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調和立國論

鎖定
 《調和立國論》是章士釗所著作品,出自於《章士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名稱
調和立國論
作    者
章士釗
創作年代
近代
作品出處
章士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編    者
郭雙林

調和立國論作品原文

愚曩居英倫,目擊其愛爾蘭自治案之發展。自由黨柄政既久,愛爾蘭國民黨與之提攜,此案日日有成為法律之勢。保守黨抗聲而呼,訾為壟斷。此其政情得失,非本篇所宜問。惟反對者之詞有曰,茲問題也,關乎國本至巨,宜由各黨和衷討議,徹底籌畫,不由一黨一意孤行。是則含理之真,無可詰難,固不僅保守黨人云然。即自由黨中之賢明者,亦復深明此義。昨年有自由黨議員,發行一小冊子,題曰《憲政危機》,即就此點反覆指陳,警其同黨使勿專擅太過。格蘭斯頓者,英之政家最稱公明強毅者也。千八百八十五年,愛爾蘭問題初興,彼即言於沙侯曰:“如斯巨政,不可決之於尋常黨爭。必由是決,是誠不幸之尤者矣。”其言卒不見聽。此小冊子者,即本以起論,謂“自格蘭斯頓發為斯語,中經二十七年,愛爾蘭問題,仍然未決。今則決有日矣。……但若視為黨派問題,以力爭之,則其所釀不安之象,必重而遠;且所生險狀,將至何度,不可前知。須知吾人共同生活,與夫共同利益,各各有本基,遠在黨派問題所當迴旋以外。
縱令訴之黨爭,不必即有格蘭斯頓所稱不幸之事,在法亦不當行。蓋於此種事件,非收合各派之聰明才力,冶於一爐,使其所定全由同意,不假強為,不足以安國本而善國俗也。……格蘭斯頓往矣,及今奉其言以行,猶且不遲。讀者其果無意也乎?”由議員之言,可見文明國之黨爭,將不盡恃多數專制之力。其所以然,愚執筆斯志以來,已屢有陳説。簡而舉之,則一國以內,情感利害,雜然並陳,非一一使之差足自安,羣體將至迸裂,不可收拾。故凡問題領域,及於是焉者,非以全體相感相召相磋相切之精神出之,不足以言治國之長圖也。
愚論發端,即絮述他國久懸不結之案。或疑其不類,然愚意所取,乃謂黨派者,其策源地實為選區,國民明明以己意相托,其或相畔,並可隨時解除其代表權,猶且於國家重要問題,不宜以多數凌轢他黨,則如有擁權自恣,國民之監督作用,本根已絕,其為不可,更不俟言。愛爾蘭自治問題,雖於國本有關,而其範圍,亦只屬於國家組織之一部分,猶且非全國一致,通盤籌度,不足以消隱患而奠邦基,則如有大政所關,其深且廣,伯什於一地方自治事件,其不可為一人或一派人武斷擅行,尤為無翳。愚讀書觀政,偶有所觸,信筆所之,以起吾説。本事之切於今情與否,不足深論。亦惟問讀者諸君,吾國今日政象,其為大權壟斷,一切披靡,民志抑塞,無可告語否也。果爾則惟一解決之法,正在覓一機會,使全國人之聰明才力,得以迸發;情感利害,得以融和。因範為國憲,演為國俗,共通趨奉,一無詐虞,無可疑也。顧其所以致此,或者訴之武力而出於革命,或者訴之政治而由於進化,此別一問題,非本篇所能為之抉擇者矣。
讀者當知愚今執筆作為此文,正歐洲戰局雲詭波譎之候。此戰之影響吾國,迥非尋常。債源已竭,國政莫舉,中立失實;內地被兵,平時不逞之徒,且持政府之急,而謀搗其虛。將來禍之所至,良未易測。於時有為愛國之説者,謂外患方深,內訌宜解。英俄之宣戰也,其愛爾蘭、芬蘭、波蘭各自治案,或則停議,或則速決,而要以和衷濟變為歸。吾國所謂外患,雖與交戰國有殊,而國中險象百端,更無餘地容有同室鬩牆之事,見於今日。苟政府聽從民意,於政治施其相當改革,則革命之舉,允當鑑於時勢,知所止焉。是説也,又不僅穩和派主之,即急激者亦多以此自克。由表面以觀,似愚前文所謂機會,不難於此求之;求之而得,寧非絕大幸事。無如稍有政識者,略一沉思,即決其所願有如泡影。何也?以其名託調和,而實與調和之真性,相去萬里也。 [1]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調和立國論作者簡介

章士釗(1881—1973)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報人、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學者和律師。綜觀章氏一生,有許多戲劇性特點:首先是多變。早年持激進主義,曾主筆《蘇報》,激烈鼓吹反滿革命;留學英國期間,開始醉心於英國憲政理論;武昌起義後毅然回國,主持《民立報》筆政,鼓吹政黨政治和毀黨造黨;二次革命失敗後轉向調和主義,創辦《甲寅月刊》、《甲寅日刊》,鼓吹為政有容和調和立國;歐戰結束又迴歸文化保守主義,公開反對新文化運動,主張以農立國。其次是自詡不黨,追求獨立。但不黨是真,獨立卻未做到。章氏一生,不僅未曾獨立,相反卻先後追隨過岑春煊,依附過段祺瑞和杜月笙。前者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章氏本人的個性特點,後者則揭示了近代中國社會一個規律性特點:知識分子在經濟地位獨立之前,不可能完全獲得政治上的獨立。

調和立國論編者簡介

郭雙林,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社會史,著有《中華賭博史》、《西潮激盪下的晚清地理學》、《八十年代以來的文化論爭》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