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diào chá]
了解情况、考查分析的实践活动
展开7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调查是通过系统手段获取客观事实并进行分析研究的实践活动。其核心内涵包含了解情况与考察分析两个维度,需通过实地接触、数据采集等方式获取原始材料,经思维加工形成规律性认知 [1]。在方法论层面,调查具有科学指导作用,可分为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普查等类型^。
作为汉语合成词,"调查"最早见于清末文学作品,由"调"(协调统计)与"查"(检查核实)两个独立语义单元构成 [1] [3] [5]。现代汉语中该词被定义为动词,强调为掌握真实情况而进行的考察行为,其应用覆盖社会管理、学术研究等多个领域 [2] [4-5]
拼    音
diào chá [5]
注    音
ㄉㄧㄠˋ ㄔㄚˊ
词    性
动词 [5]
常用类型
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查
外文名
investigation

语义解析

播报
编辑
"调查"由"调""查"二字复合构成:"调"原指协调人力后衍生统计义,汉代文献已见调查相关用法;"查泪盛骗院"源于木栏阻拦意象,明代发展为核查义项 [1] [3] [5]。二字组合后形成新的动词概念,现询欢代汉语中特指通过实地探访、数据收集等方式获嫌淋取信息的系统性活动 [2] [4]全体享匙茅说。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欠棵叠》定义,该词表示"为解情况到现场考察",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主动探究过程 [5]。其语义延伸包括但不限于案件侦查、民意普查等工作场景,不同语境下侧重检查核验或观察研究的功能差异 [2] [4]谜船姜戏欠。

历史演变

播报
编辑
作为独立词语,"调查"首现于晚清小说《孽海花》,但构成要素的单独使用可追溯至古代:
  • "调"在《汉书·晁错传》中已有"调立城邑"的统计用法
  • "查"的核查义项见载于明代《菽园杂记》的"查勘田粮"记载 [1] [3] [5]
民国时期该词完成语义固化,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志着现代调查体系的确立。随着社会管理需求增长,抽样调查等新方法在20世纪得到广泛应用。

分类体系

播报
编辑
按实施范围可分为三种基础类型:
  • 典型调查:选取代表性个案进行深度剖析
  • 抽样调查:通过统计学原理抽取样本推断总体
  • 普查:在特定时点对调查对象全体进行全面登记
特殊形态包括:
  • 跟踪调查(长期观测数据变化)
  • 追溯调查(通过历史档案复原事实)
  • 试点调查(小范围验证方案可行性)

实践特性

播报
编辑
作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调查具有三个核心特征:
  • 客观性:要求排除主观臆断,以原始材料为基础
  • 系统性:需制定实施方案并规范操作流程
  • 目的性:服务于解决特定问题或验证研究假设 [3]
实施过程包含四个阶段:
  1. 1.
    前期准备(明确目标、设计工具)
  2. 2.
    现场实施(数据采集、样本管控)
  3. 3.
    资料整理(数据清洗、分类编码)
  4. 4.
    分析报告(归纳结论、提出建议)

文化内涵

播报
编辑
汉字构造蕴含方法论启示:'调'的本义为和合,后衍生出计算、统计义;'查'由'柤'演变而来,因阻拦功能引申出检查义 [1] [5]。传统调研理念强调'知行合一',要求调查者既掌握数据表象,又理解现象背后的运行规律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