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彩軒

鎖定
謝彩軒(1896年-1937年12月12日),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6軍159師477旅旅長。字必賓,廣東合浦人。參加過北伐戰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第66軍159師947團團長。1937年10月,開赴淞滬戰場。21日,隨部反擊日軍第9、第11師團。因江陰失守,所部腹背受敵,撤入蘇州河南岸。11月,任第159師477旅旅長,率部轉戰蘇南地區。11月底,奉命參加南京保衞戰,在中山門一帶阻擊日軍。12月12日,南京守軍司令唐生智下令各部突圍。晚9時,謝彩軒指揮全旅由太平門突圍至中山陵以東的麒麟門鎮時,遭遇日軍坦克部隊。在戰鬥中,謝彩軒中彈犧牲,1940年6月5日,被追晉為陸軍少將。 [1] 
必賓
出生日期
1896年
逝世日期
1937年12月12日
本    名
謝彩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合浦(今廣西北海)
畢業院校
西江講武堂

謝彩軒人物生平

謝彩軒,字必賓,廣東合浦(今廣西北海)南康客家人。 [2] 
謝彩軒的父親謝邦馨以開辦私塾為生,謝彩軒即在父親的私塾接受啓蒙教育,以優異的成績從廉州中學畢業後返鄉從事教育工作。 [3] 
謝彩軒從小就胸懷救國救民之志,他目睹時艱,決定投筆從戎,於1921年入廣東陸軍第1師當兵。因他具有中學文化,很快就調到連部擔任上士文書,後升任准尉司書。1923年8月,謝彩軒考入設在肇慶的西江講武堂步兵科,接受軍官速成教育。 [3] 
1924年7月,謝彩軒學成畢業,他被分配到建國粵軍第1師(即原粵軍第1師,師長李濟深)第一旅(師長陳銘樞)第1團(團長張發奎)擔任少尉排長。1925年1月,謝彩軒隨部參加了廣東革命政府組織的第一次東征。在安流戰鬥中,他率領所部截擊正在撤退的陳炯明叛軍,俘獲百餘人。 [3] 
第1團於1925年8月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旅(旅長張發奎),謝彩軒升任中尉排長。3個月後,獨立旅擴編為第12師(師長張發奎),謝彩軒被調到新成立的第34團(團長葉挺)擔任中尉排長。1926年1月,第34團改編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葉挺),他仍任中尉排長。 [3] 
1926年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加北伐,過汀泗橋、陷武昌城,謝彩軒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在一次戰役中被敵彈擊中胸部,恰好衣袋內銀圓所擋,倖免於難,此事在當時軍中成為有口皆碑的傳奇。在北伐戰爭中,謝彩軒先後兩次被提拔為上尉連長和少校營長。1929年奉調回粵,任第1集團軍教導師第1團第3營少校營長,後升為中校,駐防廣州郊區三元里、塘溪一帶,為粵軍“模範營”。不久再被提升為第1集團軍第3軍第8師第24團上校團長,駐防龍川一帶。1936年8月兩廣事變後,調回第4路軍總司令部任上校參議。不久又奉調合浦縣三合口軍墾區任上校主任,在職期間墾荒造田,造福桑榆。 [2] 
七七事變後,他毅然辭去軍墾區主任的職務,抱病請纓抗日,不惜赴湯蹈火,為國捐軀。1937年9月,以團長軍職由粵北出發,奔赴上海前線。後又出任第66軍第159師第477旅上校副旅長,指揮所屬部隊鏖戰於上海西郊及滬寧前線,浴血奮戰阻擊日軍。後因日軍在杭州灣登陸和江陰失守,使得謝彩軒所部腹背受敵,不得不撤入防線內。不久,奉命集結南京,參加南京保衞戰。12月12日晚9時,奉南京守備司令唐生智令,全軍突圍,當晚他指揮全旅官兵由太平門衝出,打退圍城的日軍,前進10多公里,夜半殺至中山陵以東的麒麟門鎮,遭遇日軍坦克部隊,謝彩軒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為後續部隊及友軍殺出一條血路。在戰鬥中,謝彩軒與第159師副師長羅策羣高喊“弟兄們,跟我來,勿要做哀仔呀!”最後不幸中彈陣亡,時年41歲。 [2] 

謝彩軒後世紀念

1940年6月5日,經國民政府批准,追晉謝彩軒為少將副旅長。 [2] 
2014年9月1日,謝彩軒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