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事於宰相書

鎖定
《論事於宰相書》是唐代李翱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論事於宰相書
作    者
李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論事於宰相書作品原文

論事於宰相書
凡居上位之人,皆勇於進而懦於退,但見已道之行,不見己道之塞,日度一日,以至於黜退,奄至而終,不能先自為謀者,前後皆是也。閣下居位三年矣,其所合於人情者不少,其所乖於物議者亦已多。奸邪登用而不知,知而不能去;柳泌為刺史,疏而不止;韓潮州直諫貶責,諍而不得。道路之人鹹曰:“焉用彼相矣。”閣下尚自恕,以為猶可以輔政太平,雖枉尺猶能直尋,較吾所得者,不啻補其所失,何足遽自為去就也。竊怪閣下能容忍,亦已甚矣。昨日來高枕不寐,靜為閣下思之,豈有宰相上三疏而止一邪人,而終不信?閣下天資畏慎,又不能顯辯其事,忍恥署敕,內愧私嘆,又將自恕曰:“吾道尚行,吾言尚信,我果為賢相矣。我若引退,則誰能輔太平耶?”是又不可之甚也。當貞觀之初,房、杜為相,以為非房、杜則不可也;開元之初,姚、宋為相,以為非姚、宋則不可也。房、杜、姚、宋之不為相,亦已久矣,中書未嘗無宰相,然則果何必於房、杜、姚、宋?況道不行,雖皋陶、伊尹,將何為也?房、杜、姚、宋,誠賢也,若道不行,言不信,其心所謂賢者,終不敢不進,其心所謂邪者,終不敢不辯,而許敬宗、李義府同列用事,言信道行,又自度智力必不足以排之矣,則將自引而止乎?將坐而待黜退乎?尚自恕苟安於位乎?以閣下之明,度之當可知矣。凡憲己事則不明,斷他人事則明,己私而他人公,勇易斷也。承閣下厚知,受獎擢者不少,能受閣下德而獻盡言者未必多,人幸蒙以國士見目,十五年餘矣,但欲自竭其分耳,聽與怪在閣下裁之而已。 [1] 

論事於宰相書作者簡介

李翱(772—836),唐代思想家,文學家。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一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李翱自幼“勤和儒學,博雅好古”,是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4)進士,曾歷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考功員外郎、禮部郎中、中書舍人、桂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等職。著有《復性書》和《李文公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4415頁
  • 2.    張憲軍,趙毅著,簡明中外文論辭典,巴蜀書社,2015.06,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