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諫太子承乾書

鎖定
《諫太子承乾書》是唐代于志寧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諫太子承乾書
作    者
于志寧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諫太子承乾書作品原文

諫太子承乾書
臣聞克儉節用,實宏道之源;崇侈諮情,乃敗德之本。是以凌雲槩日,戎人於是致譏;峻宇雕牆,夏禹以之作誡。昔趙盾匡晉,呂望師周,或勸之以節財,或諫之以厚斂。莫不盡忠以佐國,竭誠以奉君。欲使茂實播於無窮,英聲被乎物聽。鹹著簡策,以為美談。今所居東宮,隋日營建,睹之者尚驚其侈,見之者猶嘆其華,何容此中更有修造?財帛日費,土木不停,窮斤斧之工,極磨礱之妙。且丁匠官奴入內,比者曾無監管,此等或兄犯國章,或弟罹王法,往來御苑,出入禁闈,鉗鑿緣其身,槌杵在其手。監門本防非慮,宿衞以備不虞,直長既自不知,千牛又復不見。爪牙在外,廝役在內,所司何以自安?臣下豈容無懼?又鄭衞之樂,古謂淫聲,昔朝歌之鄉,回車者墨翟;夾谷之會,揮劍者孔子。先聖既以為非,通賢將以為失。頃聞宮內,屢有鼓聲,太樂伎兒,入便不出。聞之者股慄,言之者心戰。往年口敕,伏請重尋,聖旨殷勤,明誡懇切。在於殿下不可不思,至於微臣不得無懼。臣自驅馳宮闕,已積歲年,犬馬尚解識恩,木石猶能知感,所有管見,敢不盡言?如鑑以丹誠,則臣有生路;若責其忤旨,則臣是罪人。但悦意取容,臧孫方之疾疢;犯顏逆耳,春秋比之藥石。伏望停工匠之作,罷久役之人,絕鄭衞之音,斥羣小之輩。則三善允備,萬國作貞矣。 [1] 

諫太子承乾書作者簡介

于志寧(588—665)字仲謐。京兆高陵(今屬陝西)人。隋煬帝大業末年(616—618)為冠氏縣丞。隋滅歸唐。任天策府從事中郎,隨李世民征戰,兼文學館學士。唐太宗貞觀三年(629)為中書侍郎、太子左庶子,對太子承乾惡習多方規勸,被太子反目行刺未果。李治為太子後,復拜左庶子,受命監修國史。高宗永徽元年後(650),任尚書左僕射。永徽二年(651)任宰相。顯慶四年(659)被免去官職,參與編撰律令、禮典,又與司空李修訂《英公唐本草》並圖,計7卷;後經蘇敬、長孫無忌等修訂為《唐本草》。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國修本草,在醫藥史、醫藥教育中起過重要作用。麟德二年(665)卒,終年78歲。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1037頁
  • 2.    顧明遠主編,中國教育大系 歷代教育名人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5.07,第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