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諸葛喬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鎖定
諸葛喬(204年~228年) [1]  ,字伯松,本字仲慎,三國時期人物,官至駙馬都尉。 [2-3] 
他本為諸葛瑾次子,與兄長諸葛恪吳國的名聲頗大,後被過繼給諸葛亮 [2]  到蜀國後,任駙馬都尉。 [2]  諸葛亮視他如親生兒子,深恐其成為庸人,管教甚嚴。諸葛亮北伐屯駐漢中,讓諸葛喬同士兵們—起,參加與督運軍糧地艱苦工作。建興六年(228年)去世,年僅二十五歲。
在諸葛恪兄弟被滅族後,因諸葛亮也有了自己的兒子諸葛瞻,故諸葛喬的兒子諸葛攀重歸親生祖父諸葛瑾一支,以延續其後嗣。 [2] 
全    名
諸葛喬
伯松(原字仲慎)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204年
逝世日期
228年
籍    貫
琅邪陽都
官    職
駙馬都尉

諸葛喬人物生平

諸葛喬,本字仲慎,是諸葛瑾的第二個兒子。他與兄長諸葛恪都有名於當時,論者認為諸葛喬的才能比不上哥哥,但他本身的個性超過諸葛恪。起初,諸葛亮還未生子,向諸葛瑾請求讓諸葛喬做養子,諸葛瑾就稟告孫權,讓諸葛喬到蜀漢,諸葛亮把諸葛喬當作自己的嫡子,所以將他的表字改成“伯松”。諸葛喬被任命為駙馬都尉。 [3] 
諸葛喬 諸葛喬
建興五年(227年) [5]  ,諸葛喬跟隨諸葛亮到漢中,與霍弋共同周旋遊處。 [4]  [6] 
諸葛亮還寫信給諸葛瑾説:“諸葛喬本應該回成都,但各位將軍的子弟都參與行軍,我認為諸葛喬也應該同甘共苦。今日讓他帶領五六百士兵,與各位將軍的子弟駐紮在山谷中。” [7] 
諸葛喬在建興年間去世,年僅二十五歲(關於諸葛喬卒年,詳見下文“卒年爭議”)。 [4] 

諸葛喬卒年爭議

關於諸葛喬去世時間,現存最早的宋刻本《三國志·諸葛亮傳》附《諸葛喬傳》記載諸葛喬“年二十五,建興元年(223年)卒。”若依此記載,諸葛喬生卒年為199年~223年。 [4] 
但此傳又記載諸葛喬跟隨諸葛亮到漢中。 [4]  根據《三國志·後主傳》,諸葛亮出屯漢中在建興五年(227年)。 [5]  且諸葛喬的兄長諸葛恪死於吳建興(此為東吳年號)二年(253年),享年五十一歲。以此推算,諸葛恪生卒年為203年~253年,諸葛喬是諸葛恪的弟弟,出生時間必定更晚。可見宋刻本《三國志》的諸葛喬去世時間有誤。 [9-10] 
何焯錢大昭都指出《三國志》的此項記載有誤。何焯還認為,此“元”字當作“六”,諸葛喬應於建興六年(228年)以轉運之勤,死於王事。 [11] 

諸葛喬人物評價

陳壽:“與兄元遜俱有名於時,論者以為喬才不及兄,而性業過之。” [8] 

諸葛喬家族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長輩
祖父
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8] 
父親
東吳大將軍。 [12] 
養父
蜀漢丞相。 [8] 
養母
黃氏
諸葛亮之妻,民間相傳名黃月英、黃綬、黃碩。
叔父
諸葛亮之弟,蜀漢長水校尉。 [8] 
同輩
哥哥
諸葛瑾長子,東吳太傅。 [13] 
姐妹
諸葛氏
諸葛瑾之女,嫁張承 [12] 
弟弟
諸葛瑾第三子,東吳公安督、奮威將軍。 [12] 
弟弟
諸葛亮之子,蜀漢衞將軍。 [8] 
後代
兒子
諸葛喬之子,因諸葛恪被殺,無嗣,便迴歸諸葛瑾之後。 [8] 
孫子
諸葛攀之子。蜀漢亡後與諸葛京一同被遷到河東郡定居。 [8] 

諸葛喬史料記載

諸葛喬的事蹟附於《三國志·諸葛亮傳》。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8] 
參考資料
  • 1.    王瑞功主編,諸葛亮研究集成 上,齊魯書社,1997.09,第305頁
  • 2.    許嘉璐主編;許嘉璐分冊主編;(晉)陳壽撰寫,三國志,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第594頁
  • 3.    《三國志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喬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與兄元遜俱有名於時,論者以為喬才不及兄,而性業過之。初,亮未有子,求喬為嗣,瑾啓孫權遣喬來西,亮以喬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拜為駙馬都尉。
  • 4.    《三國志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隨亮至漢中。年二十五,建興元年卒。
  • 5.    《三國志 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
  • 6.    《三國志 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子弋,字紹先,先主末年為太子舍人。後主踐阼,除謁者。丞相諸葛亮北駐漢中,請為記室,使與子喬共周旋遊處。
  • 7.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亮與兄瑾書曰:"喬本當還成都,今諸將子弟皆得傳運,思惟宜同榮辱。今使喬督五六百兵,與諸子弟傳於谷中。"書在亮集。】
  • 8.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7]
  • 9.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建興)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后全氏,大赦。庚午,王昶等皆退。二月,軍還自東興,大行封賞。三月,恪率軍伐魏。夏四月,圍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軍還。冬十月,大饗。武衞將軍孫峻伏兵殺恪於殿堂。大赦。
  • 1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先是,童謠曰:"諸葛恪,蘆葦單衣篾鈎落,於何相求成子閤。"成子閤者,反語石子岡也。建業南有長陵,名曰石子岡,葬者依焉。鈎落者,校飾革帶,世謂之鈎絡帶。恪果以葦蓆裹其身而篾束其腰,投之於此岡。【吳錄曰:恪時年五十一。】恪長子綽,騎都尉,以交關魯王事,權遣付恪,令更教誨,恪鴆殺之。中子竦,長水校尉。少子建,步兵校尉。聞恪誅,車載其母而走。峻遣騎督劉承追斬竦於白都。建得渡江,欲北走魏,行數十里,為追兵所逮。恪外甥都鄉侯張震及常侍朱恩等,皆夷三族。
  • 11.    《三國志集解 卷三十五》:【何焯曰:公北駐漢中在建興五年,“元”字誤。思遠之生在建興五年也。詳“元”字當作“六”。伯松亦以轉運之勤,死於王事。◎錢大昭曰:按《霍峻傳》雲“亮北駐漢中,請為記室,使與子喬共周旋遊處”,與《喬傳》合。然北駐漢中之事,後主傳及諸葛亮、向朗等傳皆在建興五年,則所云“建興元年卒”者,誤矣。】
  • 1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7]
  • 13.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