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1898年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

鎖定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是俄國政治家格奧爾基·瓦連廷諾維奇·普列漢諾夫編著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98年。 [1] 
普列漢諾夫在《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結合大量典型史例,批駁了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荒謬的社會學的觀點,從自由與必然、偶然性與必然性和偉大人物的歷史作用及其條件等方面系統地論證了馬克思主義關於解決個人歷史作用問題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1] 
作品名稱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外文名
On the Role of the Individual in History
作    者
格奧爾基·瓦連廷諾維奇·普列漢諾夫
類    別
哲學
首版時間
1898年
字    數
43000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內容簡介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分為八節,在該書中,普列漢諾夫運用和發揮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評述了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史學家對它們的爭論,論證了人民羣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他從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歷史發展的根本原理出發,批判了民粹派的唯心主義英雄史觀,充分肯定了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運動的主體;同時,批判了抹煞個人作用的歷史宿命論,着重分析了個人在歷史上的積極作用。 [2]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作品目錄

附錄
普列漢諾夫生平簡介 [3]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創作背景

19世紀80—90年代,俄國自由民粹主義派別大肆鼓吹人類歷史是個別英雄人物創造的,因而只要刺殺幾個領袖人物,就可以改變歷史的發展方向,主張採用個人恐怖手段,拒絕在廣大農民和工人中進行羣眾性的革命工作。普列漢諾夫為了批判民粹派的英雄史觀、偶然論、機械論和宿命論等錯誤觀點,從而寫作了《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4]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作品思想

普列漢諾夫指出,正確理解自由與必然的關係是解決個人在歷史上的的作用問題的理論前提和基礎。因為,任何個人要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實現自身的價值,一方面從主觀上講就要解決意志自由的問題,如果—個人在社會生活中不是有意識有目的自由自覺的活動者,而完全是一個被動的木偶,他就根本無所作為;另一方面從客觀上講,人的活動還面臨着如何對待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問題,任何一個人再社會生活的活動都要受到歷史必然性的制約,不可能為所欲為;如果不能正確認識歷史必然性的趨勢,就會迷失發揮作用的努力方向,在自由與必然的關係問題上,主觀主義者無條件地誇大意志自由,機械論者則把必然性看作是人無能為力的神秘的力量,兩者都陷入了兩個相反的極端,都是錯誤的,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才科學地揭示自由與必然的辯證統一的關係。 [5] 
普列漢諾夫根據自由與必然的辯證關係解決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時,首先劃清了自然界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兩類客觀必然性的區別。這兩類規律均具有客觀必然性,但它們的表現形式是不相同的。自然界發展的規律性完全是自發的形式,如天體的運行、四季的更替,都是自然而然的現象,不需要人的活動加入。人的意向和活動與自然現象的發展和變化之間沒有因果聯繫。但是,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在發生作用時,是必須藉助人的自覺活動來實現的,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自覺活動同社會歷史現象的發展和變化有着因果聯繫,人的意向和活動是造成社會現實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鏈條上的不可缺少的環節。沒有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任何必然的社會歷史變化都不會自行發生。同時,普列漢諾夫還指出,人們在歷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意志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憑空產生的,它是經濟必然性的產物。自由必然的統一,就存在於客觀現實的本性之中。他指出,因為,從意志自由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來看,無非是對現存社會關係的日益覺醒的意識,以及隨着這種意識而產生的保護或改變現存社會關係的意志。所以説,意志自由是由經濟發展的進程引起的,是作為經濟必然性的後果出現的。此外,普列漢諾夫還特別強調,自由作為必然的產物並受到必然性的制約,但是,自由對必然的意義並不是消極的,它是建立在對必然性的認識和利用之上的,是積極作用於必然性的。 [5] 
普列漢諾夫認為,正確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關係是合理地確定個人在歷史上發揮作用的根本原則和機制。他指出,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重大事變中,偶然現象及著名人物的個人特點,其表現要比深藏的必然原因顯著得多。因此,主觀社會學派就藉以完全否定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誇大偶然因素和著名人物個人特點的作用,認為它們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原因。機械論者在反對主觀社會學的錯誤觀點中,走向了另一種極端、只強調一原因和事變的必然性,完全否認偶然現象的存在,抹殺了歷史人物個人特點的意義。普列漢諾夫為了克服這兩種片面性觀點,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論證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係,批判了被資產階級哲學家把這個問題搞得混亂不堪的種種觀點。 [5] 
普列漢諾夫認為,偶然性發生作用的契機並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秘莫測的,它是一種相對性的東西,它只會是在諸必然過程的交叉點上出現,人們是可以對它作精確考察的;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從實質上説是必然性的必要補充和特殊表現形式,它只有在必然性所許可的限度內才能發揮出來。所以,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只能改變各個事變的單個外貌以及各個事變的某些局部後果,而最終無法改變它的一般方向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但是,它卻不是可有可無,以致成為可以忽視不計的東西。因此,普列漢諾夫認為,在歷史發展必然性所限定的條件下,誰想充分發揮自己的個人作用,誰就應當從各方面加強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在主觀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個人特點更適合客觀的要求。 [5] 
普列漢諾夫在着重探討評價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問題時,深入闡明瞭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與社會條件的關係問題。他指出,凡是在人類歷史上成為社會力量的歷史人物,都是一定社會關係的產物,他們的出現是由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他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既有生產力這個終極的一般原因發生作用,還有民族的特定歷史環境和社會活動家個人特點等偶然原因在起作用。因此,只有抓住生產力這個一般的終極原因,才能理清各種原因之間的內部聯繫,才能對傑出人物個人特點所起的歷史作用作出科學的評價和説明。他指出,傑出人物的偉大,並不因為他的個人特點使各個偉大歷史事變具有個別的外貌,而是因為他自己所具備的特性使他自己能致力於當時在一般和特殊原因影響下所發生的偉大社會需要。偉人確實是發起人,因為他的見識要比別人的遠些,他的願望要比別人的強烈些。他把先前的社會理性發展進程所提出的緊急科學任務拿來加以解決;他把先前社會關係發展過程所引起的新的社會需要指明出來;他擔負起滿足這種需要的發起責任。同時,普列漢諾夫還指出,在評價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時,要擺正傑出人物和廣大羣眾的關係,不要把他們的關係對立起來,不要像民粹派那樣,把千百萬生產者看作是沒有任何創造性的芸芸眾生,而把自己看作是能夠任意擺佈羣眾的神奇人物。他認為,任何個人,即使最傑出的個人,都應該永遠保持同廣大羣眾的血肉聯繫,看成是羣眾的組成部分,是羣眾的一員,只有如此,才能有所作為,起到推動歷史前進的作用。 [5]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作品影響

1963年,《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與《論一元論歷史觀之發展》《沒有地址的信》一起,被列入中國黨中央確定的三十本幹部必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之中。 [1] 
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近半個世紀,即使極“左”思潮氾濫,對普列漢諾夫政治上大張撻伐,蘇聯、東歐和中國也仍然一直把《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列為幹部和大專院校文科學生必讀的共產主義教材。 [3]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作品評價

中國普列漢諾夫研究家王蔭庭:《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是普列漢諾夫從理論上總結自己在19世紀80—90年代進行的反對民粹主義者和無政主義者策略思想鬥爭的又一傳世佳作。這是在此之前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對這個問題最全面、最完整的分析,也是唯一的專論。其後一個多世紀,人們相繼發表了不少這方面的著作,在某些具體的問題上,也確實有許多進展,但整個看來,或者説,從一般原理的高度來看,實質上並未取得重大突破。至於思想之精闢,史料之豐富,論述之透徹,語言之洗練,以及風格之卓異,在同一主題的論著中,這篇篇幅不大的名作是無與倫比的。 [3]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出版信息

1898年,普列漢諾夫以基爾桑諾夫的筆名在彼得堡出版的俄文科學和社會政治刊物《科學評論》雜誌第3、4期上發表了《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後來該文被收入於1905年、1906年和1908年出版了3版的《二十年間》文集,並收入《普列漢諾夫全集》第8卷中。該書在中國解放前有唯真的譯本《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中國解放後,唯真的譯本重版,並被收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1年出版的《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2卷。後又由三聯書店多次重印。 [1]  [6]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作者簡介

格奧爾基·瓦連廷諾維奇·普列漢諾夫(1856—1918),俄國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後成為修正主義者,孟什維克領袖之一。普列漢諾夫為小貴族家庭出身,曾就讀於陸軍中學。1876年參加民粹派的“叛逆者”小組。1880年因受沙皇政府追究而逃亡國外。1882年翻譯出版《共產黨宣言》,1883年組織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團體——勞動解放社。1903年後,反對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徹底背叛馬克思主義。普列漢諾夫的主要著作有《社會主義與政治鬥爭》《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等。 [7] 
參考資料
  • 1.    李伏清著. 問題意識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研究[M]. 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 2018.08.第260頁
  • 2.    許征帆主編. 馬克思主義辭典[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1987.06.第499頁
  • 3.    (俄)普列漢諾夫著.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0.12.目錄頁、前言頁
  • 4.    魯魚,舒祖武主編.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大事錄 1947年-1990年[M]. 濟南:黃河出版社, 1991.11.第105頁
  • 5.    本書編寫組編寫.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百部名著導讀[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7.08.第46-49頁
  • 6.    羅國傑,許啓賢主編. 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 3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卷[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12.第546-547頁
  • 7.    費泉京主編. 中外名人演講精粹 歐洲卷[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1999.04.第2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