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諾爾德

鎖定
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生於1867年8月7日,逝世於1956年4月13日,享年89歲。他是德國著名的油畫家和版畫家,表現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原名埃米爾·漢森(Emil Hansen),生於德國和丹麥邊境的村莊諾爾德。
中文名
埃米爾.諾爾德
國    籍
德國
民    族
德意志
出生日期
1867年8月7日
逝世日期
1956年4月13日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德國表現主義運動的先驅
出生地
施勒斯韋格 諾爾德村
代表作品
《最後的晚餐》《羣童中的基督》《基督與罪人》

諾爾德生平經歷

埃米爾.諾爾德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17歲入費倫斯堡紹爾曼的雕刻學校學習木雕,後進卡爾斯魯厄工藝美術學院學習。32歲到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深造。 [1] 
諾爾德1910年作品《女演員》 諾爾德1910年作品《女演員》
1898年,他在被慕尼黑美術學院拒收之後,開始到各地遊學,參加私人的繪畫培訓課程。這時期他開始接觸當時非常流行的表現主義
1901年移居柏林
1902年改名埃米爾·諾爾德。
1906-1907年短暫地參加了表現主義畫家組織橋社Die Brücke)。
1913年到1914年間他隨同德意志帝國殖民局的考察團到訪了南太平洋、莫斯科西伯利亞朝鮮日本中國等地。這次旅行對其今後的創作影響很大。
20世紀20年代諾爾德曾經傾向於納粹,後來也與德國許多畫家一樣,遭到納粹的公開責罵,斥之為“墮落藝術家”。
諾爾德1950年《花朵》 諾爾德1950年《花朵》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諾爾德被聘為教授,他在許多展覽上展示他的作品並多次獲獎。他的作品色彩絢麗強烈,在德國前衞藝術中受到很高評價。

諾爾德藝術評價

諾爾德作品《馬駒》 諾爾德作品《馬駒》
埃米爾·諾爾德1906年參加橋社,他是這個團體中最有才華的畫家。他能把自然、原始的和心靈上的細緻的因素和力量,通過簡明的形式和充滿熱情的色彩和諧地表現出來,尤其是他的色彩。他是一位用色彩表現人的情感,用色彩的音符奏出響亮悦耳的樂曲的畫家,他的繪畫中明亮的色彩處理是得益於印象派的啓發。正如他自己所説:“色彩是我的音符,用來勾畫相和諧又相牴觸的音響及和絃。”
他在作品中追求一種冷酷而燃燒的情感表現,放射出他那主觀的情感,畫中跳動、強烈的色彩將人們引入一個激盪和不安的世界,一種原始的放縱。
諾爾德個性特徵是農民、隱士和預言家三者兼而有之。希特勒當權時,他的藝術被宣佈為“頹廢”而被禁止。 [1] 
代表作《最後的晚餐》、《羣童中的基督》、《基督與罪人》等,表現了人道主義和拯救人類的哲理觀念。
1931~1934年出版的兩卷本《自傳》是研究德意志帝國現代藝術的重要著作。他本人被認為是德國表現主義運動的先驅。 [1] 

諾爾德作品介紹

諾爾德作品《最後的晚餐》 諾爾德作品《最後的晚餐》
埃米爾.諾爾德的畫作追求音樂感。主要作品均以宗教故事為題材。
《圍着金牛犢舞蹈》
諾爾德作品《圍着金牛牘的舞蹈》 諾爾德作品《圍着金牛牘的舞蹈》
油畫《圍着金牛犢的舞蹈》也是一幅宗教繪畫,但情緒異常激奮。人們不敢相信這種舞蹈不與某種信仰相聯繫:強烈的黃色與紫色的舞蹈者在瘋狂地跳躍,旋轉,好象畫上的黃、藍和白等背景色彩不是風景本身的色彩,而是由這些舞蹈者瘋狂地揮灑出來的。這裏,不無充滿色情的癲狂,那幾個裸體和半裸體的女人,是表露了畫家對頹廢情緒的發泄的。也弄不清這種舞蹈的目的是奉獻什麼神明(他的另一幅《蠟燭舞》也是如此)。這個題材長期在畫家心中迴盪,他變換着形式去描繪舞蹈者形象。除此之外,還有《狂熱舞蹈的孩子們》等。 [1] 
《圍着金牛犢的舞蹈》,作於1910年,畫作尺寸為88×105釐米,現藏慕尼黑新藝術陳列館。

諾爾德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傾向是北歐國家處在動亂和不安的社會情況下的美學反映。作為一種繪畫流派,它最初被柏林《狂》雜誌出版者海瓦爾·華爾頓(Hervarth·Walden)所提出。目的是為了敵視法國的印象派。自1910年開始,先在德國掀起運動,凡屬這一運動的創新統稱為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繪畫與時代的痛苦相聯繫。以北歐和斯拉夫精神的悲劇方式的構成為特色,它早期摻雜着象徵派和現代風格因素,其奠基人首推荷蘭的凡· 高、法國的圖盧茲·勞特累克、比利時的恩索爾、挪威的蒙克和瑞士的霍特勒(Hodler)。因此它具有全歐洲性,上述這些畫家通過他們各自的悲劇性生活和瘋魔般的藝術表現,使畫面的色彩強烈,情緒帶有刺激性,形成在藝術的筆法上也粗獷、狂放。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在其黑人時期和藍色時期,也有表現主義的藝術創作。故表現主義在西歐世紀末繪畫中,屬於一個時代,而它的中心在德國。
表現主義脱胎於德國的“橋”社畫團。它承受黑人雕刻中的表現因素,經過凡·高藝術的催發,在德國匯成一股潮流直至第一次大戰前。埃米爾·諾爾德即是表現主義中第三個先驅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