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説到光

鎖定
《説到光》是當代著名詩人李尚朝的一首現代詩歌,通過對光的想象與回憶,來象徵理想的變化。
作品名稱
説到光
出    處
李尚朝詩歌品鑑
作    者
李尚朝
創作時間
2000年11月20日
作品體裁
詩歌

説到光作品原文

説到光
我第一次説到光,它耀眼而眩目 [1] 
眾人仰望,遍地流淌着激情,
光在喧譁,光在覆蓋,
我看不清四周的人形
我第二次説到光,它還亮着
我可以用經驗與想象加以描述
包括它的色彩、亮度和切膚的感觸//
我第三次説到光,我已經累了,黃昏來
臨,一個人在夕陽下面走,有人説:
“孤獨的行者,用盡你最後的骨血
你一定能走回家。”
我第四次説到光,已是一片漆黑了,
我坐在屋檐下,一點微光在遠處
閃着,我必須睜大雙眼,死死地
盯着,我怕一眨眼,它就消逝了,
我就會凍成一個冰塊
我第五次──我不知道能不能等到──
那是什麼時候?而光──,而光──

説到光作品賞析

《説到光》這首詩寫的是一種心理感覺。
“光”的意藴相當複雜。“光”是生命的使者,拒絕光便是否定生命。從引申意義上説,“光”對於方向的人來説是希望,具有強烈的力量之源和人生追求的象徵意味。在遙遠的地方,光指引着我們滿載着希望和夢想,駛向熟悉而又可愛的精神燈塔。詩人一共五次説道光。第一次“它耀眼而眩目/眾人仰望,遍地流淌着激情,/光在喧譁,光在覆蓋,/我看不清四周的人形”。光以一種聖潔輝煌的形象俯視着人間,生命的痛楚和人生的磨難全部被光所遮掩,使我們在疲倦、失望、動搖的蹂躪中體味光所孕育的激情。正由於此,生命之路,雖困苦曲折,卻滿懷希望。第二次説道光“它還亮着/我可以用經驗與想象加以描述/包括它的色彩、亮度和切膚的感觸”,但已經是我記憶中不準確的印象,這種模糊性暗示出生命的消損。第三次、四次,慾望的海洋將我的精力耗盡,對生命的守望已顯露出危機,我看到的光只是一點餘微。詩人極其形象地描述了執守生命的神情,“睜大雙眼,死死地/盯着,我怕一眨眼,它就消逝了,/我就會凍成一個冰塊”這是本詩的聚焦。孑孓於生命之途,詩人期待光的指引,期待精神支柱的動力。因為只要有光的熠熠之輝,艱難而漫長的生命旅程便有心理動力。
然而這種努力是無用的,“我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是什麼時候?而光──,而光──”,在詩人看來,對光的記憶的漸趨模糊是生命的逐漸衰退的必然結果。人對光的渴望與生俱來,生命因而亦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光已擺脱了形而上的物理意義,而成為人對生命體認的心理底線。沒有光的生命是毫無意義的。
從結構上看,這首詩跨度齊整,以“説到光”起首的描述性語句為手段,將詩人的生命態度有機地與對光的記憶交融滲透。光深化了本詩的意藴的同時,又因作者主觀心理的不確定而開始含混模糊,從而賦予作品主旨——生命追求的不可逆轉。(孫軍鴻)

説到光作者簡介

李尚朝,本名李尚晁,中國當代著名詩人,重慶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有詩集《天堂中的女孩》、《風原色》、《大三峽那光》三部,散文集《那流光一幻》、《時光之羽》等,著名詩評家蔣登科主編有學術專著《李尚朝詩歌品鑑》對其詩歌作了系統鑑賞。詩歌《月上中天》入編大學中文專業教材《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
參考資料
  • 1.    蔣登科主編《李尚朝詩歌品鑑》,遠方出版社200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