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説三國話權謀

鎖定
《説三國話權謀》是2004年1月1日京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炳彥、孫兢。 [1] 
中文名
説三國話權謀
作    者
李炳彥、孫兢
出版社
京華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年1月1日
定    價
26 元
ISBN
9787806008539

説三國話權謀內容簡介

《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在描寫軍閥兼併的戰爭過程中,自始至終貫穿着“上兵伐謀”的思想。作者在描寫戰爭時,拓展開人物活動的廣闊場面,把軍事角逐的雙方怎樣利用政略、策略、經濟、外交等手段,以及如何適情、適勢、適事、適機、適時的用兵,巧妙地結合起來加以描繪,成功地寫出了象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許多以少勝多、以劣勝優的精采戰例。與此同時,書中還集中塑造了一大批以諸葛亮為代表的神機妙算的人物。他們料事如神,多謀善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令讀者肅然起敬。書中雖在少數地方用“奇門遁甲”、“六甲六丁”等敗筆來烘托渲染謀略家的廣大神通和先知先覺,但瑕不掩瑜,其絕大部分還是描寫他們運用樸素的軍事辯證法,合於實際地進行創造性的思維,隨機應變、巧施計謀的軍事本領,對於我們今天的軍人,不無借鑑意義。
在我國漫長的古代軍事史上,有兩個比較光輝的歷史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和三國時期。這兩個時期都是諸侯割據、軍閥爭雄、天下大亂的時代。連年的戰亂,破壞了生產,民生凋敝;但另一方面,則是舊秩序隨之分崩離析,束縛人們頭腦的某些傳統觀念受到了猛烈的衝擊。戰爭的實踐迫切要求發展軍事理論,同時也為軍事理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由此便造成了這兩個時期軍事學術思想上的繁榮。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混戰中,產生了著名的《孫子》、《吳子》和
顯示全部信息

説三國話權謀作者簡介

李炳彥,解放軍報社高級編輯,專業技術少將。1978年6月調解放軍報社軍事部工作。曾被聘為國防大學、石家莊陸軍學院(原參謀學院)兼職教授,被認為是我軍國軍事謀略學學科的奠基者,學科帶頭人。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軍事統籌學會軍事謀略研究中心主任,軍事統籌學會全軍管理研究會副會長,全軍新聞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職。獨立、與人合作著有《三十六計新編》、《兵家權謀》、《軍事謀略學》、《説三國·話權謀》、《縱橫捭闔》、《鬥智的學説》、《隆中新對》、《草廬談謀》等十多部專著。在報刊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在軍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主要學術成果已收入英國劍橋大學名人傳記中心編輯出版的名人錄。
孫兢,1953年12月生,又名孫兢兢,河北大城人,1969年冬入伍,1974年2月畢業於天津師範學院中文系,總參政治部幹部。系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參加過革命回憶錄《走向征途》的整理工作,與人合著有《説三國·話權謀》、《縱橫捭闔》、《軍事謀略學》等專著,有數十篇文章發表於《解放軍報》、《北京日報》、《收藏》等報刊。《中流》、《十月》、《經濟日報》等新聞媒體介紹過其事蹟。

説三國話權謀目錄

《三國演義》是一部形象的藝術
——代序言之一
羅貫中是一位謀略家
——代序言之二
“圍師必闕”一例
由曹操獻刀想到的
十八路諸侯為何沒有滅掉董卓
“假途伐虢”的形象註解
從“美人計”説到“連環計”
纏戰——以劣勝優之一法
小議“二虎競食”之計
淺説“驅虎吞狼”之計
孫策的戰略眼光
“聲東擊西”與將計就計
追擊中的哲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