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語通釋

(清代經學家焦循的著作)

鎖定
清代經學家焦循研究、闡發《論語》義理的著作。凡1卷,15篇。 [1] 
中文名
論語通釋
定    義
清代經學家焦循的著作
作    者
焦循
分    類
四書類
焦循認為,《論語》是儒學最重要的著作,但漢魏以來士人並未得孔學旨要,“孔子之道所以不著者,未嘗以孔子之言參孔子之言也”(《論語通釋》卷首語)。故他仿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的形式,以孔注孔,並佐以《易》、《詩》、《春秋》、《禮經》之書,旁及荀卿、董仲舒、揚雄、班固之説,反覆推求,並借發明聖義之名闡發己意。如《一貫忠恕》篇認為:孔子一貫之道即忠恕,即成己及物。成己者,克己復禮,捨己以從人。“凡後世九流二氏之説,漢魏南北朝經師門户之爭,宋元明朱陸陽明之學,近時考據家,漢學、宋學之辨,其始皆源於不恕,不能克己、捨己、善與人同,終遂自小其道,而近於異端。”從而表達了一種調合宋學與漢學的傾向。梁啓超指出:“焦氏之學,以經注經,條分縷析,脈絡分明,今之以分類法求學術之系統者,由此派而出者也。”(《清代學術叢書·序》)本書收入《木犀軒叢書》和《清代學術叢書》。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