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絳

鎖定
謝絳(994年-1039年),字希深,杭州富陽(今屬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尚書兵部員外郎、太子賓客謝濤之子,“臨川三王”之一王安禮的岳父。 [1-2]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進士科,授太常寺奉禮郎、知汝陰縣。擢秘閣校理、同判太常禮院。仁宗即位,遷太常博士,出通判常州。天聖年間,任國史編修官,因修史有功,遷祠部員外郎,後出任河南府通判。景祐元年(1034年),權開封府判官,首議將河南府學改為西京國子監,再遷兵部員外郎,為三司度支判官。 [1]  景祐中,擢知制誥,判吏部流內銓太常禮院,以兵部員外郎奉使契丹。寶元二年(1039年),自請出知鄧州,興修水利,未就而卒於任上,享年四十六歲。獲贈司徒。著有文集五十卷,已佚。 [1-2]  [41] 
謝絳為人穩重,深於涵養,以文學聞名於世,楊億曾評價他為“文中虎”,長於制誥,行文用語“輕黠利唇”,有“十一面觀音”之稱,其詩摒除浮豔,傳經據古,文章典雅,尤得西漢體,被洛陽文人集團推崇為“文章魁首”。為政喜談時事,善議諫言,重視文教,對於禮樂、民生及國家施政方面有着較為系統的認識。 [1]  [3]  [14]  [24]  [33] 
概述圖來源 [3] 
全    名
謝絳
別    名
文中虎(楊億 贈)
謝三舍人、謝三學士(歐陽修 贈)
希深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994年
逝世日期
1039年12月10日
逝世地
南陽郡鄧州(今河南鄧州) [9] 
安葬地
鄧州穰縣五龍山(又作五壠山、五隴山、五壟山,今河南鄧州彭橋鎮附近) [4-5] 
主要成就
首議以河南府府學為國子監
參與修訂真宗朝國史
推動宋詩風格的嬗變
主要作品
《遊嵩山寄梅殿丞 (書)》
最高官職
兵部員外郎、知制誥 [1] 
追    贈
司徒 [1] 
籍    貫
杭州富陽(今屬浙江杭州)

謝絳人物生平

謝絳少有文名

謝家本籍在河南緱氏(治今河南偃師東南),後為避唐末之亂,南遷至江南一帶,此後出仕吳越政權,遂在富陽(今屬浙江杭州)定居。自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後,謝絳之父謝濤通過科舉,出仕北宋,聲名始著。謝絳七歲就通曉孝經,十歲便能夠撰寫文章,十五歲時就以父恩蔭,任秘書省校書郎。此後更是繼承了其父謝濤的文行,以文學知名一時,時人稱他“雅秀有詞藻”。 [1] 

謝絳青年經歷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謝絳中進士甲科,授為太常寺奉禮郎,出任潁州汝陰(今屬安徽阜陽)知縣,治理得力,頗有政聲。 [7]  [17]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充勘讀官,後遷光祿寺丞。 [1] 
天禧四年(1020年),因上書言“宋當以土德王天下”,與朝廷主流的五德轉運説(認為宋受後周禪讓而建國,後周為木德,木生火,宋應為“火德” [34]  )不符,而被罷黜不用。 [25] 
天禧五年(1021年),由於之前文壇領袖楊億向朝廷推薦過謝絳的文章,謝絳得以被皇帝召見面試,擢升為秘閣校理,並擔任了封印院覆考官。 [26] 
乾興元年(1022年),謝絳上書言“宣祖不宜配享感生帝”,翰林學士承旨李維以為不可,皇帝聽從了李維的話。不久,出任常州通判。隨後因生母許氏病逝,辭官回鄉丁憂。守喪期滿,遷太常博士 [27] 
天聖五年(1027年),天下水旱肆虐,蝗災四起,黃河在滑州決口,災異不斷,宋仁宗下旨要求官員上書直言,謝絳上疏言“災異與時政”,其奏疏受到了仁宗的嘉獎和採納。 [28] 
天聖八年(1030年),謝絳以編修官身份參與修史有功,遷祠部員外郎,直集賢院 [29] 

謝絳代祭嵩嶽

天聖年間,謝濤因年老體衰,請求分司西京(河南府治所,今河南洛陽),謝絳為照顧居於西京的老父,亦求通判河南府 [30]  此時,洛陽集中了以使相錢惟演為首的西京留守府僚佐羣體,眾人遊宴吟詠頻繁,謝絳被視為洛陽錢幕文人集團的盟主。 [1] 
明道元年(1032年)九月初,朝廷便遣使者帶着皇帝的詔書和御祝封香,命河南府代朝廷祭告嵩嶽。西京留守錢惟演非常欣賞謝絳,平時大小事務都交給他處理,此時,就委派謝絳為主祭,歐陽修、楊愈分攝讀祝、捧幣之職。謝絳又約上尹洙王復等人,借祭告嵩嶽一事,順路漫遊嵩山,興談文事。眾人於十二日出發,完成祭祀後,又同遊嵩山諸峯以及龍門,尋訪古蹟。十七日返回途中遇大雪,西京留守錢惟演更是派遣廚師和伎樂在眾人歸途上置酒慰問。 [35-36]  眾人在遊覽途中,相互切磋文藝,本次文會,諸人藉着酒興賦詩作文,產出佳作極豐,謝絳被推為“文章魁首”。 [1] 

謝絳政惠西京

明道二年(1033年),恰逢仁宗為莊獻明肅太后(即劉皇后)和莊懿太后(即李宸妃)在永安(今河南鞏義)修建陵寢。修建太后陵寢必然是一項宏大工程,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謝絳作為通判,“罷不急之役,省無名之斂”,並未取物於民,大大減輕了人們的負擔。謝絳在任期間,修繕河南府學,大興各地學舍,親自在府學執教並邀請有名望的老學者給學生們講解經術,此外,謝絳親自為學生設定標準、品評詩文,有力地推動了西京教育的發展。 [1] 
景祐元年(1034年),謝絳任河南府通判任期滿,暫代開封府判官,再遷三司度支判官。五月,首議請按照唐朝舊例以河南府府學為西京國子監。八月,被任命為契丹生辰使,隨後因父謝濤病情危急辭去生辰使一職。 [39]  十月末,謝濤去世,謝絳辭官扶靈返回富陽(今屬浙江杭州),丁憂

謝絳病卒鄧州

景祐四年(1037年),謝絳為父居喪期滿,擢為知制誥,判吏部流內銓太常禮院。八月,謝絳任兵部員外郎,出任契丹生辰使。 [40]  從契丹出使返京後,就上書請求出任鄧州知州。 [38] 
寶元二年(1039年),謝絳到任鄧州知州,遂調集民工擴建美陽堰;又上書請求在召信臣修建的水利工程遺蹟上建造水渠,可灌溉田畝三萬頃,此舉若成,將減免百姓的年年維護堤壩的徭役之苦,然而工程尚未完工,十一月二十二日謝絳就因病逝世。謝絳在鄧州為官清廉,生前曾在洪氏莊買地置業,供依附的族人生活,然其一生盡力扶助宗族,喜宴賓客,家資不足,他的喪事在好友歐陽修、梅堯臣等人幫助下才順利進行。歐陽修為其撰寫墓誌銘,王安石寫神道碑、為述“行狀”,范仲淹、尹洙、梅堯臣等人皆撰有祭文。由於謝絳在鄧州多有惠政,《小學紺珠》將其與范仲淹、孫甫合稱為“三賢”。 [1]  [12] 

謝絳主要影響

謝絳政治

謝絳雖非諫官,卻敏於政事,尤善議論,喜談時事,從天禧四年(1020)到景祐四年(1037),有記錄的上奏議事次數共九次,見下表:
謝絳奏疏明細表
時間
在位皇帝
主題
主要觀點
天禧四年
(1020年)
宋真宗
論五運
五代之際國祚短而德暴,與秦朝有相似之處,希望國家能效仿漢朝罷黜秦朝承接周德火徳為例,黜五代,承接唐朝,選用土德。
乾興元年
(1022年)
論宣祖配侑
認為宣祖非受命開統,依永徽故事應停宣祖配享,用唐太宗故事,宗祀真宗於明堂,兼配感生帝。
天聖五年
(1027年)
因災異言時政
指出朝廷此時存在的弊病,包括政令頻繁更改、政令逆時、官員升遷制度混亂等,並一一給予建議。
天聖八年
(1030年)
乞開內館恢景德之制
引用宋太宗、真宗故事,建議皇帝厚待文人雅士,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崇禮制,究藝文,闢內館,以恢景德之制。
天聖八年
(1030年)
乞禁不逞之徒託言數術
主張嚴厲禁止託言數術的不逞之徒,撤銷收回墨敕賜封號者。
景祐元年
(1034年)
清吏治以息蝗災
肯定選拔官吏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提出具體的選官策略與考核辦法。
景祐元年
(1034年)
言財政
由於財政開支巨大,主張逐步裁節費用。
景祐元年
(1034年)
乞罷內降
請皇帝發通過中書、樞密院審核後再發詔令,避免朝令夕改。
景祐四年
(1037年)
請改院判為寺判
認為太常禮院擔負了原本屬於太常寺的禮儀事務,這種職權分配極不合理,奏請提高太常寺的權力、縮小太常禮院的職權。
參考資料: [1]  [11]  [25]  [27]  [28]  [31-32] 
其上奏的議題涉及層面比較廣泛,但議論的主要方面為時事政治。關於時政的奏疏,其篇幅較大,議論精準,問題分析十分深入。除了指出當時弊病,如政令的實施與廢除問題、選官問題、官員升遷問題,還大膽議論自己的想法和提供解決辦法。建議皇帝博採羣議、積極納諫的這一觀點十分突出。謝絳重視官員的選拔問題、吏治問題的重視,務實地提出選拔官員之時不必完全論資歷,而是要以其實際才能為重要參考標準。 [1] 
在出任地方時,謝絳用法“嚴而不苛”,“罷不急之役,省無名之斂”與民生息,重視民眾的生存狀態,造福於民。在任上,大興學舍,重視學舍對州民的教育功能作用,推動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河南府修建國子學,親自執教,遠道來學者達數百人,洛陽學生入仕比例大幅增加,謝絳辭世後,洛陽士民“皆親沐而薰”,由此可見謝絳對西京文化、教育的卓越貢獻,此外,在鄧州任上興修水利工程,對鄧州農業貢獻巨大,時人甚至將他與東漢水利專家杜詩相提並論。 [1] 

謝絳文學

謝絳學識淵博,其所制辭誥“深約典重”,工於詞賦,而為時人所推崇。謝絳在初入仕途時曾得到西昆體領袖楊億的推賞,其行文高妙,全文引經據典,被譽為“文中虎”。在河南通判期間,以錢惟演、謝絳為核心,尹洙、梅堯臣、歐陽修為主要成員,包括後來有名的宋代詩詞名家張汝士尹源張先、楊愈、張太素、富弼等人以及同時期的河南府學的生員,共同形成了洛陽錢幕文人集團,而謝絳正是該文壇的實際盟主,謝絳與錢惟演一起在洛陽組織多次文會,造就了異常繁榮且思想自由活躍的洛陽文壇,進而推動了宋詩改變唐末五代以來浮豔詩風,逐漸擺脱西昆風貌,自成面目。而謝絳與梅堯臣、歐陽修的頻繁詩詞唱和,亦對兩人日後創作具有深刻影響。 [1]  [14] 

謝絳歷史評價

梅堯臣(北宋大臣、詩人):①謝公唱西都,予預歐尹觀,乃復元和盛,一變將為難。②謝公主盟文變古,歐陽才大何可涯。我於其間不量力,豈異鵬摶蒿鷃隨。 [44] 
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①公為人肅然自修,平居温温,不妄喜怒。及其臨事敢言,何其壯也!雖或聽或否,或論高而不能行,或後果如其言,皆傳經據古,切中時病。三代已來,文章盛者稱西漢,公於制誥,尤得其體,世所謂常、楊、元、白,不足多也。公既以文知名,至於為政,無所不達。②壽吾不知,命系其偶。不俾其隆,安歸其咎?惟德之明,惟仁之茂。惟力之為,而公之有。 [17]  ③陳郡謝希深善評文章,河南尹師魯辨論精博。 [18]  ④希深父子為時聞人,而世顯榮。 [19]  ④希深好風骨,逈出風塵間。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①公以文章貴朝廷,藏於家凡八十卷。其制誥,世所謂常楊元白不足多也。②有政事材,遇事尤劇尤若簡而有餘。③其在朝,大事或諫,小事或以其職言。④至公再世(指謝絳和其父謝濤)有名爵於朝,而四人(指謝絳族弟維、繹、縝)皆以才稱於世。 [16] 
范仲淹:德業表充,聲猷日盛。賢哉雲亡,顏淵不幸。 [43] 
蔡襄(北宋大臣、文學家):公氣和志直,內外修明。文章謹於法度,敍史體,述制命,尤為深約典重。臨事通敏,雖眾所難能,論致公前,立斷可不可,已而皆宜。設於政治,依仿物情,裁以教義,故所至今順而民懷。樂推進人善,器其所存,不強其力所不逮。士無賢愚,一造門下,滿意而歸。議者以公材全而德盛,使且貴顯,必霈然大施 [20] 
尹洙(北宋大臣、散文家):復念在洛日,聯公政事,辨隱處疑,亦有異論,公或意悟,歡如己出;某雖理屈,情辭無嫌。 [21] 
宋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陳留謝希深負淵雲之藻。 [22] 
葉夢得(兩宋詩人、《石林燕語》作者): 時謝希深當制,雲:“有國極資望之選,今才五人。儒者兼翰墨之華,爾更九職。”當時頗稱之。 [23] 

謝絳軼事典故

謝絳文中虎

楊億曾學得錢若水的相人之法,他十分喜歡謝絳的文采。每次謝絳登門,楊億都十分開心,熱情款待一番,謝絳一離去就不停地嘆息,其他人見此情形都十分奇怪,問他緣由,楊億感嘆説:“謝絳雖然以後為官清貴,但享年不過六十。”後來謝絳中進士,因公事拜見楊億,楊億將其拜謁書啓中的四句話“曳鈴其空,上念無君子者,解組不顧,公其如蒼生何!”寫在自己扇子上,對周圍人説:“此人就是‘文中虎’啊”!從此謝絳聲名大噪。 [13] 

謝絳十一面觀音

謝絳為人詼諧,在參與修國史時,他與王舉正李淑黃鑑同為編修官,王舉正神情衝澹,黃鑑則刻意篇什,謝絳和李淑就用“鶴”“猿”比擬他們的神態,開玩笑説:“王貌閒如鶴,黃吟苦似猿”。在擔任知制誥時,謝絳行文用語“輕黠利唇”,人們幾乎猜不中他的用意,稱他為“十一面觀音”。 [14] 

謝絳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高祖
謝廷徽
吳越官員,任處州麗水縣主薄。
曾祖
謝懿文
吳越官員,任杭州鹽官縣令
祖父
謝崇禮
吳越官員,任中吳軍節度使推官,追贈吏部侍郎
父親
陳留公,字濟之。淳化三年(992)進士,歷任三司度支判官、兩浙轉運使,判登聞檢院等,以太子賓客致仕,追贈禮部尚書
母親
許氏
蘇州吳縣人,許仲容之女,其父曾任太子洗馬
同輩
妻子
夏侯氏
謝絳元配,早逝,濟州鉅野人,夏侯晟之女。其父官至尚書駕部員外郎,其祖父夏侯嶠曾任樞密副使。
高氏
謝絳續絃,宣州宣城人,高惠連之女。其父為端拱二年(989年)進士,曾任吉州知州,廣南西路轉運使
兄弟
謝約
早逝,曾任將作監主簿。
謝綺
早逝,曾任太廟齋郎。
姐妹
嫁周盤,進士(一説為同進士)。
梅堯臣皇祐三年(1051年)賜同進士出身,累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
傅瑩(續絃),天禧三年(1019年)進士,曾任太常博士。
楊士彥慶曆六年(1046年)賜進士出身,曾任大理寺丞。
子輩
兒子
夏侯氏所出。字師厚,號今是翁。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累官至司封郎中朝散大夫,累勳上柱國
高氏所出。字師直,小名“錦衣奴”。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曾積極參與王安石變法,累官至寶文閣直學士刑部尚書
高氏所出。字師宰。皇祐五年(1053年)進士,累官至秘書丞範純仁、王安石、歐陽修分別為其撰寫祭文、墓誌、輓詞。
高氏所出。字師復。文采卓然,早逝。王安石為其撰寫墓誌銘。
女兒
不詳,推測為夏侯氏所出。
王存,慶曆六年(1046)進士。
嫁李處厚,慶曆二年(1042)進士。
王安禮,嘉祐六年(1061)進士,宰相王安石同母弟。
參考資料: [1]  [10] 

謝絳主要作品

謝絳論議透闢,極受當時儒林所推崇。曾為《韓非子》《公孫龍子》作注。在宋仁宗一朝為編修官,參與修真宗國史,著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失。《全宋詩》卷一七七錄其詩十二首。《全宋文》卷四一一收錄其文十二篇,包括十篇奏議以及 《遊嵩山寄梅殿丞 (書)》《又答梅聖俞書》 2 篇書信,《全宋詞》 收錄其詞 3 首,分別為《夜行船·別情》《菩薩蠻·詠目》《訴衷腸·宮怨》。 [14]  [42]  [45] 

謝絳人物爭議

關於謝絳的享年,存在四十五和四十六兩種記載。《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二十六《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謝公墓誌銘》雲:“公以寶元二年四月丁卯來治鄧,其年十一月己酉以疾卒於官……享年四十有五”。《宋史》卷二九五《謝絳傳》雲:“使契丹還,請知鄧州……未就而卒,年四十六”。二者所著謝絳享年恰有一歲之差,《東都事略》卷六十四《謝絳傳》亦云:“卒年四十六”。鄧廣銘根據歐陽修《歸田錄》卷一所載:“(楊)大年曰:‘此子官亦清要,但年不及中壽爾。’希深官至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卒年四十六。皆如其言。”推斷歐陽修也認為謝絳享年四十六,其《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謝公墓誌銘》之文只是筆誤。 [6] 

謝絳後世紀念

墓址
寶元二年(1039)十一月,謝絳於鄧州任上病逝。謝絳生前曾在洪氏莊買地預備作為墓地和依附其族人的產業, [46-47]  十二月,其長子謝景初在謝絳好友歐陽修梅堯臣等人幫助下,將其葬於鄧州西南五隴山(今鄧州高集鄉西南、彭橋鎮東北)南的洪氏莊。由於謝絳的第一任妻子夏侯氏早逝,葬於富陽,康定二年(1041年),謝景初親自扶送母親靈柩入鄧與謝絳合葬。此後,其子謝景初、謝景平謝景回都葬於此。 [12] 
祠堂
謝絳題跋像 謝絳題跋像 [3]
謝絳去世的消息傳回洛陽,十二月末,西京洛陽的士人自發為謝絳建造紀念堂,並設其畫像致哀 [20]  。由於謝絳在鄧州多有惠政,《小學紺珠》將其與范仲淹、孫甫稱為“三賢”,翰林學士買黯(鄧州人)在百花洲(今河南鄧州市內)創建三賢堂,鄧州州民亦追悼思念謝絳,為其立祠於百花洲。 [1]  [12]  杭州士紳亦將謝絳供奉於鄉賢祠中。 [3] 

謝絳史料索引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 [8] 
東都事略·卷六十四》 [37] 
隆平集·卷十四》 [37] 
歐陽文忠公集》卷二十六《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謝公墓誌銘》 [9] 
《王荊公文集》卷八十五《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謝公行狀》 [15] 
《莆陽居士蔡公文集》卷二十《謝公堂記》 [20] 
參考資料
  • 1.    蒲三霞. 北宋富陽謝氏家族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2018.18-25,29-34,47-48.
  • 2.    謝絳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4-03-10]
  • 3.    “文中虎”謝絳  .杭州網[引用日期2024-03-10]
  • 4.    範敬中主編,中國范仲淹研究文集,羣言出版社,2009,04,260-267.
  • 5.    胡阿祥編著,宋書州郡志匯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06:225.
  • 6.    鄧廣銘著,鄧廣銘全集 第9卷 史籍考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07,407.
  • 7.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絳以父任試秘書省校書郎,舉進士中甲科,授太常寺奉禮郎、知汝陰縣。
  • 8.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27]
  • 9.    (宋)歐陽修著,歐陽修集編年箋註 2,巴蜀書社,2007.12,361-362.
  • 10.    曾棗莊,劉琳主編;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文 第10冊,巴蜀書社,1990.08,21-24.
  • 11.    殷亞平,湯勤福,華髮集,上海三聯書店,2020.11,第141頁
  • 12.    範敬中主編,中國范仲淹研究文集,羣言出版社,2009.04,259-263.
  • 13.    《歸田錄·卷一》:錢副樞(若水)嘗遇異人傳相法,其事甚怪,錢公後傳楊大年,故世稱此二人有知人之鑑。仲簡,揚州人也,少習明經,以貧,傭書大年門下。大年一見奇之,日:“子當進士及第,官至清顯。”乃教以詩賦。簡天禧中舉進士第一甲及第,官至正郎、天章閣待制以卒。謝希深為奉禮郎,大年尤喜其文,每見,則欣然延接,既去,則嘆息不已。鄭天休在公門下,見其如此,怪而問之,大年日:“此子官司亦清要,但年不及中壽爾。”希深官至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卒年四十六,皆如其言。希深初以奉禮郎鎖廳應進士舉,以啓事謁見大年,有云:“曳鈴其空,上念無君子者,解組不顧,公其如蒼生何!”大年自書此四句於扇,曰:“此文中虎也。”由是知名。
  • 14.    李沛.謝公主盟文變古:謝絳交遊及作品題目論析[J].理論界,2020,(11):90-95.
  • 15.    郭預衡,郭英德主編,新版校評 修訂本 唐宋八大家散文總集 卷5 王安石,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01,3711-3713.
  • 16.    (清)姚鼎選編;吳孟復,蔣立甫主編,古文辭類纂評註 中,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0,1239-1241.
  • 17.    (清)乾隆御定;喬繼堂點校,唐宋文醇 下,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05,502-506.
  • 18.    (清)乾隆御定;喬繼堂點校,唐宋文醇 上,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05,第376頁
  • 19.    黃公渚選注;石勇校訂,歐陽永叔文,商務印書館,2019,第106頁
  • 20.    (宋)蔡襄撰;陳慶元等校注,蔡襄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07,553-554.
  • 21.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 第14冊,巴蜀書社,1991.01,484-485.
  • 22.    曾棗莊,劉琳主編;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文 第10冊,巴蜀書社,1990.08,第736頁
  • 23.    (宋)葉夢得著;李欣校注,石林燕語,三秦出版社,2004.05,第129頁
  • 24.    李峯,蘇州通史 人物卷 上 先秦至宋元時期,蘇州大學出版社,2019.06,171-172.
  • 25.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天禧中,上疏謂宋當以土德王天下。時大理寺丞董行父,請用天為統,以金為德。詔兩制議,皆言:"用土德,則當越唐上承於隋;用金德,則當越五代紹唐。而太祖實受終周室,豈可弗遵傳繼之序?"絳、行父議皆黜不用。
  • 26.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楊億薦絳文章,召試,擢秘閣校理、同判太常禮院。
  • 27.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丁母憂,服除,仁宗即位,遷太常博士。用鄭氏《經》、唐故事議宣祖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請以真宗配之。翰林學士承旨李維以為不可。
  • 28.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尋出通判常州。天聖中,天下水旱、蝗起,河決滑州,絳上疏曰:“去年京師大水,敗民廬舍,河渠暴溢,幾冒城郭;今年苦旱,百姓疫死,田穀焦槁,秋成絕望:此皆大異也。按《洪範》、京房《易傳》皆以為簡祭祀,逆天時,則水不順下;政令逆時,水失其性,則壞國邑,傷稼穡;顓事者知,誅罰絕理,則大水殺人;欲德不用,茲謂張,厥災荒;上下皆蔽,茲謂隔,其咎旱:天道指類示戒,大要如此。陛下夙夜勤苦,思有以上塞時變,固宜策告殃咎,變更理化,下罪己之詔,修順時之令,宣羣言以導壅,斥近幸以損陰。而聖心優柔,重在改作,號令所發,未聞有以當天心者。夫風雨、寒暑之於天時,為大信也;信不及於物,澤不究於下,則水旱為沴。近日製命,有信宿輒改,適行遽止,而欲風雨以信,其可得乎?天下之廣,萬幾之眾,不出房闥,豈能盡知?而在廷之臣,未聞被數刻之召,吐片言之善,朝夕左右,非恩澤即佞幸,上下皆蔽,其應不虛。昔兩漢日食、地震、水旱之變,則策免三公,以示戒懼。陛下進用丞弼,極一時之選,而政道未茂,天時未順,豈大臣輔佐不明邪?陛下信任不篤邪?必若使之,宜推心責成,以極其效;謂之不然,則更選賢者。比來奸邪者易進,守道者數窮,政出多門,俗喜由徑。聖心固欲盡得天下之賢能,分職受業;而宰相方考賢進吏,無敢建白。欲德不用之應,又可驗矣。今陽驕莫解,蟲孽漸熾,河水妄行。循故道之跡,行尋常之政,臣恐不足回靈意、塞至戒。古者,谷不登則虧膳,災屢至則降服,凶年不塗塈。願下詔引咎,損太官之膳,避路寢之朝,許士大夫斥諱上聞,譏切時病。罷不急之役,省無名之斂,勿崇私恩,更進直道,宣德流化,以休息天下。至誠動乎上,大惠浹於下,豈有時澤之艱哉!”仁宗嘉納之。
  • 29.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會修國史,以絳為編修官,史成,遷祠部員外郎、直集賢院。
  • 30.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時濤官西京,且老矣,因請便養,通判河南府。
  • 31.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又論:"唐室麗正、史官之局,並在大明、華清宮內。太宗皇帝肇修三館,更立秘閣於升龍門左,親為飛白書額,作贊刻石閣下。景德中,圖書浸廣,真宗皇帝益以內帑四庫。二聖數嘗臨幸,親加勞問,遞宿廣內者,有不時之召。人人力道術、究藝文,知天子尊禮甚勤,而名臣高位,繇此其選也。往者遭遘延燔,未遑中葺,或引兩省故事,別建外館,直舍卑喧,民櫩叢接。大官衞尉,供擬滋削,虧體傷風,莫茲為甚。陛下未嘗迂翠華、降玉趾,寥寥冊府,不聞輿馬之音,曠有日矣。議者以謂慕道不篤於古,待士少損於前。士無延訪之勤,而因循相尚,不自激策,文雅漸弊,竊為聖朝惜之。願闢內館,以恢景德之制。"詔可。
  • 32.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絳雖在外,猶數論事。奏言:"近歲不逞之徒,託言數術,以先生、處士自名,禿巾短褐,內結權幸,外走州邑,甚者矯誣詔書,傲忽官吏。請嚴禁止。嘗以墨敕賜封號者,追還之。"
  • 33.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絳以文學知名一時,為人修潔醖藉,所至大興學舍,嘗請諸郡立學。在河南修國子學,教諸生,自遠錠而至者數百人。好施宗族,喜賓客,以故,卒之日,家無餘貲。有文集五十卷。
  • 34.    楊曉紅著,宋代民間信仰與政府控制,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08,18-20.
  • 35.    裴松憲,常松木主編,嵩山散文選,大眾文藝出版社,2012,3-5.
  • 36.    劉德清主編;劉菊芳,歐陽勇,顧寶林副主編,歐陽修大辭典 上冊,黃山書社,2021.01,第25頁
  • 37.    史泠歌著,宋代皇帝的疾病、醫療與政治,河北大學出版社,2013.12,第265頁
  • 38.    劉繼光著,中國曆代屯墾經濟研究,團結出版社,1991.03,第197頁
  • 39.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五》:(八月)度支判官、兵部員外郎、直集賢院謝絳為契丹生辰使,內殿承製、閤門祗候李守忠副之……(十月)癸未,户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楊偕為契丹生辰使,謝絳以父疾辭也。
  • 40.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二十》:(八月)丙子,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謝絳為契丹生辰使,供備庫使、連州刺史、帶御器械張茂實副之。
  • 41.    鄒德金主編,名家注評《全宋詞》,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03,第51頁
  • 42.    周振甫主編,唐詩宋詞元曲全集 唐宋全詞 第7冊,黃山書社,1999.01,第2524頁
  • 43.    範敬中主編,中國范仲淹研究文集,羣言出版社,2009.04,第262頁
  • 44.    吳大順著,歐梅唱和與歐梅詩派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07,第26頁
  • 45.    範敬中主編,中國范仲淹研究文集,羣言出版社,2009.04,第256頁
  • 46.    《歐陽文忠公集·卷六·與梅堯臣書》:谷正來,得所示書。及見與謝家書,甚詳。雲買洪氏莊與卜葬、市屋業,皆其所急者也。
  • 47.    郭英德著,唐宋八大家散文總集 修訂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04,第140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