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語義學

鎖定
語義學是指數理邏輯符號學分支之一。關於符號或語言符號(語詞、句子等表達式)與其所指對象關係的學科。美國莫里斯在提出語形學、語義學和語用學的區分時,認為語義學是對指符號與它可以運用於其上的對象之間的關係的研究。卡爾納普贊同這一區分,在《語義學導論》等著作中對語義學進行細緻研究,並把語義學分為描述的語義學和純粹的語義學。描述的語義學對某種歷史地形成的語言的語義學特徵,或對一切歷史地形成的語言的語義學特徵進行描述和分析。因所描述的是事實,故屬於經驗科學 [1] 
中文名
語義學
外文名
semantics
研究重點
語法表達、文字之間聯繫
起始時間
20世紀上半葉
所屬分類
現代語義研究

語義學概念

語義學(Semantics),也作“語意學”,是一個涉及語言學、邏輯學計算機科學自然語言處理認知科學、心理學等諸多領域的一個術語。雖然各個學科之間對語義學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體的研究方法和內容大相徑庭。語義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語言的意義,這裏的自然語言可以是詞,短語(詞組),句子,篇章等等不同級別的語言單位。但是各個領域裏對語言的意義的研究目的不同:
語言學的語義學研究目的在於找出語義表達的規律性、內在解釋、不同語言在語義表達方面的個性以及共性;
邏輯學的語義學是對一個邏輯系統的解釋,着眼點在於真值條件,不直接涉及自然語言;
計算機科學相關的語義學研究在於機器對自然語言的理解;
認知科學對語義學的研究在於人腦對語言單位的意義的存儲及理解的模式。

語義學語言學

若從嚴格意義上的語言學研究來分類,在現代語言學的語義學中,可以分為結構主義的語義學研究和生成語言學的語義學研究。
結構主義語義學是從20世紀上半葉以美國為主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發展而來的,研究的內容主要在於詞彙的意義和結構,比如説義素分析語義場,詞義之間的結構關係等等。這樣的語義學研究也可以稱為詞彙語義學,詞和詞之間的各種關係是詞彙語義學研究的一個方面,例如同義詞反義詞同音詞等,找出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
生成語義學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於生成語言學內部的一個語義學分支,是介於早期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和後來的形式語義學之間的一個理論陣營。生成語義學借鑑了結構語義學對義素的分析方法,比照生成音系學音位區別特徵理論,主張語言的最深層的結構是義素,通過句法變化和詞彙化的各種手段而得到表層的句子形式。
形式語義學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出來的一個理論陣營。最初的研究開始於蒙太古以數理邏輯方法對英語的研究,後來經過語言學家和哲學家的共同努力,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並且摒棄了蒙太古對生成語言學的句法學的忽視,強調語義解釋和句法結構的統一,從而最終成為生成語言學的語義學分支。

語義學邏輯學

現代的邏輯學,或者説形式邏輯數理邏輯等,其目的是設計出來一套形式語言系統,並對其作出語義解釋。這樣的形式語言系統是一個個抽象的封閉體系,但是可以應用於很多的不同領域,比如説法律、計算機等等領域對邏輯學的應用。
一個邏輯系統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即詞彙部分、句法部分和基於模型論的語義部分。
所謂的詞彙部分就是列舉出一個形式系統所使用的所有符號,
句法部分是這些符號的組合規則,規定什麼樣的符號序列可以是這個系統的句子,
語義部分是對合格句子的解釋,這樣的解釋通常是:在一個模型中進行的對真值條件推導。
邏輯學的語義學着眼點在於邏輯系統的語義解釋,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系統,不直接涉及自然語言。但是在形式語義學中,很多的語義學概念是從邏輯學的語義學中引申來的。

語義學計算機科學

計算理論中的語義學,其本質和邏輯學的語義學是一樣的,都是對一個形式語言系統的解釋。比如邏輯編程語言Prolog。在自然語言處理的研究中,對語義的研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比較成功的是對詞彙意義的研究,但是對更大語言單位的意義的研究還在發展中。互聯網理論中討論的Web 2.0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語義網絡,其目的是以語義為綱領組織網絡資源

語義學認知科學

在認知科學等方面對詞彙語義學的研究也很深入,早已超越了傳統的結構主義。比如lexical priming研究的是詞義是如何在人腦中以網絡的形式儲存的,一個詞彙往往會激活很多相關的詞彙。

語義學分支

語義學semantics,研究自然語言中詞語意義的學科。也可以指對邏輯形式系統中符號解釋的研究。發展趨勢是兩者匯流,相得益彰。語義學有以下5個分支。
這是哲學家對自然語言的語義的研究,圍繞着什麼是意義這一難題展開。古希臘時代柏拉圖提出,詞語的意義就是其所指對象。這種觀點稱為指稱論。有些哲學家如D.戴維森提出,語句的意義與命題的真假有關。這種觀點稱為真值論。L.維特根斯坦反對真值論,認為詞的意義是它在語言中的用法。他的理論叫做用法論。關於什麼是意義的爭論,還在進行。
語文學家早就關注語義問題,尤其是詞義演變問題。中國和西方學者都作過大量而細緻的詞源和訓詁研究。
結構語義學
結構主義理論影響下,一些語義學者由歷時性的研究轉向共時性的研究,由研究一個詞的語義變化轉向研究詞與詞的語義關係。
目標是描寫和解釋人們的語義知識,同時,也描寫一切詞組和一切句子的意義
孟德斯鳩語義學
認為了解一個句子的語義就是了解該句子是否符合真值條件,是否真實反映世界上的情況。

語義學研究傳統

中國有很悠久的語義學研究傳統,從最早的《爾雅》、《方言》,到後來的《説文解字》等等都是對詞彙和漢字的意義的研究。還有中國的註疏訓詁學的研究實際上涉及到詞彙學以及歷史詞彙學的很多內容。王力先生的鉅著《漢語史》中就有詞彙意義發展變化的一個專門部分。
自從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引進中國以後,中國的結構主義詞彙學有了很大的進展,出現了很多的著作,比如北京大學中文系符淮清先生的《詞義的分析與描寫》,還有賈彥德先生的著作《漢語語義學》都是代表性的著作。
20世紀末以來隨着生成語言學在中國的興起,形式語義學也開始有所發展,比如中國香港潘海華和中國台灣的林若望。在中國大陸,這方面的研究還是剛剛起步。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學中文系袁毓林先生,比如他對漢語“都”的研究。

語義學研究重點

語義學研究的重點在於語言意義表達的系統,不涉及具體的應用。語用學也研究語言的意義,但是更多的着眼於語言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言語行為、預設、會話涵義等等。但是在形式語義學的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很多學者把語用學的內容進行了形式化。

語義學主要理論

語義學命名論

命名論是最原始的語義理論,該理論把詞看作是該詞所指事物的名稱或標記。

語義學概念論

概念論認為詞彙與該詞彙所指的事物之間的關係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其中介是存在於人的頭腦中的概念,詞彙通過概念來指稱事物,概念便是詞彙的意義。

語義學語境論

語境論認為語言的意義離不開使用語言的語境,語義不是抽象的,它存在於語境之中,它來自語境,取決於語境。

語義學行為主義論

語義的行為主義論和語義的語境論有相似之處,它也把語義放到交際互動過程中去研究,但它更注重人的心理活動,認為語言的意義存在於語言使用者在交際過程中對聽到話語的反應。

語義學混淆概念

和語義學經常混淆的一個術語是符號學semiotics),二者沒有直接的聯繫。(關於符號學的具體內容,請參見相關條目。)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美國的general semantics,其主旨與語義學沒有直接聯繫,general semantics這方面的著作比如有早川一會的《語言行動》(Language in Action)、《語言與人生》(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現今的形式語義學的研究在歐美的語言學系都很繁榮,哲學系對形式語義學的研究已經漸漸失去了原有的興趣,進而轉向了心靈哲學的研究。
參考資料
  • 1.    彭漪漣.邏輯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