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請崇國學疏

鎖定
《請崇國學疏》是唐代李絳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請崇國學疏
作    者
李降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請崇國學疏作品原文

請崇國學疏
自三代哲王已降,奄有天下者,未嘗不崇建太學,尊重名儒,習千戚羽龠之容,盛樽俎揖讓之禮,以興教化,以致太平。天子親入視學,皇太子行齒胄之禮,斯所以化成天下也。故《記》曰:“如欲化民成俗,必由學乎?”當征討之急,則先武事;丁治平之運,則尚文德。二柄相須,百王不易。故漢光武於兵草之中,投戈講藝;魏太祖於擾攘之際,崇立學校。歷代之於儒道,如此急也。後漢儒學之盛。太學至有三萬人,諷先聖之言,酌當代之務,鴻名碩德,匡國濟時,未有不遊於太學,以躋於顯位者也。國家自高祖初立,關中便修太學,併為功臣、宗室子弟別立小學,建黌舍,大加儒訓,增置生徒,各立博贍,鴻儒碩學,盛於朝列,質疑應問,酌古辨今,鹹徵經據,並傳師法。故朝廷無不根之論,蕃夷有慕義之名,風教大成,禮樂鹹備,貞觀之理,謂之太平。至於開元中,亦宏國學之制復睹儒道之盛。故太學興廢,從古及今,皆興於理化之時,廢於衰亂之代。所以俾風俗趨末而背本,好虛而忘實,蓋由國學廢講論之禮,儒者靡師資之訓。自是以降,不本經義,不識君臣父子之道,不知禮樂制度之方,和氣不流,悖亂遂作。其師氏之廢,如是之害也。
今天下遭逢聖明,蕩除瑕穢,前代所不能舉,而陛下舉之,百王所不能行,而陛下行之,萬方傾耳,兆人企踵,思望聖化,希承德風。而德盛道隆,闕絃歌之雅詠;政流化洽,鮮儒學之高風。頃自羯胡亂華,乘輿避狄,中夏凋耗,生人流離,儒碩解散,國學毀廢,生徒無鼓篋之志,博士有倚席之譏,馬廄園蔬,殆恐及此。伏惟陛下挺超代之姿,發振俗之令,復崇太學,重延碩儒,精選生徒,獎寵博士,備徵天下名德專門之士,增飾學中屋室廚饌之制,殿最講習之優劣,彰明義訓之得失,明立科品,使有懲勸,拔萃出羣者縻之以祿,廢業怠教者寘之以刑,自然儒雅日興,典墳日重,先王之道日盛,太學之訓日崇。陛下垂拱明庭,受釐清禁,使師氏教德,不獨美於周時,橋門觀禮,豈復謝於漢日?伏希天造,特鑑愚言,起茲廢墜,宏於教化,冀裨聖教,以助皇風。 [1] 

請崇國學疏作者簡介

李絳(764—830),字深之,唐代贊皇(今河北贊皇)人。歷任監察御史、中書侍郎、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山南西道節度使等。平生好醫,公餘編集《兵部手集方》三卷,惜未見行世。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4496頁
  • 2.    (清)佚名撰;陳仁壽等校注,本草明覽,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12,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