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僭政

(2016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論僭政》是施特勞期開拓其柏拉圖式政治哲學研究的第一部力作,不僅對於他本人的學術生涯,對於二十世紀——甚至啓蒙運動以來的西方學術史來説,都具劃時代意義。但正如沃格林所説,施特勞斯的這部著作很難懂,表了隱晦——的確,我們需要像施特勞斯讀色諾芬的《希耶羅》那樣來讀這部書。《論僭政》從英文譯成法文難,科耶夫的評論從法文譯成英文難,兩者譯成中文更難,何況還有那些經常討論艱深的形而上學問題而語言卻極為不規範的私人通信——我們能約請到翻譯過大部頭政治哲學名著的何地先生執譯,實乃一大幸事。
中文名
論僭政
論僭政
政治哲學研究的第一部力作,
對    於
他本人的學術生涯
作    者
[美]施特勞斯/[法]科耶夫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副標題
色諾芬《希耶羅》義疏
原作名
重訂本
譯    者
彭磊
出版時間
2016年10月
頁    數
392 頁
定    價
65 元
裝    幀
精裝
叢    書
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施特勞斯集
ISBN
9787508089119 [1] 

論僭政圖書書評

古代經典認為,由於人性的軟弱或者依賴性,普遍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們不曾夢想歷史的一個完成。他們用他們的心靈之眼看到這樣一個幸福的社會,一個人性在其中有最高可能的社會。但由於他們也看到人的力量是多麼的有限,他們認為這一最好政體的實現要依靠運氣。 [1] 
而現代人則不滿足於這一烏托邦,他們試圖確保實現最好的社會秩序。為了成功,或毋寧説為了使自己相信能夠成功,他必須降低人的目標:以普遍的承認來替代道德德性,以從普遍承認獲得的滿足來替代幸福。
——施特勞斯
兩的爭論很不尋常。通常,在分歧如此之深刻和激烈的情況下,幾乎很少能有嚴肅的討論,但雙方理解問題的願望比堅持他們的立場的願望更強。這是他們為什麼那樣徹底地闡明他們命題的原因。
——古熱維奇/羅茲

論僭政編輯推薦

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色諾芬《希耶羅或僭政》,這是研究色諾芬並透過色諾芬研究蘇格拉底及柏拉圖的重要文本。第二部分包括三篇文章:首先就是施特勞斯的《論僭政》,是對色諾芬逐段逐節的解釋,集中探討了僭政、智慧、快樂、德性、城邦與哲學等重要觀念,也是施特勞斯解經術運用的典範;緊接着是同時代另一位重要哲學家科耶夫對《論僭政》的迴應,從黑格爾主奴觀念出發,對色諾芬提出自己的系統解釋;第三篇文章則是施特勞斯對科耶夫的應答。第三部分是施特勞斯和科耶夫的通信。 [1] 

論僭政目錄

論僭政 論僭政
中譯本説明序言及致謝
芝加哥大學版序言
增訂版序言
導言
論僭政
色諾芬 希耶羅或僭政
施特勞斯 論僭政
引言
一 問題
二 標題和形式
三 場景
四 關於僭政的教誨
五 兩種生活方式
六 快樂與美德
七 虔敬與法
施特勞斯與科耶夫的爭論
科耶夫 僭政與智慧
施特勞斯 重述色諾芬的《希耶羅》
施特勞斯—科耶夫通信集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1] 

論僭政叢書信息

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施特勞斯集 (共27冊), 這套叢書還有 《猶太哲人與啓蒙》,《迴歸古典政治哲學》,《論源初遺忘》,《蘇格拉底問題與現代性》,《古典政治理性主義的重生》 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