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誡兵第十四

鎖定
顏氏家訓》是我國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
中文名
誡兵第十四
來    源
《顏氏家訓》
作    者
顏之推
年    代
南北朝·北齊

誡兵第十四作品簡介

誡兵篇是《顏氏家訓》裏的第十四篇。
《顏氏家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與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誡兵第十四作品賞析

誡兵第十四作品原文

段落一
顏氏之先,本乎鄒、魯,或分入齊,世以儒雅為業,遍在書記①。仲尼門徒,升堂②者七十有二,顏氏居③八人焉。秦、漢、魏、晉,下逮齊、梁,未有用兵以取達者。春秋世,顏高、顏鳴、顏息、顏羽之徒,皆一鬥夫耳。齊有顏涿聚,趙有顏冣④,漢末有顏良,宋有顏延之,並處將軍之任,竟以顛覆。漢郎顏駟,自稱好武,更無事蹟。顏忠以黨⑤楚王受誅,顏俊以據武威見⑥殺,得姓已來,無清操⑦者,唯此二人,皆罹⑧禍敗。頃世亂離,衣冠之士,雖無身手⑨,或聚徒眾,違棄素業,僥倖戰功。吾既羸薄⑩,仰惟前代,故置心於此,子孫志之。孔子力翹門關,不以力聞,此聖證也。吾見今世士大夫,才有氣幹,便倚賴之,不能被甲執兵,以衞社稷;但微行險服,逞弄拳腕,大則陷危亡,小則貽恥辱,遂無免者。
段落二
國之興亡,兵之勝敗,博學所至,幸討論之。入帷幄①之中,參廟堂②之上,不能為主盡規以謀社稷,君子所恥也。然而每見文士,頗③讀兵書,微有經略。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宮閫④,幸災樂禍,首為逆亂,詿誤⑤善良;如在兵革之時,構扇⑥反覆,縱橫説誘,不識存亡,強相扶戴:此皆陷身滅族之本也。誡之哉!誡之哉!
段落三
習五兵①,便乘騎,正可稱武夫爾。今世士大夫,但不讀書,即稱武夫兒,乃飯囊酒甕也②。

誡兵第十四作品註釋

段落一
①書記:指書籍等書面材料。
②升堂:升堂入室的簡略語。泛指人的學問造詣精深。
③居:佔。
④冣(zuì):通“最”。
⑤黨:結黨。
⑥見:被。
清操:清廉高尚的節操。
⑧罹(lì):遭遇不幸。
⑨身手:武藝氣力。
羸薄:瘦弱。
志:記。
翹:舉。
門關:出入必經的國門、關門。
被:披。
微行險服:悄無聲息地行動,穿不合禮制的服飾。
段落二
帷幄:此指天子決策之處。
②廟堂: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見、議論政事的殿堂。
③頗:這裏是略微的意思。
宮閫(kǔn):帝王后宮。
⑤詿(guà)誤:貽誤;連累。
構扇:也作“構煽”,挑撥煽動。
段落三
五兵:五種兵器。《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鄭玄注引鄭司農雲:“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車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則無夷矛而有弓矢。
飯囊酒甕:即現在俗稱酒囊飯袋之意。甕,一種陶製盛器。

誡兵第十四作品譯文

顏氏的先輩,祖居春秋時期的鄒國、魯國,有的又分散到春秋時期的齊國,世世代代都是以儒雅為業,這在書籍中隨處可見記載。孔子的門徒,學問精深的七十二人中,顏氏家族佔了八人。從秦、漢、魏、晉,往下數到南朝的齊、梁,顏氏家族中沒有靠用兵而得志揚名的。春秋時期,有顏高、顏鳴、顏息、顏羽等人,都是一些武夫。齊國有顏涿聚,趙國有顏冣,漢朝末年有顏良,東晉末年有顏延,都處在將軍的位置上,最終卻因此而傾敗。漢朝的郎官顏駟,自稱好武,但卻沒有看到他有事蹟流傳。還有顏忠因黨附楚王受誅,顏俊因割據武威被殺,從有顏姓以來,沒有高尚節操的,只有這兩個人,都遭致了災禍敗亡。近世以來,國家遭逢亂離,士大夫們雖然沒有武藝氣力,但有的也聚集徒眾,放棄了一貫的詩書儒業,去碰運氣求取戰功。我的身體既如此單薄,又想到前人好兵致禍的教訓,所以把心思放在讀書仕宦這上面,希望子子孫孫都記住這一點。孔子的力氣可舉起城門,卻不以武力聞名於世,這是聖人為我們樹立的榜樣啊!我看見當今的士大夫們,才血氣方剛,就以此自恃,又不能披戴鎧甲手執兵器去保衞國家;只知穿上劍客的服裝,行蹤詭秘,到處逞弄拳術,大則身陷危亡,小則自討恥辱,竟沒有一個可以倖免的。
國家的興亡,戰爭的勝敗,對此如果已具有廣博的學識,也是可以討論這個問題的。一個人進入國家決策機關,在朝廷的殿堂上參與國政,卻不能為君主盡謀劃之責以求得國家的安定富足,這是君子所引以為恥辱的。但我常常看見一些文士,兵書既讀得很少,兵法也只是略知概要。如果處在太平盛世,他們會熱心於偵伺後宮動靜,為每一點動亂而幸災樂禍,領頭犯上作亂,以致牽連善良之輩;如果處在戰亂時期,他們會到處挑撥煽動,八方遊説,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看不清存亡的趨向,卻竭力扶持擁戴別人稱王。這些行為都是招致喪身滅族的禍根,對此要警惕!千萬要警惕!
熟悉五種兵器,擅長騎馬,方可稱作武夫。現在的士大夫,只要不讀書,就稱作武夫,其實只是酒囊飯袋一個。

誡兵第十四作品評析

《誡兵》篇是作者告訴子女不要通過習武事來取得官職,達到富貴。作者結合家族的歷史,説明顏姓家族是以儒雅知名的,而家族中愛好武術的人多無成就,甚至結局悲慘。並且認為要想保全自己的門户,就要以儒雅為業,遠離武術。

誡兵第十四作者簡介

顏之推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於士族官僚家庭,世傳《周官》、《左氏春秋》。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博覽羣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後投奔北齊,歷20年,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 ,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徵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敍,“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嘆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範”。

誡兵第十四後世影響

《誡兵篇》出自《顏之推·顏氏家訓·第十四篇》
《顏氏家訓》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以後,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別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誡兵第十四、養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
《顏氏家訓》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宋代以後,影響更大。宋代朱熹之《小學》,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都曾取材於《顏氏家訓》。不唯朱陳二人,唐代以後出現的數十種家訓,莫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顏氏家訓》的影響,所以,王三聘説。“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從《顏氏家訓》之多次重刻,雖歷千餘年而不佚,更可見其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