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琰

(東晉太保謝安次子)

鎖定
謝琰(352年~400年),字瑗度,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時期重要將領,太保謝安次子、車騎將軍謝玄從弟。
起家著作佐郎,遷秘書丞散騎常侍侍中等職。太元八年(383年),拜輔國將軍,參加淝水之戰,聯合桓伊謝玄擊潰前秦軍隊,封望蔡縣公。父喪結束後,任徵虜將軍、會稽內史,遷尚書右僕射太子詹事,遷護軍將軍、右將軍。隆安二年(398年),從平王恭叛亂,遷衞將軍徐州刺史。隆安三年(399年),聯合輔國將軍劉牢之率軍鎮壓孫恩起義,領會稽太守。屢戰輕敵之心,不恤士卒。 [1] 
晉安帝隆安四年(400年),遇害,時年四十九歲,追贈司空侍中,諡號為忠肅。 [2] 
本    名
謝琰
瑗度
所處時代
東晉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400年
主要成就
參與淝水之戰、鎮壓孫恩起義、平定王恭叛亂
官    職
徵虜將軍、會稽內史、右僕射、護軍將軍
封    爵
望蔡縣公
諡    號
忠肅
追    贈
司空
籍    貫
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

謝琰人物生平

謝琰淝水功臣

謝琰成年後以忠貞幹練見稱,有美好的風度和儀態 [3]  。初拜著作郎,後遷秘書丞、累遷至散騎常侍侍中 [4]  、尚書左僕射。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戰爆發,前秦大舉南侵,謝安以謝琰有統軍治國之才,於是以其為輔國將軍,率八千精兵與西中郎將桓伊及徐兗二州刺史謝玄等人抵抗。當時前秦派東晉舊將朱序前來勸降,但朱序卻告知征討大都督謝石應該趁前秦大軍未完成集結前先擊潰前鋒,奪其氣勢。謝琰則勸謝石聽從,而隨後謝玄派劉牢之擊潰梁成部後晉軍向淝水推進,與前秦軍隔水對峙,軍勢令前秦天王苻堅畏懼。及至前秦軍隊退後待與晉兵決戰時自潰,謝琰就與謝玄等人領兵渡過淝水擊敗前秦軍隊,為東晉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 [5] 

謝琰參興平叛

太元十年(385年),謝安去世,謝琰為謝安守喪,而在當年十月,朝廷追論淝水之戰的戰功,封謝琰為望蔡縣公。喪期結束後,謝琰獲授徵虜將軍會稽內史。太元十六年(391年),謝琰遷尚書右僕射,領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太元二十一年五月甲子,以望蔡公謝琰為尚書左僕射。太元末年,遷護軍將軍,加右將軍。後會稽王司馬道子以其為司馬,仍加右將軍。隆安二年(398年),青兗二州刺史王恭聯同荊州刺史殷仲堪豫州刺史庾楷及廣州刺史桓玄等以討伐王瑜及司馬尚之兄弟為名舉兵,司馬道子在兒子司馬元顯主戰之下決定將軍事交由司馬元顯處理,並派兵抵抗,謝琰亦獲假節、都督前鋒軍事,與王珣等領兵討伐王恭。不久司馬尚之大敗給桓玄,謝琰駐屯宣陽門作守備。司馬元顯成功策反劉牢之並讓他擊敗並俘獲王恭後,在建康處死王恭;而桓玄等知道王恭死訊亦停止進攻。謝琰在不久遷徐州刺史 [6] 
隆安三年(399年),在上一年逃入海中的叛民領袖孫恩捲土重來,率眾登陸浹口(今鎮海口),更攻克會稽(今浙江紹興),殺內史王凝之,吳國、臨海及義興三郡太守棄郡逃走,於是以上四郡及吳興、永嘉、東陽及新安共八郡都有人起兵響應孫恩,又大殺官員。孫恩自號徵東將軍,徒眾為“長生人”。因着叛變發展嚴重,朝廷命謝琰加督吳興、義興二郡軍事,與都督吳郡軍事劉牢之前往鎮壓,成功殺死義興的孫恩叛民領袖許允之,迎太守還郡;後又擊破吳興的孫恩叛民領袖丘尪。在朝廷的鎮壓下,孫恩再次逃往海島,而朝廷擔憂孫恩會再度侵襲沿海,於是令謝琰以本官領會稽內史、都督五郡軍事。 [7] 

謝琰輕敵遇害

謝琰無論資歷和名望都在會稽極有地位,當時議論的人都認為他必定能安定當地。而謝琰亦輕敵,到郡後既不安撫士民,亦不修整武備。史載琰“及至郡,無綏撫之能,而不為武備”,將帥進諫説:“強賊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揚仁風,開其自新之路。”琰不以為然説道:““苻堅百萬之眾,尚且送死淮南,何況倉皇逃到海上的孫恩,怎能東山再起!如果孫恩再來,正是上天不容國賊,讓他快來送死而已。” [1] 
隆安四年(400年)五月,孫恩率部眾出浹口(今浙江鎮海),攻餘姚,破上虞,抵山陰縣北之邢浦,謝琰初遣參軍劉宣之擊退孫恩,但不久孫恩又再進邢浦,上黨太守張虔碩戰敗,孫恩於是一直向會稽進發。當時人心驚駭,部將皆認為應該嚴密防備,在南湖設水軍列陣,並分派伏兵突擊來襲的叛軍,然而謝琰都沒有聽從。
至五月己卯日(7月7日),孫恩兵臨會稽,謝琰尚未吃飯就要出戰,先遣廣武將軍桓寶為前鋒,殺敵甚多。但後來謝琰在河塘之間的窄路行軍,為孫恩軍在船艦中射箭攻擊,謝琰軍隊因而前後斷絕,在千秋亭敗於孫恩。當時謝琰帳下督張猛從後砍謝琰的馬,謝琰墮地被殺,二子謝肇和謝峻亦同時遇害。追贈侍中、司空,諡為忠肅公 [8] 

謝琰歷史評價

《晉書》:建元之後,時政多虞,巨猾陸梁,權臣橫恣。其有兼將相於中外,系存亡於社稷,負扆資之以端拱,鑿井賴之以晏安者,其惟謝氏乎!簡侯任總中台,效彰分閫;正議雲唱,喪禮墮而復弘;遺音既補,雅樂缺而還備。君子哉,斯人也!文靖始居塵外,高謝人間,嘯詠山林,浮泛江海,當此之時,蕭然有陵霞之致。暨於褫薜蘿而襲朱組,去衡泌而踐丹墀,庶績於是用康,彝倫以之載穆。苻堅百萬之眾已瞰吳江,桓温九五之心將移晉鼎,衣冠易慮,遠邇崩心。從容而杜奸謀,宴衎而清羣寇,宸居獲太山之固,惟揚去累卵之危,斯為盛矣。然激繁會於期服之辰,敦一歡於百金之費,廢禮於偷薄之俗,崇侈於耕戰之秋,雖欲混哀樂而同歸,齊奢儉於一致,而不知頹風已扇,雅道日淪,國之儀刑,豈期若是!琰稱貞幹,卒以忠勇垂名;混曰風流,竟以文詞獲譽:並階時宰,無墮家風。奕萬以放肆為高,石奴以褊濁興累,雖曰微纇,猶稱名實。康樂才兼文武,志存匡濟,淮肥之役,勍寇望之而土崩;渦潁之師,中州應之而席捲。方欲西平鞏洛,北定幽燕,廟算有遺,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拊其遺文,經綸遠矣。 [9] 
贊曰:安西英爽,才兼辯博。宣力方鎮,流聲台閣。太保沉浮,曠若虛舟。任高百辟,情惟一丘。琰邈忠壯,奕萬虛放。為龍為光,或卿或將。偉哉獻武,功宣授斧。克翦兇渠,幾清中宇。 [9] 

謝琰軼事典故

謝琰母親去世後,朝廷正議論依先例賜予錢財和器具,讓謝琰舉行與謝安禮儀規格一樣葬禮,不過謝琰以昔日王、謝兩家因婚姻問題而不和,而主角之一的王珣正任尚書僕射。謝琰聽聞王珣打算藉故拖延喪葬之事,於是自行訂造了輼輬車運送棺木下葬,因而被議論者譏諷。 [10] 

謝琰史料記載

《晉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十九》 [9] 

謝琰親屬成員

謝琰父母

父親:謝安
母親:劉氏,劉惔之妹

謝琰兄弟姐妹

謝瑤:謝琰兄長,廬陵郡公
謝氏:嫁琅琊王珉
謝氏:嫁太原王國寶

謝琰子女

長子:謝肇,驃騎參軍
次子:謝峻,建昌侯
三子:謝混尚書左僕射,望蔡縣公
參考資料
  • 1.    《晉書》:琰既以資望鎮越土,議者謂無復東顧之虞。及至郡,無綏撫之能,而不為武備。將帥皆諫曰:“強賊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揚仁風,開其自新之路。”琰曰:“苻堅百萬,尚送死淮南,況孫恩奔衄歸海,何能復出!若其復至,正是天不養國賊,令速就戮耳。”遂不從其言。
  • 2.    圖片取自:1925年修《浙江上虞謝氏宗譜》
  • 3.    《晉書》:琰字瑗度。弱冠以貞幹稱,美風姿。
  • 4.    《晉書》:與從兄護軍淡雖比居,不往來,宗中子弟惟與才令者數人相接。拜著作郎,轉秘書丞,累遷散騎常侍、侍中。
  • 5.    《晉書》 :苻堅之役,安以琰有軍國才用,出為輔國將軍,以精卒八千,與從兄玄俱陷陣破堅,以勳封望蔡公,尋遭父憂去官,服闋,除徵虜將軍、會稽內史。頃之。徵為尚書右僕射,領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將軍如故。
  • 6.    《晉書》:太元末,為護軍將軍,加右將軍。會稽王道子以為司馬,右將軍如故。王恭舉兵,假琰節,都督前鋒軍事。恭平,遷衞將軍、徐州刺史、假節。
  • 7.    《晉書》:孫恩作亂,加督吳興、義興二郡軍事,討恩。至義興,斬賊許允之,迎太守魏鄢還郡。進討吳興賊丘尪,破之。 又詔琰與輔國將軍劉牢之俱討孫恩。恩逃於海島,朝廷憂之,以琰為會稽內史、都督五郡軍事,本官並如故。
  • 8.    《晉書》:恩後果復寇浹口,入餘姚,破上虞,進及邢浦,去山陰北三十五里。琰遣參軍劉宣之距破恩。既而上黨太守張虔碩戰敗,羣賊鋭進,人情震駭,鹹以宜持重嚴備,且列水軍於南湖,分兵設伏以待之。琰不聽。賊既至,尚未食,琰曰:“要當先滅此寇而後食也。”跨馬而出。廣武將軍桓寶為前鋒,摧鋒陷陣,殺賊甚多,而塘路迮狹,琰軍魚貫而前,賊於艦中傍射之,前後斷絕。琰至千秋亭,敗績。琰帳下都督張猛於後斫琰馬,琰墮地,與二子肇、峻俱被害,寶亦死之。後劉裕左裏之捷,生擒猛,送琰小子混,混刳肝生食之。詔以琰父子隕於君親,忠孝萃於一門,贈琰侍中、司空,諡曰忠肅。
  • 9.    《晉書·列傳第四十九》  .國學網.2012-10-11[引用日期2014-02-03]
  • 10.    《晉書》:又遭母憂,朝廷疑其葬禮。時議者雲:“潘岳為賈充婦《宜城宣君誄》雲:'昔在武侯,喪禮殊倫。伉儷一體,朝儀則均。'謂宜資給葬,悉依太傅故事。”先是,王珣娶萬女,珣弟珉娶安女,並不終,由是與謝氏有隙。珣時為僕射,猶以前憾緩其事。琰聞恥之,遂自造輼輬車以葬,議者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