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

鎖定
《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是2003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葛瑞漢。
書    名
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
別    名
中國古代哲學論辯
作    者
(英)葛瑞漢
譯    者
張海晏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3年8月1日
頁    數
594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0438670
字    數
441000
紙    張
膠版紙

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內容簡介

本書系英國著名漢學家葛瑞漢撰寫的一部先秦思想史。該書被譽為當代西方漢學研究的經典之作。李約瑟評價説:“這是我迄今所見有關中國古代哲學流派的最使人興奮和最具洞察力的描述。葛瑞漢博士分析了儒家和墨家,論説了莊子和道家的學説,討論瞭如公孫龍這樣的邏輯學家,總之,這是一部使人着迷的書!” [1] 

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圖書目錄

中文版代序
英文版原序
導言
一、天命秩序的崩潰
1、保守的迴應:孔子
2、激進的回誚:墨子
3、返歸隱居生活:楊朱學派
4、小社會的理想化:神農烏托邦
5、理性論辯的加劇:詭辯論者
6、主體性的發現:宋鈃
二、從社會危機到形而上學危機:天人相分
1、從孔子到孟子:道德根植於天賦的人性
2、從墨子到後墨:理性功利原則的道德的再錘鍊
3、從楊朱學派到道家莊子:返歸自然以順天
三、天人分途
1、道家老子:自然的統治術
2、儒家荀子:道德系控制人性的人類發明
3、法家:非道德性的治國之術
4、兩種政治異端
四、帝國及天人的再統一
1、宇宙論者
2、雜家學説及儒學的勝利
附錄1、中國道德哲學的準三段論的劃分
附錄2、中國思想與漢語的關係
註釋
英文縮寫表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葛瑞漢論著目表
譯者後記 [1] 

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作者簡介

葛瑞漢(1919—1991),當代英國著名漢學家和哲學家。1919年生於威爾士;早年就讀於牛津大學;二戰期間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接受日語培訓,並被派往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擔任日文翻譯;退役後重返亞非學院學習中文,195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53年獲博 士學位,歷任講師,教授;1981年當選為英國學術院院士;1991年病逝。《泰晤士報》稱他為:“世界公認的中國哲學和語言研究的重要權威,中國哲學與詩詞的天才翻譯家,把中國古代的生活理念介紹給西方的傑出闡釋者。”
他的主要著作有《兩位中國哲學家:程明道與程伊川》(1958年)、《列子譯註:道的經典》(1960年)、《價值問題》(1961年)、《後期墨家邏輯、倫理與科學》(1978年)、《:內七篇及其他作品》(1981年)、《理性與自然》(1985年)、《陰陽與關聯思維的本質》(1986年)、《中國哲學與哲學文獻研究》(1986年)、《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1989年)和《理性中的非理性》(1992年)等。其中,《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