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景德

鎖定
謝景德,又名謝漢秋、謝耀輝。1904年5月他出生於福建龍巖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6月謝景德參加共青團,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謝景德歷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員、常委、特派員、組織部部長及秘書長等職務,長期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9年11月26日,他以福建省委巡視員身份,陪同紅四軍政治委員毛澤東由上杭至汀州,爾後參加著名的古田會議。1930年5月25日,謝景德與陶鑄等人一起領導了廈門破獄營救難友的鬥爭,取得勝利。因工作緊張、生活艱苦、身體虛弱,1930年11月2日,謝景德患病醫治無效逝世。福建省委決定將謝景德安葬於廈門鼓浪嶼雞母山上,並立石碑“謝景德墓”,1948年遷葬至廈門市郊洪山村忠侖山山麓北側。200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謝景德為革命烈士。 [1] 
本    名
謝景德
別    名
謝漢秋、謝耀輝
出生地
福建龍巖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30年

謝景德人物生平

謝景德出身貧寒農家。小學畢業後,他因家貧無法升學,後聽説愛國華僑陳嘉庚在廈門創辦的集美學校師範部,可免費供給貧寒學生伙食及一些學習用品,於1920年考進集美學校師範部第五組理科系學習。當時,集美學校圖書館有各種書刊雜誌。其中,尤以《新青年》《中國青年》之社會主義思想在學生中影響最大。謝景德認真閲讀《新青年》《嚮導》等進步刊物,受到啓蒙教育,思想有了進步。他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開始着手瞭解社會現狀,摸索改造社會的道路 [1] 
1924年5月,謝景德與同在廈門集美學校的福建龍巖籍學生楊世寧、張旭高、鄭日暉等十多人,一起創辦了學生會刊——《到民間去》,其宗旨是研究社會、宣傳新文化、改革舊制度,號召青年到羣眾中去進行調查研究,瞭解社會現狀。翌年7月,謝景德與同鄉契友林初元、謝寶萱等利用暑假回到龍巖適中鎮,成立第一屆暑期平民學校,組織農民羣眾學習文化,宣傳國民革命道理。這是他參與發動和組織農民運動的初步嘗試 [1] 
1924年12月,謝景德學習結業。翌年2月,留在該校小學部當教師。那時,思想進步的青年學生羅明、李覺民等秘密成立了國民黨左派組織,並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先後在師範部、中學部、水產部、商業部和小學部發展左派組織成員一百多人。謝景德積極參加了該組織,並在小學教員中起領導作用。同時,謝景德還聯絡革命青年組織“改進社”,出版《改進》刊物。1925年底,《改進》第一期問世,提出打倒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主張,宣傳新思想 [1] 
1925年6月,共青團廣東區委派藍裕業來集美學校建立共青團組織,發展了李覺民、羅揚才、邱泮林、劉端生等人入團,6月中旬正式成立了廈門地區第一個共青團支部。這些團員在五卅運動中,組織學生罷課,率領學生深入到工廠、農村做好宣傳工作,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鬥爭,有力地支援了上海人民的反帝鬥爭。謝景德參加了這一系列鬥爭,經受了考驗,並於6月加入共青團組織。1926年2月,羅揚才、李覺民、羅秋天等建立了廈門第一個共產黨支部,謝景德於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東路軍進入閩西,12月成立(龍)巖(漳)平寧(洋)政治監察署。翌年2月,謝景德受黨的派遣,離開集美學校,回龍巖擔任監察署秘書,負責組織工作,積極領導國民革命,掀起龍巖工農運動新高潮 [1]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中國共產黨人。緊接着,4月15日,龍巖的國民黨右派也緊鑼密鼓地發動反革命政變,搗毀龍巖國民黨(左派)縣黨部,包圍巖平寧政治監察署,逮捕共產黨員、革命志士,解散工會、農會。謝景德被迫去往武漢,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 
1927年7月15日,武漢汪精衞國民政府叛變革命,蔣汪合流,國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宣告失敗。8月7日,黨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總方針。8月上旬,黨中央即派謝景德回閩,介紹武漢政治形勢,傳達中央指示。8月中旬,由陳明主持在南靖召開閩南特委擴大會,確定以農民武裝推動減租和反煙苗捐的鬥爭,並準備在時機成熟之時舉行武裝暴動。會議還決定充實閩南特委,並改組了共青團特委,謝景德擔任團特委的組織工作。1928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廈門成立,謝景德當選為福建省委常委 [1] 
謝景德回閩後,經常深入基層,巡迴聯絡泉屬、漳屬、汀屬各地黨組織,指導各地工農運動。在白色恐怖中,他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多次化險為夷。有一次,謝景德在長汀被國民黨反動軍隊包圍,他“急中生智,喬裝啞子牧牛,手牽老牛,打打手勢,張口啞啞,終於脱險回廈”。又一次,謝景德在廈門指揮地下組織散發革命傳單,走到大同路,遇到國民黨偵探抓人,他連忙閃入一家理髮店理髮。這時,一個偵探搜查到理髮店,對謝景德產生了懷疑。偵探感到自己一個人難以應對,便到附近打電話向警察局求援。謝景德從理髮店鏡中觀察到偵探的一舉一動,便隨機應變,手捧腹部,大叫腹痛,裝出急欲上廁所的樣子,塞給理髮師一塊銀元,伺機溜出店門脱險 [1] 
1928年秋至1929年春,謝景德作為福建省委特派員,經常到漳州、石碼、海澄一帶巡視、檢查,指導黨的工作。為了適應地下鬥爭秘密活動的需要,謝景德毅然拔掉一排前牙,製作各種式樣的假牙,以應隨時整容喬裝。他有時化裝為衣衫襤褸的農民;有時化裝成工人,拉着黃包車;有時肩挑小擔,裝成小販叫賣;有時西裝革履,儼然是一個紳士。他在石碼一帶活動時,曾化裝成蓬頭垢面的叫花子,混跡於石碼的叫花子聚居地——南台廟乞食營。據老人回憶,他裝作精神失常,走路踉踉蹌蹌,口中唸唸有詞,但口袋裏卻藏有粉筆,走到無人之處,便掏出粉筆,在牆壁或電杆上寫“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土豪劣紳”的標語 [1] 
謝景德在石碼生活艱苦,生活費除由在廈門教書的弟弟支持一點外,多由石碼的工人、農民照顧他。為了革命,他吃粗食,穿破衣,毫無怨言。他經常在石碼的溪口、山後,或在九龍江的木船上向廣大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宣傳革命道理。一些聽宣傳的老師深受感動,説謝景德身穿破衣爛衫,口述革命真理,大有古代名臣王猛“捫蝨論天下”的遺風 [1] 
1928年農曆十月初一,海澄演戲,十分熱鬧,謝景德從石碼帶同志們到海澄崇仁小學開會。為了掩人耳目,謝景德身穿黑長袍,頭戴瓜皮帽,揹着“命卜正宗”的布招,手持兩個竹板,腋下挾把雨傘,裝扮成走江湖的“算命先生”。在崇仁小學開會時,突然,公路上飛駛來4部滿載反動軍隊的軍車,敵人下車後,即向小學拉開包圍圈,步步進逼。謝景德當即沉着地指揮同志們閃出後門,越過河溝,掩蔽在水田稻禾深處。敵人心虛,胡亂向水田裏開槍。有的同志爬到敵軍的步槍射程以外,就站起來向敵人招手,並高呼:“打倒反動軍閥”敵人無可奈何,只好撤兵。同志們回來繼續開會 [1] 
1929年,謝景德到漳州巡視工作。那時,盤踞閩南的國民黨四十九師張貞部正在漳州攤派“防共軍事費”,大肆拉夫,引起羣眾反抗。謝景德召開中共漳州縣委會議,決定發動農民,反抗軍閥暴行。謝景德十分重視漳州的工作,他在這年3月29日給福建省委的報告中指出:“漳州工作很重要,羣眾鬥爭一爆發,則張貞之根據地動搖。”他建議福建省委加強漳州的力量,並提出原擬調往閩西的魏思華(魏赤)繼續留在漳州北鄉工作的意見 [1] 
1929年紅四軍在軍長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的帶領下,向閩西進軍。為迅速開闢閩西革命根據地,中共福建省委派謝景德為特派員,前往閩西聯繫閩西特委,並派其擔任紅四軍司令部聯絡員。11月26日,謝景德以福建省委巡視員身份,陪同紅四軍政治委員毛澤東由上杭至汀州,爾後參加著名的古田會議。毛澤東對這位熱情、機靈、幹練的年輕小夥子也極感興趣。到汀州後,毛澤東給中央的報告中一開頭就親切提到“偕福建省委巡視員謝同志從蛟洋到汀州” [1] 
1930年春,謝景德回到位於廈門的福建省委工作。此時,他已擔任福建省委組織部部長兼秘書長。3月18日,廈門各界人民在中山公園舉行“三一八”慘案紀念會。國民黨反動派破壞這次會議,並逮捕了劉端生、陳柏生、張耕陶等同志,關押於廈門思明監獄。此時,監獄裏共關押40多名政治犯,大多數是我地下黨、團員和閩西蘇維埃政府幹部及其家屬。中共福建省委決定組織破獄,營救被捕同志。當即成立破獄委員會,由福建省委書記羅明、團福建省委書記王德、福建省委組織部部長謝景德、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兼軍委書記王海萍、軍委秘書陶鑄等5人組成,領導破獄工作 [1] 
在破獄委員會領導下成立兩個行動組織,一是武裝隊,由陶鑄負責;一是接應隊,由謝景德負責。5月25日,震驚八閩的廈門大破獄獲得成功,由陶鑄、王佔春率領的武裝隊破獄營救出來的同志即由謝景德帶領的接應隊送至碼頭,乘帆船抵達同安彭厝、珩厝農村,並由謝景德協同羅明前往動員出獄的同志,分批到閩西蘇區各地工作 [1] 
在白色恐怖嚴重的困難條件下,謝景德肩負黨組織的重託,經常外出聯絡巡視。國民黨反動派到處通緝他,曾登報懸賞五百塊大洋。但謝景德毫不畏懼,仍機警地奔走於香港、廣州、泉州、汀州、漳州、廈門等地,為了黨的事業含辛茹苦、出生入死,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由於工作緊張、生活艱苦,謝景德的身體日漸虛弱。1930年冬,謝景德從泉州返廈門途中,在船上受風寒染上腸炎症,病情嚴重。抵廈門後,當即由羅明等護送他進鼓浪嶼救世醫院檢查治療。經醫治兩個星期尚未見愈,謝景德於11月2日午夜逝世 [1] 

謝景德後世紀念

謝景德烈士之墓
謝景德烈士之墓(2張)
1930年11月2日,謝景德患病醫治無效逝世。福建省委決定將謝景德安葬於廈門鼓浪嶼雞母山上,並立石碑“謝景德墓”,1948年遷葬至廈門市郊洪山村忠侖山山麓北側。200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謝景德為革命烈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