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語言接觸

鎖定
語言接觸指不同語言或同一種語言內的不同方言之間的經常交往及其所產生的結果。導致語言接觸的主要原因是貿易、文化交流、移民雜居。語言的接觸會表現為相互的影響,使雙方或多方語言都發生一些變化。一種語言受另一種語言影響的常見表現是借用,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穩定而長期的接觸有可能改造一種語言,或產生出一種新的融合性語言,前者如太平洋美拉尼西亞羣島的洋涇浜英語,已成為國家廣播語言的一種。後者如佛得角羣島的通用語言葡萄牙克里奧爾語,它是葡萄牙語和當時的當地語言混合而成的新語言。在同一言語的社團或區域裏,兩種或兩種語言以上的語言雖然相互影響,但仍能保持各自獨立的現象,在語言接觸現象中被稱為雙語。例如在盧森堡大公國,德語、法語和盧森堡本地語言各自保持獨立。現代語言接觸的日常形式是翻譯和學、講外語。 [1] 
中文名稱
語言接觸
本    質
語言學研究的現象
影    響
一種語言
結    果
語音、句法、語意等的改變

目錄

語言接觸類型

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移民雜居等各種形態的接觸,都會引起語言的接觸。語言的接觸有不同的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詞的借用。語言接觸大致有以下幾種大的情況:1.語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2.語言的融合。而語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又可以分為藉詞和語言規則的借用兩種情況。語言接觸的一些特殊的形式,如:洋涇浜,混合語(例子:克里奧爾語),國際輔助語。

語言接觸詞語

語言接觸使英語中的各類漢語藉詞不斷湧現。代表中國歷史文化的詞語,如: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Tao(道/道教)、Tao Te Ching(《道德經》)、feng shui(風水)、Mandarin(官話)……這些詞語已經進入到英語的日常詞彙中。文體娛樂方面:“kongfu(功夫)、Tai Chi(太極)”等詞更是隨着中國功夫電影的傳播而廣為人知。政治經濟方面:“lianghui(兩會)”一詞,是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早帶頭使用,漸漸地,這個詞逐漸成為了各大國際媒體的通用詞彙;我國的貨幣單位jiao(角)和yuan(元)也已被收入英語詞典,有趣的是, yuan這個詞在英語中又經歷了詞義範圍擴大的過程,yuan還可以用來泛指錢(money)。“Tuhao土豪”有望攜手“Dama大媽”以單詞形式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這則消息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據相關數據統計,《牛津英語詞典》中有二百餘個包含中文淵源的詞彙。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漢語藉詞已經在英語詞彙系統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語言接觸文化融合

總部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 發佈報告稱,自1994年以來加入英語的新詞彙中,“中文借用詞”數量獨佔鰲頭,以5%-20%的比例超過任何其他語言來源。該機構主席帕亞克表示:“令人驚訝的是,由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中文對國際英語的衝擊比英語國家還大。”中山大學周海中教授認為,以漢語為來源的英語詞語是漢英兩種語言接觸的必然產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結果;隨着中華民族與英語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頻繁,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及表達方式必然會越來越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