺少反物質。

謝躍紅學術成績

(1)領導LHCb國際合作的關鍵項目,對Bs混合參數 φs 和ΔΓs 進行了世界最精確測量, 解決了困擾LHCb和Tevatron實驗的φs 兩重解難題,對Bs混合中的新物理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
(2) 首次測量了Bs→φφ中的 CP破壞,提出了在Bs→φγ 中測量光子極化的方法,使這兩個課題成為LHCb 升級的重要物理目標。
(3) 開發了sFit 分析方法和頂點重建軟件,廣泛應用於LHCb 數據分析。
(4) 代表LHCb與理論物理學家共同探討重味物理前景,為2013年更新"歐洲粒子物理戰略"撰寫建議書。

謝躍紅代表性著作

(1)“Measurement of the CP-violating phase φs in the decay Bs→J/ψφ”, LHCb collaboration, Phys. Rev. Lett. 108 (2012) 101803.
(2)“Determination of the sign of the decay width difference in the Bs system”, LHCb collaboration, Phys. Rev. Lett. 108 (2012) 241801.
(3)“Determination of 2βs in Bs→J/ψK+K- decays in the presence of a K+K- S-wave contribution”,Y. Xie, P. Clarke, G. Cowan, F. Muheim, JHEP 09 (2009) 074.
(4) “First measurement of the CP violating phase in Bs→φφ decays”, LHCb collaboration, Phys. Rev. Lett. 110 (2013) 241802.
(5) “Implication of LHCb measurements and future prospects”, LHCb collaboration, Eur. Phys. J. C 73 (2013) 2373.
(6) “Exploiting the width difference in Bs→φγ ”, F. Muheim, Y. Xie, R. Zwicky, Phys. Lett. B 664 (2008) 17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