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誠(拼音:chéng),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古字形從言、成聲。“誠”的基本義是誠實、真實。虛化為副詞,相當於真正、確實義。作連詞,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果真、如果。 [3] 
中文名
拼    音
chéng
繁    體
部    首
訁(言) [4] 
五    筆
YDNT(86);YDNY(98) [1] 
倉    頡
IVIHS [1] 
鄭    碼
SHV [1] 
筆    順
點、橫折提、橫、撇、橫折鈎、斜鈎、撇、點 [4] 
字    級
一級(編號:1291) [2] 
平水韻
下平聲·八庚 [5] 
總筆畫
2+6
四角碼
3375₀ [1] 
統一碼
8BDA [1] 
筆順編號
45135534
注音字母
ㄔㄥˊ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誠”戰國文字寫作圖1,字形由“”和“”兩部分組成。篆文(圖2、3)、隸書(圖4、5)、楷書同。簡化字將“言”旁簡化為“訁”。“誠”是形聲字,“言”作形旁表意,表示其本義與言語有關,“誠”的本義為真實無妄,多半由言語表達,因此“誠”字從“言”表義;“成”作聲旁表音。從“成”聲有兼義的功能,依《説文》,“成”的本義為“成就”“完成”,真實無妄必須是完成、真實的東西,不能是未完、虛假的,因此“誠”字從“成”聲可以看成有兼義的功能。 [3]  [15] 
“誠”的基本義是誠實、真實。引申為凡事物之真實。如《管子·乘馬》:“非誠賈,不得食於賈,非誠工,不得食於工。“誠”虛化為副詞,相當於直正、確實義。如《孟子·公孫丑上》:“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作連詞,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果真、如果。如《戰國策·趙策三》:“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3] 

詳細字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心意)真實的。
sincere;
honest;
real
《易‧乾卦》:“閒邪存其誠。”
《列子·湯問》:“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韓非子‧顯學》:“皆自謂真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
誠實;真誠;忠誠;誠心誠意
副詞
的確;確實。
indeed
《孟子‧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誠然;誠如;心悦誠服
連詞
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假如”“如果”。
actually
《管子‧幼官》:“舉機誠要,則敵不量。”
南朝宋·鮑照《代空城雀》:“誠不及青鳥,遠食玉山禾;猶勝吳宮燕,無罪得焚窠。”

名詞
專一的心志。

唐·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衞銜石填海》詩:“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

實情;真情。

《史記‧孟嘗君列傳》:“背齊入秦,則齊國之情,人事之誠,盡委之秦,齊地可得也,豈直為雄也!”

(Chéng)姓氏用字。



動詞
使之專誠;使之真誠。

《孔子家語‧哀公問政》:“誠之者,人之道也。”
明·高攀龍《大學首章約義》:“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三】【言部】氏徵切(chéng)
信也。從言成聲。 [9] 

廣韻

是徵切,平清常 ‖ 成聲耕部(chéng)
誠,審也。敬也。信也。 [11]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 誠
《唐韻》氏徵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徵切。並音成。《説文》:信也。《廣雅》:敬也。《增韻》:純也,無偽也,真實也。《易·乾卦》:閒邪存其誠。疏:言防閒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書·太甲》:鬼神無常享,享於克誠。傳:言鬼神不繫一人,能誠信者則享其祀。真德秀曰:唐虞時未有誠字,《舜典》:允塞即誠之義。至伊尹告太甲始見誠字。《禮·樂記》:著誠去偽,禮之經也。《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注:誠者,真實無妄之謂。
又《玉篇》:審也。《禮·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注:誠,猶審也。或作成。
又郡名。《唐書·地理志》:悉州歸誠郡。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思誠州。又葉陳羊切,音嘗。韓愈《歐陽生哀辭》:哭泣無益兮,抑哀自彊。推生知死兮,以慰孝誠。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訁”2畫,㇊(橫折提)一筆寫成。“訁”窄“成”寬,頂部“訁”低,底部“成”低。“訁”,㇊(橫折提)的橫段在橫中線。“成”,第二筆撇伸向“訁”下;冂的鈎底在豎中線;從豎中線右側高處起筆;撇從橫中線起筆伸向下;末筆落在右上格,與下撇起筆點垂直對齊。 [4]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ȡ
i̯ĕŋ
王力系統
ʑ
ǐeŋ
董同龢系統
ʑ
jeŋ
周法高系統
d
jieŋ
李方桂系統
d
jing
西漢



東漢





jieng


j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ʑ
i̯ɛŋ
擬音/王力系統

ʑ
ǐɛ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ʑ
jɛ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iæ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ź
jä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ʑ
ǐɛ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1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四清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是徵切
ʑjɛ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四清
船/常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時徵切
ʥiæŋ
禮部韻略


平聲





時徵切

增韻


平聲





時徵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庚青
穿



次清

ʈʂʼiəŋ
中州音韻


平聲
庚青





池繩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八庚


全濁
時徵切
ʒiəŋ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27]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24]
  • 3.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859-860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2
  • 5.    平水韻 八庚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7-24]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1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63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67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222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26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38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91
  • 12.    誠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7-25]
  • 13.    誠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7-25]
  • 14.    誠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7-25]
  • 15.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7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