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德風

鎖定
謝德風(1906-1980),男,生於1906年4月,卒於1980年12月,漢族,湖南新邵人。民盟成員。1930年復旦大學外文系、史學系和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曾任復旦大學副教授。1946年任湖南大學外文系教授,1953年以後任湖南師範學院歷史系教授。譯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羅馬史》(上、下冊)、 《西亞細亞、印度和克里特上古史》。 [2] 
中文名
謝德風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湖南新邵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80年
出生地
湖南新邵縣坪上鄉勝利村

謝德風人物生平

謝德風(1906年~1980年),新化縣坪上鄉(今屬新邵縣)人。民國十三年(1924年),畢業於長沙雅禮中學。隨即考人復旦大學史學系,兼修英語,進人四年級時又考入東吳大學法學院。民國十七年上期,在復旦外文系和史學系畢業,獲英文專業畢業文憑和史學學士學位。下期復考人復旦大學史學研究院。民國十九年上期同時畢業於東吳法學院、復旦研究院,分別獲法學學士和史學碩士學位。
民國二十年(1931年),謝留復旦任歷史系與外文系助教,很快升為講師、副教授。他與餘南秋等三人合譯了《歐洲近代史》,翻譯工作主、要由他完成。抗日戰爭時期,復旦遷廬山,謝回到家鄉,任湖大外文系副教授、基礎教研室主任。1951 年升教授。1953 年院系調整時,任湖南師範學院歷史系教授。解放初期,編寫了一部60多萬字的《世界古代史講義》, 1956年被推薦為高等院校交流教材。1956年,謝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7 年,他與皮名舉等五教授均被錯劃為右派,被強迫勞動改造。利用勞動餘暇,翻譯60多萬字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和80多萬字的《羅馬史》。1960 年,他重新走上講台。1966 年“文革”開始,他被關進牛棚。“文革”後,他在短短的四年中,翻譯了美國湯普生《歷史著作史》、英首相邱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979 年在長春召開的中國世界古代史學會上,被選為該學會顧問。
幾十年來,他的譯著達400餘萬字,在世界古代史文獻的翻譯介紹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名字列人《中國翻譯家辭典》。1980年12月9日,他伏案工作,因心肌梗塞卒。 [1] 

謝德風重要事蹟

謝德風民國17年(1928)上學期在復旦外文系和史學系畢業。獲英文專業文憑和史學學士學位。下學期復考入復旦大學史學研究院。民國19年(1930)上學期同時畢業於東吳法學院、復旦研究院,分別獲法學學士和史學碩士學位。他一人上兩大學,攻三系,獲三學位,在青年學生中嶄露頭角。
民國20年(1931)留復旦,在歷史系與外文系任助教,很快升為講師、副教授。他與餘南秋等三人合譯了《歐洲近代史》。抗日戰爭時期,他辭職回鄉,先後在大麓中學、文藝中學任教。民國34~35年(1945~1946) ,任家鄉同大中學主事、校長。民國36年(1947)任湖大外文系副教授,並任基礎英語教研室主任。1951 年升為教授。1953 年院系調整時,任湖南師範學院歷史系教授。在解放初期,高等院校師資不足,他除在歷史系授課外,還在教師進修學校講課。以培養師資。同時擠出時間,編寫了一部60多萬字的《世界古代史講義》,1956年被推薦為高等院校交流教材,深受同行費譽。195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7 年他被錯誤地劃為右派分子。被強迫勞動,雖處逆境卻豁達大度。他利用勞動餘暇,翻譯61萬多字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和80多萬字的《羅馬史》。1960 年他重返講台,一面為歷史系學生講授世界古代史;一面為師院的助教講授英語並繼續翻譯西方古典史學名著。1966 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他被關進牛棚,夫人被趕回家鄉坪上居住,孩子都下放靖縣農村插隊落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獲得新生,又如飢似渴地工作,在短短的四年內,翻譯了美國湯普生的名著《歷史著作史》、英首相邱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3] 
參考資料
  • 1.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湖南名人志: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年11月:640-641
  • 2.    劉恩達主編. 當代湖南社會科學手冊[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12:622.
  • 3.    新邵縣誌編纂委員會.新邵縣誌:人民出版社,1994年06月: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