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諫諍

鎖定
諫諍(jiàn zhèng),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直言規勸以使人改正過錯。
中文名
諫諍
外文名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拼    音
jiàn zhèng
反義詞
阿諛 [1] 
釋    義
直言規勸以使人改正過錯

目錄

諫諍釋義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 諫即見聽。——《漢書》 [2] 

諫諍出處

禮記•曲禮下》中部:“為人臣之禮不顯。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 [6] 
孝經註疏·卷七諫諍章第十五》第4段是《孝經》經文: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諍於父,臣不可以不諍於君;故當不義,則諍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7] 

諫諍例句

西漢《韓詩外傳》卷十:“言 文王 諮嗟,痛 殷商 無輔弼諫諍之臣而亡天下矣。” [3] 
《三國志·卷一四·魏書·劉放傳》:然時因羣臣諫諍,扶贊其義,並時密陳損益,不專導諛言。 [1] 
《魏書˙卷七十七˙高崇傳》:諫諍極言,無所顧憚。 [4]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歷觀 秦 漢 以及 五代 ,諫諍而死,蓋數百人。”
宋 秦觀 《任臣下》:“諫諍之臣,其功在於正綱紀、立風憲,通上下之情,使亂臣賊子顧憚而不敢發,如此而已。” [5] 
葉君健 《自由》十四:“ 吳春茂 説這番話的態度,正如一個忠臣在對皇帝進行諫諍一樣,語調非常誠懇。” [3] 
自此諫諍路絕,賢豪解體。——《東周列國志

諫諍詞語故事

唐孔穎達(孔穎達孔子後裔,秦王李世民十八學士之一)疏雲:案:莊二十四年(春秋經魯莊公二十四年),曹羈出奔陳,公羊傳雲: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何休雲:諫有五,一曰諷諫者,案:定十二年公羊傳雲:孔子以季氏之強,謂季孫曰: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季孫聞之,墮費邑,是諷諫也。何休又云:二曰順諫曹羈是也,即上諫曹君,無以戎敵,三諫不從,遂出奔陳,所謂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是順諫也。何休又云:三曰直諫,子家駒是也,案:昭二十五年公羊傳雲:昭公將弒季氏,子家駒諫曰:諸侯僣於天子,大夫僣於諸侯,久矣,是不闢(音避)君僣而言之,是直諫也。何休又云:四曰爭諫,子反請歸是也,案:宣十五年公羊雲:楚莊王圍宋,子反華元乘堙相對語,華元謂子反雲: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子反謂華元:吾軍有七日之糧。子反勸楚王赦宋而歸,楚王不可,子反頻諫,不聽,乃引師去,楚王亦歸,是爭諫也。何休又云:五曰贛諫(贛音戇,戇音槓,戇諫,魯莽、冒失、愚蠢),百里子蹇叔子是也,案:僖三十三年公羊雲:秦穆公將襲鄭,百里子與蹇叔子諫穆公,不從,百里子蹇叔子從其子而哭之,是贛諫也。凡諫,諷諫為上,贛諫為下。事君雖主諫爭,亦當依微納進善言耳,不得顯然明言君惡,以奪君之美也。三諫不聽則逃之者,聽猶從也。逃猶去也。君臣有離合之義,有義則合,無義則離。若三諫不聽,則待放而去也。
【經文】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
鄭玄注云:至親,無去志,在感動之。
孔穎達疏雲:父子天然,理不可逃,雖不從,則當號泣而隨之,冀有悟而改之。然論語云:事父母幾諫。此不雲者,以其略耳。檀弓雲:事親無犯。相互耳。又云:事君有犯。故此論其微,檀弓言事親無犯,此論其犯,亦互言耳,故注云至親無去志在感動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