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誠實

(漢語詞語)

鎖定
誠實:真實表達主體所擁有信息的行為(指好的一方面),也就是行為忠於良善的心。“誠實”是褒義詞,用於讚美一個人的言行一致的好品質。
中文名
誠實
拼    音
chéng shí
近義詞
忠實
反義詞
虛偽
詞    目
誠實
注    音
ㄔㄥˊ ㄕˊ
英    語
Honest
詞    性
動詞、形容詞
詞    義
褒義

誠實詞語解釋

1.內心與言行一致,不虛假。
2.準確地説明事情的原委以贏得信任。

誠實個體誠實論

個體都曾經經歷過的,或正在面對的,也是個體遲早要解決的
認知論
價值觀:靠真誠創造信任價值
人生觀:人的一生在鬥爭中度過
一、方面和矛盾
方面
基本:克服自欺 講真話 説實話 遵規辦事
勇氣:堅持真理 承認錯誤
戒貪: 非己勿貪,非己之利,纖毫勿佔;非己之益,分寸不取
認錯:也許我們大多數人只可能對自己戀愛的人主動真心認錯,其他人嘛—知錯不認錯或被迫認錯,但主動及時認錯永遠是人與人關係的“消毒劑”,甚至是“護身符”
矛盾
內部矛盾:誠實與説實話的矛盾---主要矛盾 誠實與遵規辦事的矛盾---次要矛盾
外部矛盾:誠實與虛假的矛盾
誠實與詭辯的關係:詭辯作為一種方法論可以解決誠實與説實話的矛盾
下文導讀:
三四五是一組:闡述“憤怒吐真言”以及“童言無忌(誠實慣性)”的利弊,太誠實克服的方法
六七是一組:希望你在與孩子相處,騙子鬥爭中做到什麼?
三、情緒
我們都知道人在憤怒情緒中才會説出一些平時不願説出的“真心話”
四、慣性:童言無忌大家都知道的,説白了就是習慣性説實話
實質:誠實內部矛盾的集中體現
利弊分析
無所畏懼的説實話,特定條件下可以大大推動事情的解決,成為一個破局人
“被人套話”,無意傷人(可能會被誤解成批評或者反對別人)
當你説“不”
強調積極方面。做到誠實,但同時把焦點從消極方面轉移,當你説“不,你穿這條褲子一點都不好看”還不如説“這條褲子不如黑色裙子好看,你穿條裙子真是美極了。
五、太誠實
主觀原因:缺乏實戰經驗和大局意識
客觀原因:缺少親人與朋友的及時提醒。
克服太誠實
1.任何人提的任何問題,首先判斷它有資格問某個問題嗎?它的提問帶有挑釁侮辱性嗎?
2.對方不先主動説出自己的缺點,那你也最好不説
3.“你想聽一下我/它的某事嗎?”也就是試探性詢問對方能否接受我想説,我想做的事。
4.“隨大流”所在羣體內大多數人怎麼説(包括沉默),怎麼做你也跟着就行了.
5.最後知道那些事情必須請示領導,那些事情可以向領導,公眾“隱瞞”,那你也就徹底克服太誠實了。
六、問題——大人對孩子 孩子對大人
1聽信騙子讒言誤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
向孩子“主動承認敍説”自己對孩子的“欺瞞”
2引誘孩子去籤,去玩,去幹根本就不是孩子該籤,該玩,該乾的東西
3“一直隱瞞一些必須要告訴孩子的事情”
4不嚇唬那些不適合開玩笑的孩子
5趁家長不在不注意,“陌生大人”欺詐套路孩子
……
面對孩子質疑,質問,舉報,一味地迴避或不耐煩或打壓
孩子對大人
一句話:如果你自認為是個誠實的孩子,那麼請你最終選擇一個“不需要靠謊言”來謀取利益最大化的“職業” 。
懶惰傲慢:不管大人,孩子,都可以“不誠實”,但絕不能“懶惰傲慢”。誠實但懶惰傲慢,不誠實但勤奮謙虛。二者擇其一相必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後者。
七、被騙
騙子才不管你是否誠實?它只是看你是否聽它的話,願不願意真交錢給它。很多人都是吃一塹才能長一智,比如我剛步入社會就陷入培訓機構“套路貸”的騙局,後來對貸款的事非常敏感,也一輩子不會再碰這個東西。可以説你沒“親身經歷”過的騙局,你的“貪心”都會讓你從一開始就相信這是真的,然後被人套牢。所以
1.多去上網看一些和自己當前“交易”相關的“親身經歷”的騙局。
2.交錢之前多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商量一下
3.聽從警察叔叔的勸告。
畢竟一個人的判斷能力終究是有極限的,是會被“貪心”強烈干擾的,沒有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判斷準確
八、類型
自證誠實: 邊説話邊拿出行動和信物證明自己的話屬實, 並且只要你不提出那種特別不合理的要求,對方應該全讓你試用
宗道誠實:受宗教的影響而步入誠實的殿堂
痴心誠實: 對某人,某物過於痴心其他什麼都不重要。所以問什麼就給你答什麼,不想説謊了
注:詢問個體真相時不存在誠實類型,只有3種情況:不誠實回答,説的基本屬實,説的完全屬實。只有管理和評價個體時才會具體瞭解和分析誠實類型。
交互論
誠實內部矛盾:誠實與説實話的矛盾---主要矛盾 誠實與遵規辦事的矛盾---次要矛盾
詭辯含誠:詭辯含誠是解決誠實內部矛盾(誠實慣性)的第二條方法。我在誠實和詭辯的關係中説過詭辯是解決誠實內部矛盾的方法論 。舉個例子,雷鋒曾在火車站幫助了一位老大娘,老大娘問他他叫什麼?家住那裏?以便日後答謝,雷鋒回答我叫解放軍,來自中國。這不叫誠實,這叫詭辯。老大娘心裏要得到這位好人的真實姓名和準確的家庭住址,但是雷鋒肯定不能純粹的説實話,因為他是部隊裏的人,況且他也不圖任何報答。當然也不能不做回答,保持沉默。所以雷鋒動用了詭辯術,一箭雙鵰,讓解放軍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光輝形象,也保守了秘密。還有那個大家比較熟悉的“楊震四知”的故事,楊震對王密“暮夜無知者”的四知回答也是詭辯。
非誠勿實:既然他不誠心待我,那就不説實話,沒帶,被拆穿直接坦白。
詭辯含誠:迴應沒有5元,若發現死較真抓住5元不是6元詭辯,被打的話,既然是含誠,詭辯被打擊後就坦誠
愫有吐真:停頓思考一下,點頭(實話意會),不借你(真話)為剛。有6元(邊説邊拿),買麪包一起吃吧(真話意會)為柔
隱真許諾:誇讚數學的厲害,當然借了,輔導下數學。不還也不虧。
善意的實言:借,説你應該節制自己的慾望,要不然就沒人借你錢了!讓實話迴歸善良。
沒有解決誠實慣性(言語)的個體從以上五種方法中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
—補充:保持沉默亦或轉移話題

誠實相關語句

  1. 誠信是道路,隨着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着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着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2. 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
  3. 創起誠信校園,樹起誠信學風,成為誠信學子。
  4. 誠信為本,學做真人。
  5. 誠信為榮,失信可恥。
  6. 最大限度的誠實是最好的處事之道。
  7. 誠實守信是面明鏡,不誠實的人在他面前,都會露出真相。
  8.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9. 誠實是上策。
  10.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種誠信為先決條件。
  11. 不誠則有累,誠則無累。
  12. 誠信是溝通心靈的橋樑,善於欺騙的人,永遠到不了橋的另一端。
  13. 誠信,是一股清泉,它將洗去欺詐的骯髒,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流淌着潔淨。
  14. 誠信,讓心靈無瑕,讓友誼長存,讓世界美好!
  15. 知識是財富,誠信也是一種財富,擁有知識能使你變得充實,擁有誠信能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16. 誠,乃信之本;無誠,何以言信?誠而有信,方為人生.
  17. 誠信,如一把鑰匙,打開你我心中那扇門上的鎖,讓我們敞開心扉,沐浴那友誼的陽光。
  18. 誠信,是人類文明的階梯;誠信,是填補人類間隔的碎石。
  19. 誠信是一種自我約束的品質,不是通過一篇文章或一句話就能檢驗得出的。
  20. 誠信是人的本錢,沒有誠信的人是一個失敗者。
  21. 誠信比一切智謀更好。
  22. 誠信就像人身上不可缺的鈣,沒鈣的還能算作人嗎?
  23. 誠信就像人生航船的楫槳,控制着人生的去向。
  24. 誠信猶如一顆青澀的果,你咬一口,雖然很苦,卻回味無窮,倘若你將它丟棄,便會終身遺憾!
  25. 生活是需要誠信的,有了誠信才會有幸福可言。
  26.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27.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28. 誠實是一種力量的象徵,它顯示着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29.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30. 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
  31. 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後靠山就是真誠。
  32. 誠信是人生之本。
  33. 誠信者,受人愛戴尊敬也。
  34. 誠信是友誼的必備條件。
  35.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先導。

誠實相關故事

曾參殺豬的故事。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説:“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裏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説着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裏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説,“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裏等着,才説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説:“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誠實的小男孩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説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説。説着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説。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説:“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説完男孩兒拿着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説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着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裏只有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説:“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晏殊的誠信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説:“近來羣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説:“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羣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侯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商鞅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少年的誠信
早年,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裏觀光旅遊,據説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裏,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在一個地方只購得4瓶啤酒,於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誠實其它相關

誠信的含義
誠者,真誠、真實;信者,誠實、不欺。誠信者,誠實而守信也。誠信,作為中國古代的道德規範,歷來為人們所推崇和提倡。儒家以“誠”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範疇,認為“誠者,天地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認為“禮所以觀忠、信、仁、義也……信所以守也”(《國語·周語上》)。孔子認為“信”是朋友之間交往的重要準則,把“信”作為“仁”的重要表現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謹而信”。後來的儒學家們發展和完善了孔孟的“誠”和“信”,他們將“誠”視為“聖人之情”,是至靜至靈寂然不動的“心”(精神)(唐·李翱);將“誠”用以為至高無上的宇宙本體,認為“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北宋·周敦頤);甚至認為“誠”這一精神實體有化生萬物的作用:“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中庸》),以“誠”為宇宙的一般規律,並以“知”“行”關係去闡述“誠”與“明”的關係(明末清初·王夫之)。總之,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誠信始終作為一種“善德”為社會各階層所推崇;誠信之光始終普照着人類從矇昧走向文明,從農耕文明走向商業文明
誠信缺失的危害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對個人而言,誠信乃立人之本,是做人處世的基本準則,是每個公民正確的道德取向。從修身的角度看,誠信是人內心升起的太陽,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別人;誠信是一把金鑰匙,可以打開人的心鎖,也可以打開知識和財富的大門;誠信綻放着生命之美,生活因它而多姿,人生因它而多彩。對企業而言,誠信是其賴以生存的根本;對城市而言,誠信等同於它發展的機遇;對國家民族而言,誠信是其繁榮昌盛、自強自立的基礎。而一旦誠信缺失,危害甚大。墨子雲:“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言一朝不信,人就會失掉立身之本,企業就會失掉生存之根,城市就會失掉髮展之機,國家民族就會失掉興盛之源。老子曰:“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誠信是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道德基礎。一旦誠信缺失,社會上便會欺詐成風,市場混亂,道德淪喪,人心惟危。當今社會,假冒偽劣商品氾濫,假文憑假學歷盛行,假政績假數字屢禁不絕,信用欺詐防不勝防,假新聞假廣告層出不窮,正是誠信缺失的具體體現。尤其是學術造假非常嚴重,典型案例有:浙江大學副教授賀海波被爆剽竊論文。浙大共核查了賀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關人員涉嫌學術道德問題的論文20篇,其中賀海波涉及論文9篇。事發後,賀海波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浙大將其開除出教師隊伍。 [1] 
據悉,中國每年因為信用缺失而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5855億元,相當於中國年財政收入的37%,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因此至少減少兩個百分點。由此可見,誠信的缺失,將會影響社會的發展,阻礙人類文明的進程。
現代誠信是對傳統誠信的傳承與超越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和其它優秀文化傳統一樣,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時代都會賦予它不同的內涵,都會為它打上政治、經濟和階級的烙印。作為一種道德規範,現代誠信既是對傳統誠信的傳承,又是對傳統誠信的發展和超越。和傳統誠信相比,現代誠信有如下特點:
一是調整社會生活的內容更為廣泛。傳統的農耕社會,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交通落後,信息閉塞,人的活動範圍很小,人與人之間交冬天的範圍很窄,交往的頻率很低。除了少數經商的人羣外,社會生活的主體人羣之間的交流一般是侷限於親戚、朋友和熟人之間。而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規範,它調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交往,如果調整主體缺失,這種規範對社會生活的作用也就降價。曾子曰:“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禮樂記》雲:“著誠去偽,禮之經也。”可見,在古代,儒家所推崇的“信”也多是朋友之“信”,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大義中,“信”在很大程度上侷限於“修身齊家”這一層面上。現代社會,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信息暢通,交通方便,人類社會逐漸由農耕文明走向商業文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範圍擴大,交流的機會增多,交流合作的形式逐漸多樣化,交流的對象也由熟悉的人羣擴展到陌生的人羣。特別是在全球一體化的,信息網絡化,經濟全球化,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誠信這一道德規範所調整範圍已擴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熟人朋友的日常生活交往,大到國家政治經濟組織之間的交往與合作。現代誠信已超越了傳統意義的誠信,具有了更深廣的內涵,已從“修身齊家”的層面擴展到“治國平天下”的層面。中國共產黨“十六大”提出了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其中“德”的重要內容便是“誠信”。
二是誠信缺的危害更大。由於農耕文明時代人們的交流多限於親戚朋友熟人之間,傳統誠信只是居於“修身齊家”的層面,誠信的缺失往往是傷害親戚朋友熟人的感情,失朋友之“義”,是個人修養的缺失,是道德取向的偏差,是人性的墮落。而現代誠信一旦缺失,不但個人失去立身之本,而且還會影響一個企業、一座城市、一個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一言足以興邦,一諾豈止千金。一次金融詐騙,可導致上億的資金流失;一紙合同不履行,會使一個企業破產;一言承諾失信,可使一個國家威信掃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