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調氣湯

(《聖濟總錄》)

鎖定
調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〇〇。主治注氣,背膊疼痛,心胸煩悶。
名    稱
調氣湯
出    處
《聖濟總錄》卷一〇〇
組    成
京三稜、木香、檳榔、草豆蔻、高良薑、當歸、川芎、桂、人蔘、芍藥、陳橘皮、白茯苓、陳曲、阿魏
主    治
注氣,背膊疼痛,心胸煩悶

目錄

調氣湯組成

京三稜(煨,銼)、木香各一兩,檳榔(煨銼)三分,草豆蔻(去皮)、高良薑各一兩半,當歸(切,焙)、川芎各半兩,桂(去粗皮)、人蔘各三分,芍藥、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陳曲(微炒)一兩,阿魏(面裹煨,研)半兩。

調氣湯用法用量

上除阿魏外,為粗末和勻。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鹽温服。

調氣湯主治

注氣,背膊疼痛,心胸煩悶。

調氣湯附方

名稱:調氣湯
組成:白蔻一兩,丁香一兩,檀香五錢,砂仁五錢,炙草一兩,木香五錢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以鹽沸湯調服,或八味順氣散亦妙
主治:氣鬱作厥
出處:《醫學入門萬病衡要》卷六
名稱:調氣湯
組成:香附、枳殼、陳皮、當歸、茯苓各40克,白芍80克,甘草40克,牛地120克,知母、黃檗各4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暴怒傷肝,肝氣上逆,瞳神散大,視物昏暗。兼見胸悶不適,舌紅苔黃,脈象弦數
出處:《審視瑤函》
功用:調氣柔肝,涼血清熱
名稱:調氣湯
組成:香附、烏藥、陳皮、青皮、砂仁、甘草、木香、藿香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氣逆心痛
出處:《證治匯補》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