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語派

鎖定
論語派,系現代文學流派。因1932年9月林語堂等人在上海創辦的《論語》半月刊而得名。該刊1937年8月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停刊,1946年12月復刊至1949年5月終刊。此間林語堂還先後主辦了兩個與《論語》風格相近的半月刊《人世間》和《宇宙風》。論語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林語堂外,還有周作人、邵詢美等。
論語派大力提倡“幽默文學”,追求講究文章的“清淡”、“甘美”。他們的大多數作品停留在“説説笑笑”上,雖有一定的情趣和知識性,但時代性卻愈見淡薄。後來林語堂更為片面地提倡那種“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充滿“靈性”的小品文,逐漸滑落到公開表示不談政治,主張描寫“席上文士,歌妓舞女,酒菜味道”,以期“玩笑玩笑”、“消遣消遣”的地步,並對左翼文學運動採取了對立謾罵的態度。
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益尖鋭激烈的30年代,論語派竭力鼓吹“無所為的幽默小品文”和超脱人世的人生態度,實際上起着麻痹人民鬥志的消極作用。為此魯迅從1932~1935年寫了《論小品文的危機》等一系列文章,對論語派的實質和危害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評。隨着左翼文學陣營的有力回擊,論語派的影響日見稀薄。 [2] 
中文名
論語派
外文名
The analects pie
介    紹
現代文學流派
代表刊物
論語》半月刊

目錄

論語派歷史沿革

論語派 論語派
論語派系現代文學流派。以創作散文為主。出現於30年代。無確定組織、無宣言、無固定作家,因林語堂主編的《論語》半月刊而得名。主要陣地除創刊於1932年9月的《論語》外,還有創刊於1934年4月的《人間世》小品文半月刊和創刊於1935年9月的《宇宙風》半月刊,圍繞着這幾種刊物形成的作家羣被稱為“論語派”作家。
論語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是林語堂,他是論語派的創始人,其思想主張和創作實踐直接決定並影響着論語派的風格特點。除林語堂外,在《論語》上刊文較多的作家還有老舍、郁達夫、李青崖、孫伏園、老向、何容、姚穎、豈凡(章克標)、徐訏、海戈、錢仁康、大華烈士(簡又文)、全增嘏、潘光旦等。《人間世》和《宇宙風》創辦後,以周作人為首的一批原語絲作家,亦加入進來,後期的論語派骨幹還增添了豐子愷和陶亢德等。論語派產生於國民黨對進步文化界採取高壓禁錮政策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提倡幽默著文,即所謂“強顏歡笑、泄我悲酸”,一時蔚為風氣。前期論語派繼承了“語絲”文體的精神,傾向於諷刺時弊,多在揶揄調侃之中表現出對國民黨獨裁專制及妥協退讓的內外政策的不滿情緒,在當時發生過一些積極影響。以《人間世》創刊為標誌的後期論語派,則提出“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主導思想,批判政治專制的鋒芒急劇減弱,逐漸暴露出與左翼文化的分歧和對立,由此引起了文藝戰線關於小品文的熱烈爭論。之後,論語派主要代表人物與左翼文化界隔閡加深,矛盾日益尖鋭和表面化。1936年林語堂舉家赴美后,論語派基本解體。論語派作家多屬中下層知識分子,嚮往民主自由,有一定正義感和愛國心,但又與人民革命保持相當距離,他們將人世間的激憤更多地化為超然的幽默,借“閒適”來傾吐衷腸,甚至有時流於插科打諢的戲謔,與當時的時代基調頗不合諧。但他們在“幽默”、“小品”的理論與實踐上所進行的認真努力,為現代散文理論與手法的豐富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1] 
參考資料
  • 1.    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第四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384-2385頁。
  • 2.    林崇德,姜璐,王德勝主編:《中國成人教育百科全書 文學·藝術》,南海出版公司,1993年,第455-4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