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認知訓練

鎖定
認知訓練是指將心理學專業理論、範式與遊戲化思維相結合而設計的一系列訓練系統。系統結合被訓者的現狀及心理發展特點,主要對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力、情緒能力、認知靈活性等6大認知能力進行訓練,幫助被訓者提升認知水平
中文名
認知訓練
外文名
Cognition Training

目錄

認知訓練簡介

認知能力訓練(MindStory Cognitive Train )是基於神經可塑性理論(NeuroPlasticity) [1]  設計的針對人的認知能力進行科學測評及系統化訓練。
訓練一般採用認知神經科學(Cognitive Neuroscience)研究中所採用的標準化實驗範式來進行測評項目和訓練項目的設計,實現了對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力情緒能力、認知靈活性等多種認知能力的測評和訓練功能,並通過精心設計的不同訓練課程來指導使用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針對性訓練。

認知訓練理論基礎

神經可塑性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發現,過去的科學家往往認為在嬰兒關鍵期後,大腦結構往往不發生變化,但現有研究發現青少年期和成年以後的大腦也具有可塑性。
腦可塑性是指大腦在外界環境和經驗的作用下不斷塑造自身的結構與功能從而適應環境需要的能力。在個體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大腦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剛出生時,嬰兒大腦便擁有約兩千萬億個神經元,但是此時的神經元之間的聯結是相對冗餘的、雜亂的。隨着年齡的增長,在學習、訓練以及多種經驗等因素下,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聯結開始逐漸精簡和修飾。經常使用的聯結得到強化並保留下來,逐漸形成適應外界環境的神經網絡。因此,從神經元聯結的角度上來説,學習是形成新聯結的過程,而練習則是鞏固已有聯結的過程。以往的神經可塑性研究多從分子、突觸水平到皮層功能區域水平的角度來研究,已取得了一定進展。雖然單個神經元或功能腦區都有自身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這些神經元或腦區構成的網絡以及網絡中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協調和相互作用才是個體表現出綜合行為的根本原因 [2] 
總之無論神經元之間的聯結的變化,還是腦網絡的改變,都可能改變我們某種認知能力,這就是認知訓練的理論基礎。

認知訓練應用

認知訓練的應用十分廣泛,從幼兒認知訓練到老年認知訓練,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認知訓練方法以及側重點。認知訓練在一些病症中也有應用,如:腦外傷患者的認知訓練 [3]  ,阿茲海默症認知訓練 [4]  ,還有對焦慮症的認知訓練 [5] 
參考資料
  • 1.    Garlick D.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 general factor of intelligence: the rol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neural plasticity as an explanatory mechanism.[J]. Psychological Review, 2002, 109(1):116-36.
  • 2.    段旭君. 基於大尺度腦網絡分析方法的腦可塑性研究[D]. 電子科技大學, 2013.
  • 3.    何成松, 李衞平, 楊大鑒. 腦外傷患者的認知訓練[J]. 中國康復, 2004, 19(4):242-242.
  • 4.    徐東娥, 魏利娟, 茅柳英,等. 輕中度老年痴呆病人認知訓練效果觀察[J]. 護理研究, 2008, 22(4):332-334.
  • 5.    田寶, 郭德俊. 認知訓練對不同類型考試焦慮的作用[J].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3, 19(1):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