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

鎖定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是唐太宗的賢妃徐惠寫於貞觀二十二年,勸諫唐太宗罷兵高麗,停修土木,與民休養生息的上疏。是一篇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由女性作者寫就的政論文,歷來備受史家讚譽。
作品名稱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
作    者
徐惠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貞觀政要
文學體裁
議論文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作品原文

貞觀以來,二十有二載,風雨調順,年登歲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饉之災1。昔漢武守文之常主,猶登刻玉之符2齊桓小國之庸君,尚圖泥金之事3。陛下推功損己,讓德不居。億兆傾心,猶闕告成之禮4;雲亭佇謁,未展升中之儀5
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6,綱羅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雖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聖哲罕兼7。是知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8
竊見頃年以來,力役兼總,東有遼海之軍,西有昆邱之役9。士馬疲於甲冑,舟車倦於轉輸。且召募役戍,去留懷死生之痛;因風阻浪,往來有漂溺之危。一伕力耕,卒無數十之獲;一船致損,則傾數百之糧。是猶運有盡之農工,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眾,喪已成之我軍。雖除兇伐暴,有國常規,然黷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併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兆;晉武奄有三方10,翻成覆敗之業。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而傾邦;圖利忘害,肆情而縱慾。遂使悠悠六合11,雖廣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禍。是知地廣非常安之術,人勞乃易亂之源。願陛下布澤流仁,矜弊恤乏12,減行役之煩,增《湛露》之惠13
妾又聞為政之本,貴在無為。竊見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闕初建,南營翠微,曾未逾時,玉華創制14。雖復因山藉水,非無架築之勞;損之又損,頗有工力之費。終以茅茨示約15,猶興木石之疲;假使和僱取人16,不無煩擾之弊。是以卑宮菲食,聖王之所安;金屋瑤台,驕主之為麗17。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願陛下使之以時,則力無竭矣;用而息之,則人斯悦矣。
夫珍玩伎巧,乃喪國之斧斤;珠玉錦繡,實迷心之酖毒。竊見服玩纖靡18,如變化於自然;職貢珍奇19,若神仙之所制。雖馳華於季俗,實敗素於淳風。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20;玉杯豈招亡之術,紂用之而國亡21。方驗侈麗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儉,猶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伏惟陛下明鑑未形,智周無際,窮奧秘於麟閣,盡探賾於儒林22。千王治亂之蹤,百代安危之跡,興衰禍福之數,得失成敗之機,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環目圍之內,乃宸衷之久察23,無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難,行之不易,志驕於業泰24,體逸於時安。伏惟抑意裁心25,慎終如始,削輕過以滋重德,擇後是以替前非26,則鴻名與日月無窮,盛德與乾坤永大。 [1]  [2-3]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註釋譯文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詞句註釋

1、貞觀:唐太宗年號(627—649)。饑饉:荒年,《爾雅·釋天》:“谷不熟為飢,蔬不熟為饉”。
2、指漢武帝泰山封禪。刻玉之符:指封禪封禪時進獻之玉牒。
3、齊桓小國之庸君,尚圖泥金之事:指齊桓公希望去泰山舉行封禪大麴管仲固諫不聽,乃説遠方珍怪物至,方得封,桓公乃止。因封禪時用金泥銀繩,因而名封禪為泥金之事。
4、闕:缺。
5、佇(zhù):站立。謁:晉見。升中,古代帝王祭天上高成功的儀式。
6、咀:品味。
7、雖休勿休:雖然年老退休,仍要努力工作。守初保末:保持始終。
8、難之:重視。易之:努力。
9、遼海:指高麗。
10、秦皇:指秦始皇
11、六合:天地四方。
12、布澤流仁,矜弊恤乏:傳佈恩澤仁德,憐惜窘困貧乏之人。
13、湛(zhàn)露:《詩經·小雅》篇名,詩中盛讚國君英明誠信的美德。這裏是要唐太宗發揚英明誠信的美德,惠及下民。
14、翠微:宮殿名。
15、茅茨(cí):茅草屋頂。
16、和僱取人:僱用勞力。
17、麗:華麗。
18、纖靡:精細美好。
19、職貢:進獻的貢物
20、桀:即夏桀
21、紂:即殷紂王。
22、賾(zé):精微深奧的道理。
23、宸(chén)衷:帝王的心意。
24、業泰:事業順利平安。
25、裁:去掉。
26、滋:培育。替:廢棄。 [1]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白話譯文

貞觀以來,二十多年來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家沒有水旱之災,百姓沒有饑荒的禍患。過去,漢武帝沿用漢文帝休養生息的制度,但後來還是到泰山封禪,把功業敬告上天;齊桓公,是一個小國的平庸之君,也行封禪之事,以顯示他們的文治武功。希望陛下不要居功自傲,有大功而不居,有大德而能讓。億萬人民仰戴,仍未行告成的大典;雲亭二山待謁,仍未肯親行祭天的儀式。這樣的功德,足以光輝萬代,流芳永久。然而古人説:“天下雖然太平,但不可放縱情慾。”能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古來聖哲也很少有人能做到。這就可以明白功業盛大的人容易驕傲,善始容易善終難,願陛下使它容易保持。
我看見近年來戰火不斷,東邊有遼海之戰,西邊有昆丘之役,士兵、戰馬都苦不堪言,戰船兵車也很艱難地在運轉輸送。並且征途迢迢,將士赴邊和離開戰場,都懷有生離死別的切膚之痛。並且路途坎坷,風高浪急,人員和糧米隨時有葬身魚腹的危險。一個農夫辛勤耕種,一年不過有幾十擔的收成,可一遇到翻船,頃刻間幾百擔糧食就會化為烏有。這就等於把有限的收成填入無邊的大海,貪圖未到手的勝利反而丟失了自己的人馬。雖然剷除頑敵是國家的職責,但窮兵黷武,也是先哲們極力避免的。過去秦始皇吞併了六國,可是卻加速了他自身的滅亡;晉武帝擁有三方之地,卻轉眼敗亡,這難道不是因為他們居功自傲、放棄仁德、輕視國家、圖謀利益、忘記禍患、放縱恣情的結果嗎?所以天地雖大也不能挽救其滅亡,勞苦百姓因無法生活而羣起造反。因此,國土廣袤並非就是國家安寧的保證,人民勞頓是國家動亂的源頭,希望陛下對老百姓施加恩惠,減輕他們的勞役負擔,讓老百姓享受到朝廷恩德的雨露。
為妾又聽説治政的根本貴在無為。私下以為土木工程不可連續不斷地進行。北邊門樓剛建好,就在南邊建翠微宮,沒過多久又要建玉華宮,這不只是浪費材料,對人力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雖一再表示建築要低標準力求儉約,還是需要伐木採石,即使用官費僱工,也不免煩擾百姓。要知道簡陋的宮室和粗淡的茶飯是聖明的君主所安心受用的,而金碧輝煌的殿堂只有驕逸的君主才認為是美麗的。所以有道的君主是以休養生息使百姓安適;沒有道德的君主是以淫樂享受來滿足自己的情慾。但願陛下使用民力有所節制,那麼他們的力氣就不會用完了,在用了力氣之後給他們以休息的機會,那麼他們心裏就會感到高興了。
珍奇的玩物和浮華的技巧就像是使國家敗亡的刀斧,珠玉的擺設和華麗的服飾就像是使人心惑亂的毒酒。為妾發現陛下的衣服和玩物應有盡有,而且千姿百態、變化多端。別人進獻的奇珍異寶玲瓏剔透,猶如神仙製造的一般。雖説競求華麗為時俗所難免,實際上卻敗壞了淳樸的社會風尚。要知道漆器並不是產生叛離的東西,夏桀加以製造卻導致了民心離叛,玉杯也不是招災惹禍的東西,商紂加以使用卻導致了國敗身亡。經驗證明,奢侈華麗的苗頭,不可不加以遏制。再説創始時節儉,還唯恐其後流於奢侈,創始時就奢侈,那將如何制約後代?為妾伏地而想,陛下明察秋毫,高瞻遠矚,深入鑽研古代典籍,虛心徵詢儒林學士。千王百代治亂安危的蹤跡,興衰存亡得失成敗。的原因,無疑也已包含於心中,循環於眼前,為陛下所早已洞察,用不着為妾再説什麼。只是知道這個道理並不困難,但實行起來卻很不容易。往往是因為功業卓著而志趣驕逸,天下太平而貪圖享樂。希望陛下剋制己欲,善始慎終,改掉小毛病以光大道德,用今天的優點取代以前的過錯,這樣,陛下的英名就可以與日月齊輝,大業就可以與乾坤共存了! [4]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創作背景

唐太宗的一生,文治武功,可謂帝王中的佼佼者。他具有較遠大的眼光,能虛心納諫,任用賢才,勵精圖治,奮發有為,生活也很簡樸。為恢復發展生產,他減輕人民賦役負擔,不過分役使人力、物力,使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但是到貞觀後期,他就不那麼謙虛謹慎和虛心納諫了,對百姓疾苦也不大留心,不再注意節儉了。為了追求帝王尊嚴和個人享受,他連續大興土木,建築玉華宮,重修翠微宮,還不時巡行四方,喜好聲色,生活逐漸奢靡,並且好大喜功、誇耀武力,大造船舶,兩次出兵高麗。人民的負擔越來越重,乃至賣兒賣女。所有這些,引起一些有遠見大臣的憂慮。徐惠當時雖為一個地位不高的妃嬪,但她有遠見卓識,憂國憂民,寫下了《諫太宗息兵罷役疏》這篇奏議。 [1]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作品鑑賞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文本賞析

奏文的基本觀點,是希望唐太宗戒驕戒侈,慎終如始。體察民情,撫卹民生。她回顧貞觀二十二年以來國情的變化,肯定貞觀初年與民生息,輕徭薄賦,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太宗謙虛謹慎、勤政愛民的施政方針。然後説明歷代君主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而能夠堅持到底的卻很少。接着便列舉今年以來的弊政。一方面東征高麗,西征焉耆、龜茲,連年用兵,士馬疲睏,舟車倦輸,且召寡兵役,家人離散,影響農耕,浪費無數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則是大興土木,一建北闕,再營翠微,復創玉華,接連不斷,勞民傷財,。疏文以桀紂及秦皇為例,説明他們的覆亡,就是“棄德”、“圖利”、“肆情”“縱慾”的結果。
徐惠的此篇奏疏在開篇先肯定了過去太宗在政治上的成就,稱讚他業大功偉。然則隨即則語氣陡轉,指出古來帝王多不能夠將善政堅持到底,以致“守初保末,聖哲罕兼”。希望太宗保持過去的優良政風,善始善終,“是知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勸諫太宗在這一“難”、一“易”之間站穩立場。
同時表達了對於戰爭導致的“運有盡之農工,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眾,喪已成之我軍”的災難感到非常痛心,因而大膽指責唐太宗根本不是在“除兇伐暴”,而是在“黷武玩兵”。
由於進諫在太宗宮廷受到鼓勵,長孫皇后樹立了后妃諫君的榜樣,使得徐賢妃得以大膽地創作與妃嬪職責無涉的諫疏。加上她又充分吸收了魏徵之文的進步因素,故而將徐惠的《諫太宗息兵罷役疏》,置諸唐初魏徵、温彥博等的“直言極諫之文”的行列,當不遜色。
這篇諫疏的目的是要批 [5]  判唐太宗的過失,但行文委婉曲折,比喻生動,語言懇切。所以太宗看後,“善其言,優賜甚厚。” [1]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影響意義

徐惠的這篇疏文,充分發揮了駢體文長於辯論説理的特點,論據充分,論證有力,論點鮮明,給日益驕滿的唐太宗敲響了警鐘,同時也給貞觀末年朝廷錚諫乏人的沉悶政治空氣注入了一股活力。太宗覽罷疏文,雖然未能因之改變既定的對外政策,卻在營建方面大有收斂。同時,對徐惠的文才大加讚賞,又以其敢於上書匡弼時政而“優賜甚厚”。 [6]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後世評價

元代.戈直:“人臣進諫於君,古人擬之以之批鱗,雖士夫猶以為難,況婦人女子乎?其見之史傳,則鄧曼論莫敖之敗,成風請須句之封,班姬辭共輦之載,劉氏救元達之刑,寥寥千載,不多見也。太宗納諫之德,冠絕古今,外之房、杜、王、魏,內之文德皇后,亦足以交修而夾輔之矣。宮妾之中,復有如徐氏者焉。觀其諫疏,有老師宿儒不能遠過者。嗚呼賢哉!”(《貞觀政要》) [7] 
明代.朱元璋:“乏人矣!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戰鬥,宮人徐充容猶上疏曰:‘地廣非久安之道,人勞乃易亂之源。東戍遼海,西役昆丘,誠不可也。’今所答皆順其欲,則唐婦人過今儒者。”(《青溪暇筆》) [8] 
明代.邵經邦:“太宗之世,一賢妃而顯名,何也。蓋唐之興者,反隋之舊也;致治之美者,從諫之功也。故人人不以為諱,親疏不以為瀆召,則骨經綱紀之臣變為脂韋唯偌之行,何況閨門之淑女哉。”(《弘道錄》) [9] 
清代.愛新覺羅·弘曆:“元成有言,願為良臣。流風不振,乃自宮嬪。徐妃上書,東征抗陳。惜哉唐宗,納而弗斷。外事征討,內營宮館。頓忘初年,如圜斯轉。”(《國朝宮史》) [10]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作者簡介

徐惠(627-650),
湖州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幼時聰慧,四歲能誦讀《論語》、《毛詩》,八歲即能文。涉獵經史,手不釋卷。太宗聞之,召為人才。因其為文揮筆立就,詞采華美,封為婕妤,再遷充容。貞觀末年,太宗四處征伐,又大興土木,百姓勞怨,貞觀二十二年(648),徐惠上此疏以諫。太宗死後,悲哀成疾,因賦七言詩及連珠賦以抒其志。二十四歲病逝,以“賢妃”陪葬昭陵 [1] 
參考資料
  • 1.    丁守和.《中國曆代治國策選粹》.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 2.    傅雲龍,吳可.《唐宋明清文集.第1輯:唐人文集·卷4》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 3.    譚國清.《傳世文選 宮閨文選 1》.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 4.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 5.    黃芸珠:徐惠的詩文創作及其《諫太宗息兵罷役疏》[J],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3),59
  • 6.    胡元超.《大唐盛世 唐太宗與昭陵·咸陽卷》.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 7.    (唐)吳兢著,(元)戈直評 .二十五別史之貞觀政要 .濟南:齊魯書社,2000:第293頁
  • 8.    青溪暇筆(明·姚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20]
  • 9.    弘道錄卷之二十二(明·邵經邦)  .正統道藏電子文字資料庫[引用日期2014-10-20]
  • 10.    (清)鄂爾泰,張廷玉等編纂,左步青 校點.國朝宮史.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1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