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語保故事

鎖定
2021年12月7日,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建設紀實《語保故事》在北京正式發佈。 [1] 
中文名
語保故事
作    者
王莉寧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年11月
頁    數
408 頁
定    價
16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19462772 [3] 

語保故事發展歷程

《語保故事》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組織有關專家和語言文字工作者編寫,共收錄100篇語保工程開展中發生的珍貴故事。作者團隊中既有長年從事語言調查研究的專家學者,也有來自其他領域的科學家、志願者等,一個個具體的故事講述了我國語言文字工作者,為保護傳承地方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化,開展語言資源保護工作的難忘經歷。書網互聯、音頻同步是這本圖書的出版特色。圖書各章節標題後均附有二維碼,閲讀時可用手機掃碼,進入在線訪問模式,《語保故事》朗讀者將用優美的聲音帶領廣大讀者走進絢爛多姿的中華語言瑰寶殿堂,回顧五年語保路上發生的動人故事。 [1] 
2015年,教育部、國家語委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語言資源保護研究工作。語保工程一期歷經五年建設週期,完成1700多個調查點,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和展示平台。
2021年,為推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語保工程二期建設正式啓動。 [2] 

語保故事內容簡介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簡稱語保工程)是由國家財政支持、教育部和國家語委組織實施的重大語言文化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大規模的語言資源保護項目。歷經五年建設週期,工程一期完成了1700多個調查點,調查範圍涵蓋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全國所有省份;調查收集到123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的原始語料數據1000多萬條,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和展示平台。
為了記錄語保工程一期的建設歷程,回顧工程建設者篳路藍縷的足跡,工程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和語言文字工作者等編寫《語保故事》一書。本書通過真實生動的內容和形式呈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語言資源保護事業的重大戰略和卓越成就,描繪了全國各民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為保護傳承中華優秀語言文化而奮鬥的宏大畫面。本書將帶領廣大讀者走進絢爛多姿的中華語言瑰寶殿堂,回顧五年語保路上發生的動人故事。 [3] 

語保故事作者簡介

王莉寧,女,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漢語方言學、語言資源學。 [3] 

語保故事圖書目錄

語保故事目錄
第一章 初心
我和語保/ 002
孫宏開(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學習去解決問題/ 006
張惠英(海南師範大學)
畢力格印象/ 009
丁石慶(中央民族大學)
堅守與希望/ 013
—記語保工程中的一老一小
王鋒(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語保與疫情/ 017
汪國勝(華中師範大學)
在“寶島”做語保/ 021
莊初升(浙江大學)
語保工作帶來的驚喜與收穫/ 025
林亦(廣西大學)
任重道遠,苦盡回甘/ 030
喬全生(陝西師範大學 /山西大學)
一個好朋友/ 035
王莉寧(北京語言大學)
鄉音誰可託/ 040
汪涵(湖南廣播電視台)
《桃源遺音——邊境獨龍語》紀錄片拍攝記/ 044
徐蓉(上海子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給鄉音安個家/ 049
鄧玉榮(賀州學院)
留住温暖的鄉音/ 054
陳惠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李曉雲(廣東省廣州市教育局)
挽住鄉音牽繫鄉愁/ 058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方言調查項目散記
崔淑桃(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語言文字應用管理中心)
江蘇語保·先行先試/ 061
趙曉羣(江蘇省教育廳)
上海語言資源建設紀略/ 066
張日培(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語保中的“原汁原味”/ 071
——記蘇州話方言發音人的遴選工作
馬培元(江蘇省蘇州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泉城尋“人”/ 075
楊靜(山東省濟南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走進玉樹,感悟“語保”/ 079
哈澍(中國傳媒大學)武晶平(北京外國語大學)
青山綠水記方言/ 084
——四川青川縣方言調查札記
周及徐(四川師範大學)
一位優秀“語保人”/ 089
莫超(蘭州城市學院)
在調查和翻譯裕固族語言的日子裏/ 091
賀繼新(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文聯)
邱倫闊和他的“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館”/ 095
郄遠春(西安工業大學)
兩位口頭文化發音人/ 099
肖萍(寧波大學)
不圖麩子不圖面,錄好方言做貢獻/ 103
趙致平(山東濟南方言發音人)
第二章 守護
麻煩種種/108
錢曾怡(山東大學)
語保的寶/111
張世方(北京語言大學)
丹巴縣的語保達人/116
—記拉爾吾加先生
李大勤謝穎瑩(中國傳媒大學)
追逐壽星,問禮布衣/120
—尋找發音合作人
包玉柱(中央民族大學)
一波三折,好事多磨/126
吳繼章(河北師範大學)
語保田野一日/129
胡松柏(南昌大學)
找尋遠去的輝煌/ 133
——貴州龍里羊場布依語調查札記
周國炎(中央民族大學)
長途跋涉,一人難求/ 137
——阿里語保調查手記
龍從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方言守護者李德俊:這是深入骨髓的愛/ 141
嶽立靜(山東大學)
尋甸語保回憶/ 147
塗良軍(雲南師範大學)
哀牢山下的牧羊老人/ 150
——記新平彝語中部方言臘魯話發音人李貴明
王國旭(雲南民族大學)
尋尋覓覓語保路/ 153
姜莉芳(懷化學院)
語保酸甜苦辣那些事/ 157
項菊(黃岡師範學院)
語保工程,人生印記/ 162
王俊(江西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在陽光“普”照下,保一“方”平安/ 166
朱鴻飛(浙江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一步之遙/ 170
朱廣秀(安徽省淮南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尋找發音人/ 174
羅瑛(四川省江油市教育發展中心)
盡職盡責做“語工”/ 179
——我的“語保”工作小記
石才以(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教育體育局)
語保老男趣事三則/ 183
辛永芬(河南大學)
語保中那些無法忘卻的人/ 187
馮法強(海南師範大學)
可愛的老鍾/ 192
張勇生(江西師範大學)
義都語調查回憶/ 196
——我的語保情緣
米古麗·米熊(西藏察隅義都語發音人)
蘆山方言調查手記/ 200
袁雪梅(四川師範大學)
在海島過生日/ 203
甘於恩(暨南大學)
濃濃鄉語情,寄語相遇親/ 208
——河北涿鹿方言發音人招募遴選補記
蓋林海(石家莊學院)
第三章 成長
語保之緣/212
劉宏宇(河北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一點一熔金在爐/215
李冰(山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木棉花樹下的語保人/219
董光柱(廣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當好照料人,呵護“語寶寶”/222
—我與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四川漢語方言調查項目的那些事兒
王運芳(四川省教育廳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遇見語保/226
曹軍平(陝西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語”,你同行/ 230
朱德康(中央民族大學)
靈寶歌謠《鸚哥兒吃食》調查手記/ 233
段亞廣(河南大學)
一次一波三折的調研經歷/ 237
孫紅舉(西南大學)
我與拉塢戎語業隆方言調查/ 241
尹蔚彬(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思君憶君,魂牽夢繞/ 245
——義都語搶救性保護記
劉賓(聊城大學)
高山流水易得,知音難覓/ 249
陳龍(雲南財經大學)
清水黟山馬頭牆/ 252
慄華益(安徽大學)
語保調研的“結賴”與“停當”/255
林芝雅(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山西鄉寧語保的“特別”印象/259
王曉婷(山西大學)
三十而立,語保有約/263
黃修志(魯東大學)
奔跑的行李箱/267
——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籌備工作花絮
李文傑(魯東大學)
語保工作見聞/270
張廣村(魯東大學)
語保花開別樣紅/273
王長武(重慶文理學院)
關於一條路的一些事/278
宋成(江蘇師範大學)
温和而意志堅定的文化守護者/ 281
楊銀梅(中央民族大學)
初識語保:墨脱之行/ 285
林鑫(中國傳媒大學)
語保之火,志願者之路/ 289
楊慧君(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聽見/ 294
邵美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言裏透着“情”/ 297
黃明豔(重慶市渝北區漢渝路小學)
鏘鏘青島行/ 300
吳茜鳳林佳慶(清華大學)
第四章 傳承
上海金山方言調查略記/306
遊汝傑(復旦大學)
他們是真正的語保人/309
黑維強(陝西師範大學)
“語保”情趣,念念於心/314
鄒德文(長春師範大學)
一個傳統節日的昇華/319
李錦芳(中央民族大學)
語言調查的另一面/323
——憶甲波牙和郎加他黃成龍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王保鋒(中央民族大學)
“語保”在巴爾虎草原/326
哈斯其木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瀾滄江畔的語保人/ 330
趙金燦(雲南民族大學)
方言的温度/ 335
劉鴻雁(寧夏大學)
延安語保人/ 339
高峯(西安文理學院)
建水祭孔人:王阿叔/ 343
王仲黎(雲南大學)
彌足珍貴的語保記憶/ 348
陳小燕(桂林旅遊學院)
淳樸的海南阿叔/ 352
馮冬梅(海南師範大學)
與非遺結緣/ 356
原新梅(遼寧師範大學)
有緣莊河語保/360
孫德宇(遼寧莊河方言發音人)
走進金秀瑤寨, 探訪坳瑤文化守護人/364
盤美花(廣西民族大學)
荔波語保行記/367
梁敢(廣西民族大學)
“扳藕”、篾匠、紡車及其他/371
羅昕如(湖南師範大學)
荒茶——遂昌方言文化的淨土/374
王文勝(浙江師範大學)
密語尋蹤/378
王洪鐘(浙江師範大學)
輕擷鄉音,敍談鄉情/382
孫稚(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漢語委辦公室)
保方言留鄉愁/385
——語保調查協助隨感盛壽良
(江西省上饒市教育局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難忘的語保經歷/388
唐愛華(宿州學院)
蔚縣語保札記四則/392
李旭(天津外國語大學)
它們在傾訴什麼/396
王亦傑(吉林琿春方言發音人)
鄉音不改情依舊/400
李天喜(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東關小學)後 記/405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