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曲藝音樂

鎖定
曲藝又叫説唱藝術,是以民間講唱文學為基礎的,講唱文學、音樂、表演三者相綜合的中國傳統藝術。音樂是曲藝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樂器伴奏兩種成分,而以唱腔為主。
中文名
曲藝音樂
別    名
説唱藝術
基    礎
民間講唱文學為基礎
類    別
中國傳統藝術

曲藝音樂曲藝介紹

中國傳統曲藝有二百多個曲種,大致有三種情況:
一種是隻説不唱或只念不唱的,如相聲、快板之類;
第二種是有説有唱的,如蘇州評彈、陝北説書之類;
第三種是隻唱不説的,如單絃牌子曲四川清音之類。

曲藝音樂藝術特點

曲藝音樂表演藝術

曲藝是由具有一定演唱技能和藝術素養的專業或半專業藝人為羣眾演唱的。過去,曲藝大多活躍在社會基層:茶樓酒館、城鎮市集、婚宴壽慶、民間自娛等場合。兩三個人(其至一人)就可以唱一個晚上,不需佈景,道具簡易,簡便易行,號稱“輕騎兵”。它的演出常常要根據聽眾的當場反應和他們的興趣喜好、審美標準作些即興創作、改編.所以靈活多變,興趣盎然,和羣眾保持着密切的聯繫。

曲藝音樂綜合藝術

曲藝它以講唱文學為腳本,展開情節,安排佈局、汲取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千百年來,文學、音樂、表演三者在曲藝這一綜合體中相輔相成,共同發展,達到了今日曲藝的豐富、成熟的藝術境地。其音樂與語言有着密切的聯繫:旋律音調必須服從於唱詞的字調;語調中的抑揚頓挫及其豐富的表情手段,是唱腔藝術表現的依據。

曲藝音樂敍事性音樂

曲藝不是“演故事”,而是“説故事”。在敍述中,當然有喜怒哀樂的情緒表現,但表演者總是以第三人稱的身分來表示自己的態度,而不是以當事人本人的身分(第一人稱)來表現故事,因此.曲藝音樂的藝術表現,主要集中在對基本情緒和敍述有態度的表達上,他在劇情發展過程中比較客觀,感情變化、對比不象戲曲那樣強烈,起伏的幅度也較小。

曲藝音樂分類

曲藝音樂牌子曲類

以曲牌為基本音樂材料,或單支曲牌反覆演唱、或多個曲牌聯綴而成,用以説唱故事的曲種。流傳於全國各地,如北京單絃牌子曲、山東八角鼓、河南曲子、陝西曲子蘭州鼓子青海平弦揚州清曲江西清音、福建南音、四川清音、湖北小曲長陽南曲湖南絲絃廣西文場東北三省二人轉等。 牌子曲類、曲種是繼宋、元"唱轉""諸宮調"以及明清俗曲的傳統發展而來的。曲牌音樂豐富、數量可觀。聯綴時所用曲牌數目有多有少,依其唱敍故事的內容和篇幅而定,每個曲種音樂都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和風格。

曲藝音樂彈詞類

主要流傅於我國南方。演唱者兼奏小三絃琵琶等樂器,自彈自唱。是明清以來發展頗盛的曲種。如江蘇、上海、浙江的蘇州彈詞,江蘇的揚州彈詞、啓海彈詞,浙江的四明南詞紹興平湖調福建南詞,廣東木魚歌長沙彈詞等。 彈詞類曲種的音樂為板腔體結構。唱腔大多旋律性強,細膩優美、清麗委婉、精緻流暢,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不少曲種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人才輩出、流派份呈。彈詞類曲種演出形式多樣,傳統形式為單檔、雙檔和三人檔。

曲藝音樂鼓曲類

又稱鼓詞或大鼓書。主要流傳於我國北方,一些南方省市也有流傳。鼓曲類曲種歷史悠久,與宋代的"鼓子詞"有一定的淵源關係。演員自擊鼓板演唱,伴奏樂器主要為三絃四胡、琵琶、揚琴等。如木板大鼓、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樂亭大鼓梅花大鼓、錢片大鼓、京東大鼓、東北大鼓、潞安鼓書襄垣鼓書山東大鼓膠東大鼓安徽大鼓、景德鎮大鼓、河洛大鼓湖北大鼓等。早期曲目長篇居多,有説有唱、散韻結合,後期曲目多為中短篇,以唱為主或只唱不説。 鼓曲類曲種的音樂為板腔體結構。唱腔以語言為基礎,依情走腔,依字行腔,一曲多用,板式變化多樣,剛柔並濟、韻味濃郁,演員的表演寫意傳神,雅俗共賞,受到廣大羣眾的喜愛。

曲藝音樂琴書類

曲藝音樂 曲藝音樂
以揚(洋)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在我國各地都有流傳,如:四川揚琴,山西的翼城琴書曲沃琴書,山東琴書,江蘇的徐州琴書安徽琴書,湖北的恩施揚琴,貴州洋琴,雲南揚琴等。這類曲種的唱腔有的源於本地民間音樂,有的雖為外地傳入卻在本土紮根。琴書類唱腔以優美婉轉見長,各自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特點。 琴書類曲種音樂的結構既有曲牌聯綴,也有曲牌與板腔的混合體。演唱形式有的為一人站唱、有的為雙人和多人坐唱,還有的為分角拆唱(清唱)。

曲藝音樂道情類

因源於道歌(即道士説唱道情故事)而得名。起源可追溯到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又因多采用漁鼓簡板為伴奏樂器,故亦叫漁鼓、竹琴或道情漁鼓。流傳地域甚廣,在我國南北各地流傳的此類曲種達幾十種。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如淮北道情、晉北道情長安道情隴東道情湖北漁鼓湖南漁鼓四川竹琴等。 道情類曲種的唱腔及伴奏音樂相當豐富,大多以一支上下句或四樂句的基本曲調反覆演唱,有的還具有了簡單的板式變化,也有單曲或曲牌聯綴的。初為徒歌聲節演唱,近幾十年來逐漸引入了二胡、琵琶、鈸等樂器,演唱人數也有所增加。 在長期流穿過程中各地道情不斷吸收當地民歌、戲曲,與當地方言結合而派生出曲趣各異的唱腔來,但大多體現出很強的吟誦性風格和十分注重唱「情」的特點。

曲藝音樂音樂體制

(1)板腔體:以一個基本曲調為基礎,通過板式中速度的快慢、節拍節奏的緊、寬,調性及旋律的變化來講唱故事。如:京韻大鼓東北大鼓、蘇州彈唱等等。
(2)曲牌子連綴體:若干曲牌有機連綴來表現故事情節。如:單絃四川清音等等。
(3)綜合體:板腔體與曲牌連綴相結合來表述故事情節。如:東北二人轉,山西、內蒙二人台山東琴書等等。

曲藝音樂唱腔特點

(1)説與唱的結合;
(2)敍述性和抒情性的結合。
曲藝的“説”是帶有音樂性的.即有一定節奏、韻律和音調起伏的唸誦。曲藝的‘唱”是很口語化的。説中有唱,唱中有説,結合得非常自然貼切。

曲藝音樂説與結合

(1)唱中有説,即在歌唱性較強的唱腔旋律中合有某些説話語調的表現因素。
(2)似説似唱,即唱腔中含有很重的説話語調成份,唱腔是語言音調的初步歌腔化,使人聽起來又象唱腔,又象説話。
(3)半説半唱,即在唱腔中出現少量(不到一句)説白片段,一般是前半句説,後半句唱。
(4)説唱交替,即説一段、唱段,穿插進行。

曲藝音樂少數民族曲藝

我國民族眾多,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曲藝音樂因發展歷史、地理環境民族文化、語言聲韻民風民俗的不同而呈現種類繁多、色彩紛呈的特色。如白族大本曲藏族格薩爾仲、喇嘛嘛呢、折嘎蒙古族烏力格爾好來寶,維吾滿族的達斯坦、庫夏克、萊派爾,哈薩克族的克薩、阿依特斯朝鮮族的盤索裹,壯族末倫唱師、卜牙,赫哲族依瑪堪侗族君琵琶苗族嘎百福果哈傣族的甘哈甘派,彝族甲蘇等等。在眾多的曲種中,有的歷史悠久,具有古老的傳統;有的是受漢族或其它民族曲種的影響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曲種。
少數民族的曲藝音樂具有着強烈的地方色彩和羣眾性、民族性。其中很多曲種是説唱本民族歷史故事的,它的唱詞往往就是史詩,唱腔吟誦性強,節奏鮮明而平穩,具有返樸歸真的凝重色彩和恢宏雄渾的風格;有些曲種源於本民族民間祭祀儀式和巫師活動,同當地的信仰與民俗活動密切相關,其音樂旋律性較強、婉轉動聽,演唱形式常常是邊唱邊舞或邊唱邊奏邊表演;還有些曲種説唱民間故事、神話傳説,曲調大多由民歌發展而來,這類曲種多抒情優美、含蓄深情;也有一些曲種的唱詞為即興式的讚詞、頌詞之類,其曲調流暢、活潑,有的富於幽默感,深受本民族人民羣眾的喜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