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認罪

(漢語詞語)

鎖定
認罪是罪犯承認犯罪事實,並對其違法性、社會危害性和應受懲罰性產生合乎行刑目的的認識。從認識的內容和程度來看,包括兩個層次、三個繼起遞進的環節。兩個層次是承認犯罪事實是認罪的低級層次,認識到行為的違法性、社會危害性和受懲罰的該當性是認罪的高級層次;三個環節即認罪、服判、守法。承認犯罪事實,指罪犯對其所實施的犯罪行為無保留地如實供述。一般來説,罪犯只要把主要犯罪事實和犯罪的主要情節交待清楚,即可認為系承認犯罪事實;認識到犯罪行為的違法性、社會危害性和受懲罰的該當性,是指罪犯對其犯罪行為產生與刑事判決基本一致從而合乎行刑目的要求的認識,即認識到並承識其行為的違法性、社會危害性及其受懲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只有認罪,才可能服判,服判是認罪的必然認識結果;只有認罪服判,才可能進而領悟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係的神聖性和法律的嚴肅性,形成遵守法律的必要性的認識和其實踐,遵守法律遂又是認罪服判的必然認識結果。三個環節在時間上繼起,在認識水平上遞進,最終通向刑罰感受能力。 [1] 
中文名
認罪
注    音
ㄖㄣˋ ㄗㄨㄟˋ
釋    義
承認自己的罪行
出    處
《齊東絕倒》

認罪基本解釋

[peccavi] 承認自己的罪行。
證據確鑿,不認罪是徒勞的。 [2] 

認罪引證解釋

指承認自己的罪行。
呂天成 《齊東絕倒》第二齣:“等着我為君的去升座,便把老頭兒認罪盡憑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後來同鄉官知道這件事,便把 彌軒 叫到會館裏來,大眾責備了他一番,要他對祖父叩頭認罪。” 劉紹棠 《二度梅》二:“你怎麼不低頭認罪啦?” [2] 
參考資料
  • 1.    鄒瑜.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12月
  • 2.    資料  .漢典[引用日期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