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乃果

鎖定
謝乃果(生卒年不詳),字松麓,山東福山縣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由進士任鹿邑知縣。在任期間,很注意關心百姓疾苦,為人清廉,政績非常實在。 [1] 
本    名
謝乃果
松麓
籍    貫
山東福山
生平事蹟
謝乃果來鹿邑時,縣內黌宮傾圮,倉庫年久失修,縣衙等公廨也破弊不堪。他用七年的時間,將黌宮、縣倉、縣衙等修繕一新;興辦義塾,請師教民讀書。政事之暇,進生徒與論學;質疑問難,應對無倦。“為政尤有實,心到官之明。”
康熙四十八年,鹿邑發生災荒,水災、旱災、蝗災接連而至。那年,六月後連續大雨,黃河在上游又一次決口,渦河水漫溢,衝倒房屋,淹沒農田,縣境東南的下游成了一片水鄉澤園,陸地竟至行舟。農作物漂沒殆盡,人畜漂流無數,庶民百姓處在飢餓中,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謝乃果看到這種情景,很是難過。他立即向朝廷呈報了實情,力請朝廷蠲免被水田賦。他打開官倉賑濟災民,設粥棚,煮谷賑饑。有人勸他官倉不能輕易打開,他卻説:“儲藏糧食就是為了應急,我們怎能眼睜睜地看着百姓們忍飢挨餓卻見死不救呢?”大災之年,“賴以全活者數千家”。水災過後,各種疾病流行起來,他親自帶着藥給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謝乃果又以修築渦河河堤的名義讓那些吃不飽的饑民來做工,以工代賑;借牛具籽種銀兩於民,使農户按時耕種,這些措施很快使鹿邑百姓安定下來。
水退後,謝乃果決定在縣東南一帶興修水利,對練溝河、洪河、刺河三條河流進行疏浚。清水河承練溝河、洪河之水注入刺河。
清水河自九龍口曲而南流,徑鳳凰嶺西(今邱集),水勢巨闊,兩岸相距三里,南流十里徑試量集東,又東南十二里徑白家寺南,又東六里徑清河寺西分為二。其一支南流四里,入於偃王坡。清水河東流九里徑橫嶺店北,又東南十五里徑汲水集北,又東南九十里,至半陂堌堆入於刺河。而縣東南境清水河河堤破舊,河牀狹窄,往往氾濫成災。謝乃果“履相地勢”,主持了挑挖清水河的大工程。他常常親自到工地現場指揮,還常常吃住在河工上。經過兩年的努力,長百餘里的清水河挑挖工程竣工,從此“蓄泄有賴,沮洳鹹變腴壤”,東南部的百姓過上了安寧的日子。清水河工程建成後,對保障鹿邑的農業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縣民感德不盡,為謝乃果樹石頌德於河堤上,把清水河河堤稱為“謝公渠”。
謝乃果在鹿邑為官八年,因政績卓著,升吏部主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