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諸敏

(原南京高級陸軍指揮學院政委)

鎖定
原名朱啓聰,祖籍江蘇南京,生於河南開封。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參加淞滬抗日別動隊,曾在寶山大場和華漕鎮前線作戰。從事地下工作中曾兩次被捕,面對威逼利誘、刑訊拷打,堅貞不屈。1945年調任上海市近郊工委委員,積極籌組上海地下軍,準備參加武裝起義。解放戰爭期間,先後任上海工人部隊隊長、山東大學文化隊隊長、華中野戰軍政治部聯絡部特派員、江蘇省無錫縣工委書記,浙東遊擊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浙江第二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等職。1949年後,歷任浙江寧波軍分區副政委、裝甲兵第四戰車編練基地副政委、坦克預備學校副政委、第三坦克學校政委、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政委、軍委裝甲兵政治部副主任、南京高級陸軍學校政委等職。 [3] 
中文名
朱啓聰
別    名
諸敏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99年5月19日
出生地
河南開封
祖    籍
江蘇南京

諸敏人物生平

諸敏(1921—1999),原名朱啓聰,曾用名俞志明,江蘇南京人。1936年入上海正風中學求學,任學校高年級自治會主席,組織和發動學生參加抗日救國讀書會、歌詠隊、遊行等活動,經常在牆報上寫文章,公開抨擊國民黨反動政府,致力於抗日宣傳。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諸敏參加淞滬抗日別動隊,到寶山縣大場和華漕鎮前線作戰。翌年4月,他打入國民黨軍委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學習。6月,諸敏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10月,諸敏受黨組織派遣,出任上海慈興難民收容所副主任。1939年4月,他又根據黨的指令,打入上海浦東奉賢縣國民黨忠義救國軍第八支隊,任教官、中隊長,並擔任四大隊黨的秘密特別支部宣傳委員。8月,受上海地下黨派遣,諸敏調任吳縣太平橋區委委員。不久,任蘇南常熟縣東唐市常備隊隊長,根據黨的指示,殺漢奸,除特務,與日偽頑反動勢力進行了堅決鬥爭。1940年起,諸敏先後任江蘇昆(山)嘉(定)縣委宣傳委員、崑山縣委宣傳委員、蘇南澱山湖工委書記、浙江慈溪三七市辦事處副主任等職。期間,他發動羣眾,減租減息,開展對敵武裝鬥爭。1943年2月,諸敏被調往上海市、江蘇省上層工作委員會從事調查研究工作。1945年2月,又調任上海市近郊工委委員,積極籌組上海地下軍,準備配合解放上海。
解放戰爭時期,諸敏先後擔任上海工人部隊隊長,山東大學文化隊隊長、華中局城工部第二訓練班主任、江蘇徐州市工委委員,華中野戰軍政治部聯絡部特派員,江蘇省無錫縣工委書記等職。
1947年10月,諸敏由組織派遣到浙東,先後擔任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三支隊政治處主任、浙東台西工委書記、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遊擊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率部參加了中村、上王崗、天台山和解放三門、紹興的戰鬥。1949年5月寧波解放後,諸敏任浙江第二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2月,轉任浙江寧波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率部開展剿匪反霸運動。
1952年9月,諸敏被調入軍委裝甲兵,先後任裝甲兵第四戰車編練基地副政治委員、坦克預備學校副政治委員、第三坦克學校政治委員。1962年3月,任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政治委員,參與組織領導了裝甲兵核效應和橫渡長江天險等重大科研項目的試驗。1965年6月,諸敏出任軍委裝甲兵政治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諸敏被關押審查了8年。
1979年2月,諸敏剛恢復工作即主動請纓,參加保衞祖國南疆的自衞反擊戰。1983年6月,出任南京高級陸軍學校政治委員,1986年離職休養。他主編了《坦克部隊參戰政治工作經驗彙編》和《裝甲兵英雄傳》,參與組織領導編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教程》一書。1999年5月,諸敏在北京病逝。 [1] 

諸敏人物事蹟

以下節選自楊逸、陸亞平:《追憶諸敏》
抗日戰爭爆發後的1937年秋冬,諸敏同志前後參加了寶山、崑山、常熟等地的對日作戰。1944年又奉調來寶山地區開闢地下的建黨建軍工作。那年黨組織派楊逸、陸亞芳去解放區,準備進抗大學習。不久,城工部長劉長勝接見時説:“抗日的大反攻時刻已經到來,組織上決定組建地下軍,打算裏應外合,解放大上海,你們回去關門捉鬼子。”臨行時,劉部長介紹諸敏同志説:“諸敏同志年輕有為,能文能武……由他負責在上海外圍完成建黨建軍任務。”
不久諸敏同志到上海,擔任上海市近郊工委副書記、周克為書記、馬崇儒委員,並明確決定,老馬和楊逸、孫彬斐、陸亞芳等(亞芳後凋回楊行)堅持菹藻浜以南開展工作;諸敏同志負責菹藻浜以北。楊逸同志根據自己工作基礎,向諸敏詳細彙報楊行的情況,建議將陸亞雄作為重點發展的對象。之後,諸敏同志秘密進入楊行,頻繁地和亞雄接觸,他以商人身份,有時在陸家住上幾天,陸亞平暗地放哨保護諸敏的安全,諸敏同志有時還向亞平等介紹抗日戰爭和解放區軍民魚水情誼的鮮為人知的故事。家中前輩們待諸敏如親人,儘可能伙食上從優招待。1945年4月陸亞雄在孫彬斐家(北站高壽裏21號)進行了入黨宣誓,諸敏同志以黨代表身份講了話。隨即亞雄先後分批分期地發展了金進、沈浩、李奇章、沈銘章、嚴成、趙飛、趙有恆、宗洪根、汪洪昌、張成華、李西坪等同志入黨,組建了抗日戰爭時期寶山楊行的第一個黨支部,陸亞雄為支部書記,支委金進、沈浩,並決定金進負責吳淞炮台灣一帶,李奇章負責顧村一帶工作,楊行鎮範圍由亞雄、沈浩負責,張成華負責楊樹浦平涼路一帶工作,這些人選的決策者,就是諸敏同志。不到半年時間,以黨員為骨幹發展了三十餘名地下軍,並團結了一批可靠的青年羣眾,象這樣迅猛地發展革命力量在近郊歷史上是空前的。快速建黨建軍是形勢需要,也是與諸敏同志作風果斷、政治上嚴於把關分不開的。例如李西坪同志入黨,是李奇章介紹的,由於情況特殊,經請示近郊工委後,決定由諸敏同志到藻北小學以代課老師身份,在那裏蹲了兩個月,經仔細考察後才正式發展西坪同志入黨的。
諸敏同志在寶山播下一批紅色革命種子,到1945年深秋,因形勢需要,這支隊伍中27名黨員和地下軍北撤去山東,留下10餘名黨員和骨幹長期從事上海近郊隱蔽鬥爭,無論是北撤或留下紅色種子,經歷數十年風風雨雨鬥爭的考驗,完全如諸敏同志所説:“寶山發展的這支革命隊伍,沒有一個叛徒,沒有一個假黨員,沒有一個變節分子。”
諸敏同志經常諄諄教導我們:“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必須具有堅強的黨性,經得起戰場考驗,敵人獄中考驗,和黨內審查考驗。”這一教導,長期銘刻在我們心坎,終生得益匪淺。我們瞭解諸敏同志本人,他就是最好的典範。他於1938年6月在上海入黨(當時在高中讀書),可是在“文革”的錯誤審查中,卻以找不到入黨介紹人,而只能從1940年算起(擔任江蘇昆嘉縣委宣傳委員),他不同意這個決定,並積極向中央軍委提出複查要求。1975年,一個偶然機會,在廣州發現那位入黨介紹人,經他證明,和諸敏同志歷來交代完全一致,於是他的黨齡改正為1938年6月。1939年,諸敏同志在奉賢等地從事兵運工作,為黨爭取力量,受到上海地下黨表揚。不久兩次被捕,面對敵人威逼利誘,刑訊拷打,立場始終堅定,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文革”期間“林江”反革命集團誣衊他是許光達的黑手,又加上叛徒、假黨員的大帽子,他被迫害長達八年之久,而對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始終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鬥爭。
1993年,得悉諸敏同志中風,半身癱瘓,同志們心緒不能平靜。1994年春節,亞平代表大家去北京探望諸敏同志,記得年初六下午到了諸敏家,隨便帶些他愛吃的農家臘肉。諸敏和其愛人肖霞同志熱情招待。亞平第一句話説,寶山的同志們派我來看望您,願您早日康復!老首長接連表示謝謝。他們夫婦倆介紹了發病前後症狀和養病規定。發病後造成左半身有些癱瘓,視力、大腦沒有影響,思維還是那樣清晰,右手抓勁尚佳,照常每天練書法,精神總是樂觀,他見亞平送去家鄉土產,倍感親切,勾引起回眸往昔陸家老母親殷勤款待情景。又談到了向鎮上幾個為首的反革命分子發出警告信情景,還談到接受張執一交辦,運一皮箱二十餘支短槍,武裝上海工人地下軍,談到在真如鎮槍殺大漢奸王春生,伏擊時三人穿敵偽黃軍裝,他首發一顆穿心子彈,一發命中倒地,屍體上壓判決書,蓋有新四軍××司令部蓋章(借硬豆腐乾上刻制)。此舉,亂了敵人陣腳,當地羣眾拍手稱快,並送來魚肉雞蛋,慰勞我們在青浦觀音堂的地下軍。也談到了市委印製傳單,揭露日軍投降真相,由他裝在箱子裏,從上海送到楊行,同志們分工一夜完成,將寶山各鎮、吳淞、楊樹浦一帶的交通要道貼滿,第二天羣眾興奮地議論鬼子投降,新四軍進駐上海……越談越激發起大家革命情懷,並不時引發出哈哈大笑。“老諸,現在已超過兩小時了。”肖霞同志出於關心,請諸敏適可而止。諸説:“肖霞同志請允許我第一次破例,今天我確實很興奮,有些話應該向亞平多講講,機會難得呵!”談話進行三小時,肖霞同志端出酒釀圓子,一起同桌品嚐,臨別時諸敏同志要亞平轉告老戰友們:“加強自我保健意識,老人的健康是第一要素;寶山革命鬥爭光榮歷史要記取,要宣傳,以史育人不可丟。”誰知那年一別,卻成永訣,令人痛惜!
1997年,楊逸同志提議,由亞平具體操辦老戰友回孃家(楊行)團敍活動。電話通知後大家積極擁護,同志們各自帶糖果、瓜子、茶葉、菜餚,借亞平家團聚。多年不見,大家相逢,情緒激昂,彼此回憶當年革命鬥爭驚險的一幕幕情景,同志間互相克服困難的崇高情操,滔滔不絕,談興正濃。同志們對吃得開心,話得投機,並互相瞭解同志體質等活動給予十分肯定,並希望一年能活動一次。事後由楊逸、亞平連名向諸敏同志作了彙報並祝願他早日康復。諸敏同志接信後反覆看了三遍。十天後,我們接到他熱情洋溢的回信,肯定了我們這種聯絡老戰友的活動。他表示,待身體恢復得好些,爭取來上海與同志們共敍天倫之樂。遺憾呵,他先於我們走了。 [2] 
參考資料
  • 1.    中共寧波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四明風采 建黨九十年來寧波九十事九十人:寧波出版社,2012:301-302
  • 2.    陶人觀主編.上海文史資料選輯 第102輯: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編輯部,2002:310-314
  • 3.    王榮華 主編.上海大辭典·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