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講(拼音:jiǎng),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講”是形聲字,從言,冓(gòu)聲,冓兼表義。本義是和解、講和。引申為論説、評論。 [2]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漢典網 [3] 
中文名
拼    音
jiǎng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YFJH
倉    頡
IVTT
鄭    碼
SBND
筆    順
點、橫折提、橫、橫、撇、豎
字    級
一級(編號:550) [1] 
平水韻
上聲三講 [4] 
注音字母
ㄐㄧㄤˇ
總筆畫
2+4
四角碼
35700
統一碼
8BB2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講”字戰國文字寫作圖1,小篆寫作圖2,隸書寫作圖3、圖4。隸書、楷書筆畫化,形體稍變。簡體字寫作“講”。“講”是形聲字,從言,冓(gòu)聲,冓兼表義。言作形旁表意,表示其本義與語言有關;“冓”作聲旁表音,“冓”也兼相遇、溝通之意。 [2]  [5] 
“講”是古今異義字。古義的本義是指和解、講和。如《史記·穰侯列傳》:“今王背楚趙而講秦。”講和需要事先進行分析、研究,所以後來引申為謀劃。如《左傳·襄公五年》:“講事不令,集人來定。” [5-6] 
“講”的今義的本義是“説”的意思。“講”由“説”還引申有談論的意思。三國魏時的嵇康家有棵大柳樹,嵇康經常在樹下與客人清談講論,人們就把這棵樹叫作“講樹”。講和需要用語言溝通,講明其中的道理,所以後來引申為講解、解釋。如《梁書·阮孝緒傳》:“後於鐘山聽講。”講述和評論稱“講評”;公開講述自己的學術理論叫“講學”;古代把解釋經書叫“講經”。 [6-7] 
現在只用一個講”字,是講話的意思,在上古漢語中無此意義。 [6] 

詳細釋義

字詞理解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iǎng
動詞
和解。
become reconciled
《戰國策·秦策四》:“三國之兵深矣,寡人慾割河東而講。”
《史記·蘇秦列傳》:“已得講於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屬行而攻趙。”
《資治通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已而知文侯以講於己也,皆朝於魏。”
講息;講貢;講款;講盟
論説;評議。
appraise sth through discussion
《國語·魯語上》:“夫仁者講功,而智者處物。”
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魯迅《吶喊·社戲》:“吃飯之後,看過戲的少年們也都聚攏來了,高高興興的來講戲。”
講戲;講功;講樹;講經;講動;講古
講解。
say;speak;tell
唐·賈島《送神邈法師》:“相逢春忽盡,獨去講初終。”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還在目前,而所講的《説文解字》,卻一句也不記得了。”
講學;講析;講英語;講故事;細講;講課
演習;練習。
train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雩,講於梁氏,女公子觀之。”
《國語·周語上》:“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
漢·王粲《羽獵賦》:“用時𨻶之餘日兮,陳苗狩而講旅。”
嚴復《原強》:““惟羣事為最難,非不素講者之所得與!”
講武
講求;重視。
strive for
論語·述而》:“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宋·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近歲乃講月堤之利,濤害稍稀。”
魯迅《故事新編·采薇》:“伯夷是向來最講禮讓的。”
講圖;講團結;講速度;講文明;講實際
謀劃。

《左傳·襄公五年》:“講事不令,集人來定。”

明白;知曉。

《禮記·禮運》:“協於藝,講於仁,得知者強。”
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伏惟執事聰明辨智,天下之事,悉已講而明之矣。”

考核;比較。

《詩·魯頌·閟宮》:“黃髮台背,壽胥與試。”
《國語·鄭語》:“擇臣取諫工而講以多物,務和同也。”

形容詞
通“顜”。直;明。

《漢書·曹參傳》:“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言部】古項切(jiǎng)
和解也。從言,冓聲。 [11] 

説文解字注

【卷三】【言部】
和解也。和當作龢。不合者,調龢之。紛糾者,解釋之。是曰講。《易》曰:“君子以朋友講習。”《史記》虞卿、甘茂二傳,《漢書·項羽傳》皆叚媾為講,古音同也。
從言,冓聲。古項切,古音在四部。 [12]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講;康熙筆畫:17;部外筆畫: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古項切。音港。《説文》:和解也。徐曰:古人言講解,猶和解也。《戰國策》:今君禁之,而秦未與魏講也。
又《廣雅》:論也。《廣韻》:告也。《禮·禮運》:講信修睦。疏:談説也。又:講於仁。疏:猶明也。
又《玉篇》:習也。《增韻》:究也。《易·兑卦》:君子以朋友講習。《左傳·隱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𨻶以講事也。《周禮·夏官·校人》:冬獻馬,講馭夫。注:講,猶簡習。
又《廣韻》:謀也。《左傳·襄五年》:《詩》曰:講事不令,集人來定。杜注:逸《詩》也。言謀事不善,當聚致賢人以定之。
又官名。《唐書·百官志》:國子監有直講四人,以經術講授。
又《舊唐書·職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講學士。
又山名。《山海經》:泰室之山,北三十里曰講山。
又與顜通。《前漢·曹參傳》:蕭何為法,講若畫一。《史記》作顜。
又《字彙補》:居𠋫切。音媾。和也。《史記·甘茂傳》樗裏子與魏講罷兵。注:講,讀曰媾。《説文》本作𧪸。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講字書寫提示 講字書寫提示
“訁”窄“井”寬,頂部“訁”低,底部“井”低。“訁”,下半部分從橫中線起筆。“井”,首橫起筆略高於“訁”的下半部分的頂部;長橫在橫中線下側;豎撇沿豎中線下行,撇尖伸向“訁”下。 [14]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ŭŋ
王力系統
k
eɔŋ
董同龢系統
k
周法高系統
k
rewŋ
李方桂系統
k
rungx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ɔŋ
擬音/王力系統

k
ɔ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ɔ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å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ɔ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6-17]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古項切
kɔŋ
集韻

上聲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古項切
kɪɔŋ
禮部韻略


上聲





古項切

增韻


上聲





古項切

中原音韻

上聲
江陽

齊齒呼

全清

kiaŋ
中州音韻


上聲
江陽





居養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七養


全清
古項切
kiaŋ
分韻撮要

陰上
第十剛講降角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4-2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84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26]
  • 4.    平水韻 三講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4-26]
  • 5.    李玉潔著.常用漢字形音義[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03:1347
  • 6.    孫樹松主編.簡明古今異義詞詞典[M].北京: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89.12:129-130
  • 7.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2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69-71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1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65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642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成都;武漢: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201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37
  • 12.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北京:中國書店,2010.12:359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150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58-159
  • 15.    講的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03]
  • 16.    講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03]
  • 17.    講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