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調笑令

(詞牌名)

鎖定
調笑令,詞牌名,又名“三台令”“轉應曲”“調嘯詞”“古調笑”“宮中調笑”等。調名本意即以令曲的形式歌詠調侃、揶揄、開玩笑的小曲。正體單調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韻、兩平韻、兩疊韻。代表作有唐代韋應物調笑令·胡馬》等。
中文名
調笑令
別    名
古調笑
宮中調笑
調嘯詞
轉應曲
別    名
三台令
始興年代
唐代
流行年代
宋代、明代
正體字數
三十二字
代表作
《調笑令·胡馬》等

調笑令體裁沿革

調笑令,詞牌名。調名本意即以令曲的形式歌詠調侃、揶揄、開玩笑的小曲。《樂苑》入“雙調”。《詞譜》卷二:“《樂苑》,商調曲。一名《宮中調笑》。白居易詩‘打嫌調笑易’自注:調笑,拋打曲名也。戴叔倫詞名轉應曲》。馮延已詞名《三台令》。與宋詞《調笑令》不同。”《填詞名解》卷一:“《調笑令》,商調曲,一名《古調笑》,一名《轉應曲》,一名《三台令》,然與王建二十四字《三台令》不同。《調笑令》亦有二體,稱‘古’者,三十二字,創自唐也。專名《調笑令》者,三十八字,宋人之作也。”《欽定詞譜》雲:“此詞凡三換韻,起用疊句,第六、七句,即倒疊第五句末二字轉以應之。戴叔倫所謂‘轉應’者,意蓋取此。”蘇轍詞名《調嘯詞》。平仄韻遞轉,難在平韻再轉仄韻時,二言疊句必須用上六言的最後兩字倒轉為之,所以又名《轉應曲》。唐詞格式全同,惟句中平仄頗多出入。北宋以後,多用不轉韻格,三十八字,七仄韻,聯章成“轉踏”,藉以演唱故事。 [1]  [2]  [3]  [4-5] 

調笑令格律説明

正體,單調,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韻、兩平韻、兩疊韻。以王建詞《調笑令·蝴蝶》為代表。此詞凡三換韻。起用疊句,第六、七句即倒疊第五句末二字轉以應之。戴叔倫所謂轉應者,意蓋取此。 按此調王建詞四首,韋應物詞二首,戴叔倫詞一首,馮延巳詞三首。其第一、二句,第六、七句,平仄皆同,惟第三句,王詞別首“美人並來遮面”,“美”字、“並”字俱仄聲,“遮”字平聲。第四句,馮詞“日斜柳暗花蔫”,“日”字仄聲。戴詞“山北山南雪晴”,“北”字、“雪”字俱仄聲,“山”、“南”二字俱平聲。第五句,王詞別首“商人少婦斷腸”,“商”、“人”二字俱平聲,“少”、“婦”二字仄聲。結句,戴詞“蘆笳一聲愁絕”,“蘆”字、“笳”字、“愁”字俱平聲,“一”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但唐人制調,審音必精,其平仄不同,自中律呂,填者或擇一體宗之,更為嚴謹也。此調有兩換韻號三換韻兩體。此體凡兩換韻,起用疊句,仄韻,中二句換平韻葉,第六句起換仄韻,即葉前仄。第六、七句,即倒疊第五句之末二字,轉以應之,戴叔倫詞之所謂轉應者,意蓋取此。譜內可平可仄,據蘇轍詞校定。
變體,單調,三十八字,七句,七仄韻。以晁補之詞《調笑令·腸斷》為代表。北宋以後,多用不轉韻格。三十八字,七仄韻,聯章成“轉踏”,藉以演唱故事。茲附列為變格 [6-7] 

調笑令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詞:《調笑令·蝴蝶》
,平,中中中平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中平中
,蝴,飛上金花枝。君前對舞春,百葉桃花。紅,紅,燕語鶯啼日
變體
格律對照詞:《調笑令·腸斷》
,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
,越江。越女江頭紗自。天然玉貌鉛紅,自弄芙蓉日。紫騮嘶去猶自,笑入荷花
(説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1]  [2]  [3]  [7-8] 

調笑令典範作品

宋·蘇軾《調笑令·歸雁
參考資料
  • 1.    龍榆生.唐宋詞格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9:218-219
  • 2.    楊文生.詞譜簡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7-8
  • 3.    林大椿.詞式(上)[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9:49
  • 4.    潘慎 秋楓.中華詞律辭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15
  • 5.    潘天寧.詞調名稱集釋.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249
  • 6.    馬加.常用詞調格律辭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6:11
  • 7.    古調笑 欽譜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12-09]
  • 8.    詞牌《調笑令》——唐宋詞格律  .龍榆生先生紀念網站[引用日期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