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國樑

(民國時期國務院顧問、外交部藏案討論員)

鎖定
謝國樑(1868~1930),字庭樹,湘鄉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 )入浙江武備學堂,三十二年於拉薩創辦西藏武備學堂。1920年任國務院顧問及外交部藏案討論員,1930年赴藏辦理中央政府宣慰事宜,卒於途。 [2]  [4] 
中文名
謝國樑
籍    貫
湘鄉縣六都蓮花豐衝(今慄山鎮新豐村
出生日期
1868年 [4] 
逝世日期
1930年12月17日
庭樹

謝國樑人物生平

謝國樑(1868~1930) [4]  字庭樹,幼過繼叔父湘軍提督謝漢南為子。光緒二十四年(1898)入浙江新軍任哨官、升旗官、督隊官。三十年任福建電光山炮台督台官,遷炮科學堂提調及教習。三十二年應駐藏大臣聯豫召,至拉薩,創辦西藏武備學堂,訓練藏族青年兵隊,擔任管帶。三十四年協同川軍協統鍾穎參加江達、曲水戰役,平息動亂。宣統二年因鍾穎擅自逞兵波密被解職,改隸羅長椅,任統帶。率碩板多、洛隆、邊壩三路藏軍,會合川軍彭日升部攻克丁拉卡、春多寺、尼羅卡、宿木宗,與羅會師易貢,平定波密。辛亥革命中,為維持西藏安定大局,領導藏軍與譁變搶劫的鐘穎“勤王軍”交戰。民國元年(1912)7月30日包圍鍾穎部於拉薩市內。經廓爾哈駐藏官員噶卜典調停休戰後,赴北京向民國政府述職,被鍾截擊於途。隨從多死散,謝僅以身免,匿於達木寺數月。及川軍遠題,達賴自印度回藏,遂先返拉薩向達賴説明漢藏衝突咎在少數不肖軍官,中央政府當依法予以懲辦,併力勸達賴及早赴中央籌商善後﹔然後赴京。後留陸軍部任職。9年,由國務院派赴甘肅,襄辦西藏專案,勞績卓著,搖為國務院顧問,並在外交部藏案討論會兼職。1923年應邀赴衡陽鎮守使謝國光部任參謀,協助整飭軍隊,清除匪盜,振興實業,發展教育,抗擊趙恆惕“護憲軍”。冬,隨軍入粵討平南雄、始興叛軍。後任廣州、南京國民政府善後會議專門委員、國政商榷會會員、國民政府研究蒙藏事宜專員、行政院參議。1930年,英帝國主義挑撥西藏背離國民政府,並嗾使尼泊爾入侵,以武力威脅。國民政府特選謝國樑赴藏處理。5月,以62歲高齡偕秘書譚雲山及其子謝伏波(亦任秘書)啓程。7月達印度,復轉緬甸。父子俱病。子於9月22日歿於曼德里醫院。仍強忍哀痛,扶病偕譚雲山前進,抵西藏境,12月17日於曲水逝世,遺命譚雲山全權代理。譚至拉薩謁達賴,傳達政府“中央與西藏地方聯合統一合作,共謀國是”的精神,達賴尊重中央命使並篤念舊誼,以優崇禮儀殯葬謝國樑於羅布嶺岡。謝伏波遺骨由僑胞幫助,收葬雲南公山。 [1] 

謝國樑重要事蹟

謝國樑,字庭樹,湖南湘鄉人,時任行政院參議、蒙藏委員會專門委員。於浙江武備學堂畢業後,他被清廷調赴西藏,訓練藏兵,擔任駐藏清軍土兵營管帶。因種種原因,他與西藏地方上層官員關係融洽,頗有人緣,還娶了藏族妻子。謝國樑離世的消息傳開,十三世達賴喇嘛等人都頗覺意外,傷心不已。12月18日,隨行秘書譚雲山將謝國樑的遺體護送至拉薩,達賴喇嘛派兵數十人列隊迎接,給予了極高的禮遇。
1930年1月,因尼泊爾與西藏地方居民發生小糾紛,尼泊爾政府派兵越入藏境,西藏地方也召集軍隊嚴陣以待,形勢陡然嚴峻。為解決糾紛,十三世達賴喇嘛想到了中央政府,他遂以貢覺仲尼的名義寫一英文電稿,以明碼發送至“南京友人”。
這封電文的接收人正是謝國樑。請他代傳中央政府,首先是因為謝國樑曾以清朝官員身份在藏服務5年,熟悉藏事,與十三世達賴喇嘛等關係甚好,從私人關係方面來看,致電“友人”,出謀劃策,乃情理之中;其二,除去雙方私交,此時謝國樑乃是國民政府行政院參議、蒙藏委員會專門委員,貢覺仲尼代表十三世達賴喇嘛致電謝國樑尋求意見,其真正目的是想通過謝國樑向中央政府傳達信息,請求應對尼泊爾與西藏地方衝突的方針。其三,發送明碼電報,且為英文,名為向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南京友人”尋求意見,實則警告英國當局,如若繼續唆使尼泊爾入侵西藏,西藏地方將尋求中央政府幫助。因此,從某種程度而言,在中央與西藏關係極不正常的情況下,這一舉動是十三世達賴喇嘛晚年內心傾向中央的具體表現,充分顯示其政治智慧。在關係不正常的情況下,面對領土爭端等重大問題時,西藏地方政府願與中央政府協商,共同應對,實屬難得。這不僅體現了謝國樑在促進中央與西藏地方政府關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為之後西藏地方與中央關係的進一步改善,奠定了基礎,更是對英帝國侵略西藏之野心的警示和打擊。
謝國樑將電文與其擬定的調解西藏地方與尼泊爾糾紛辦法一併向上呈報,希望為解決西藏事務出謀劃策、貢獻力量,以期早日實現國家之統一、民族之團結。蒙藏委員會獲悉信息後,認為“吾政府收復西藏之良好機會,及會不圖,後將無及”。同時,鑑於謝國樑的滿腔熱情與拳拳之心,認為“謝國樑前在西藏任土兵(當時指藏族士兵)統領,熟悉藏情,且與達賴、班禪俱有交誼”, “爰議委派專門委員謝國樑前往西藏,巫懷清前往尼泊爾,分任調解,並相機長駐該處,聯絡感情,宣化德意,以為逐漸收復西藏之張目。”1930年4月1日,國民政府同意了蒙藏委員會的報告,決議特派行政院參議、蒙藏委員會專門委員謝國樑前往西藏。5月,精通藏事的謝國樑奉命再次赴藏,除調解尼泊爾與西藏地方的糾紛之外,還肩負着更為重要的政治使命,1即將中央解決藏事之十一條意見傳達至西藏地方政府,並與十三世達賴喇嘛接洽商談。此時,他已是花甲之年,身體欠佳。但出於愛國熱忱,強撐病體毅然偕其子啓程。“因由印度進藏不便,改道來緬甸,由緬甸經滇康入西藏”。由於此前他在西藏的所作所為,以及其妻的關係,無形之中更拉近了他與西藏地方各階層之間的關係,亦可為其在藏執行公務提供方便。
9月22日(農曆八月初一)其子謝瑞清 “因途中感冒瘴氣,在緬甸互城病故”(殉職時年僅23歲)。年邁病弱的謝國樑痛失愛子後,精神備受打擊,勉強撐着料理完兒子喪事後,身體極差。骨肉親情雖難以割捨,但謝國樑深知此次赴藏肩負邊疆穩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之重任,不可懈怠,更不能因私誤公,遂留在緬甸眉苗短暫休養之後,便折回印度加爾各答重新計劃入藏事宜。就在進退維谷之間,謝國樑經人介紹,結識了緬甸仰光《興商日報》主筆譚雲山。兩人同為湖南老鄉,又因譚雲山熟悉印度方面語言,謝國樑邀其擔任秘書長,一同入藏。為了避人耳目,謝、譚二人遂決定跟隨藏商邦達昌騾馬隊喬裝進藏。然而,從印度出發,北上途經之地,地形複雜、環境惡劣,謝國樑因體力透支,身體早有不適、遂積勞成疾,奈何途中無法醫治,病情不斷加劇。1930年8月,謝國樑病勢惡化,無法上馬,邦達昌與當地營官趕造花扛(藏轎),代僱輿夫,乘花扛前進。後行至曲水時,謝國樑更加虛弱,上、下轎均須人背扶,但神志仍然清醒,堅持前往。途遇十三世達賴喇嘛派人及其在藏之妻子所派人來迎,當來人獻上哈達,謝國樑尚能微微點頭。12月17日,謝國樑忽然氣絕,歿於拉薩郊外,此地距拉薩僅一日行程。終年62歲。謝氏父子長途跋涉,於同年殉職藏事,令世人扼腕長嘆之餘亦肅然起敬。十三世達賴喇嘛聞訊,頗為傷感,立即電告蒙藏委員會。
“謝家父子,歿於國事,實堪念。”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在致謝十三世達賴喇嘛電中謂:“謝專員為國捐軀,深堪憫惻,現正由敝會呈請中央從優撫卹,並擬在京開會追悼,以資紀念。” “謝故委員父子,此次均為國事跋涉而死,應請政府予以相當優恤。” 。
1931年5月31日,國民政府在南京為謝國樑舉行公祭會,政界要員以及西藏達賴駐京辦事處、班禪駐京辦事處等均躬臨致祭。國民政府多位大員均為其題詞等。蔣介石因其為西藏“行千萬裏,歷三十年”,題“盡瘁使命”四字;著名學者蔡元培亦為其書寫“庭樹先生暨隨侍文郎千古”。
在拉薩,十三世達賴喇嘛率眾高僧親自為其誦經超度,以漢族的最高禮節予以厚葬。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在第一時間內做出反應,對其喪葬事務的處理均給予高度重視,按高規格辦理。從中央政府角度而言,這無疑體現了其治藏政策與態度。通過對謝國樑喪事的妥善處理,體現了對邊疆工作的重視,以此鼓勵更多的人到邊疆服務。加之,謝國樑作為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南京友人”,二人關係非同尋常,國民政府妥善且高規格處理謝國樑的喪事就是對西藏事務的重視,旨在向西藏地方傳遞特殊的信息。
從西藏地方政府而言,通過謝國樑喪事的妥當處理,力求表達對中央政府政策的迴應,體現了十三世達賴喇嘛晚年的心理嬗變。
謝國樑父子秉愛國之志,奔波於藏事,無愧於中央政府,亦無愧於西藏地方,故能同時為中央政府、為西藏地方所接受和感念,進而為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關係的恢復發揮了重要的橋樑作用,是民國史上極具影響的典型人物。 [3] 
參考資料
  • 1.    湘鄉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湘鄉縣誌[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3.12:989.
  • 2.    尋霖,龔篤清編著. 湘人著述表 2[M]. 長沙:嶽麓書社, 2010.01:1084
  • 3.    奉命赴藏,父子為國盡忠,令人扼腕長嘆!  .中國西藏網[引用日期2023-07-19]
  • 4.    尋霖,龔篤清編著,湘人著述表 2,嶽麓書社,2010.01,第10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