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誅,漢字二級字 [3]  ,讀作zhū,形聲字,最早見於金文 [12]  。本義是譴責、責備;引申有殺戮,治罪,討伐,記述等意思。 [1] 
(基本信息欄使用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拼    音
zhū
鄭    碼
SMKO
筆順編號
4531123
GBK
D6EF
五筆86
YRIY
倉    頡
IVHJD
部    首
筆畫數
8
平水韻
平聲七虞 [2] 
字    級
二級字 [3] 
繁    體
統一碼
基本區 U+8BDB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四    角
3579₀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誅,形聲字。從言,朱聲。言(訁)表意,表示用言語聲討;朱(zhū)表聲,朱指紅色有光明意,表示譴責、討伐是正大光明之事。形旁簡化。
本義是責備、譴責。引申為殺。字形序列中,1以“戈”為形符,會殺戮意,小篆等以“言”為形符,會責備意。《説文》:“銖,討也。”段玉裁注:“凡殺戮糾責皆是。”《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在此意為責備。《孟子·梁惠王下》:“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在此意為殺戮。 [7-8] 

詳細解釋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ū
動詞
譴責

誅,討也。——《説文》
誅,代。誅猶責也。——《白虎通》
誅以馭其過。——《周禮·太宰》
誅求無厭。——《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誅放、誅懲、誅心
殺戮。奪去生命
kill
立誅殺曹無傷。——《史記·項羽本紀》
不當誅之。——清·黃宗羲《原君》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 張溥《五人墓碑記》
以誅奸賊。——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誅流、誅害、誅赦
治罪,懲罰
punish
誅嚴不為戾。——《韓非子·五蠹》
故卒不加誅。——漢·劉向《列女傳》
原情定過,赦事誅意。——《後漢書·霍胥傳》
誅意、誅惡、誅率
要求;索取
ask for
誅屢於徒人費,弗得。——《左傳·莊公八年》
人人自制,是以貪財誅利,不畏死亡。——《資治通鑑》
誅求無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誅斂、誅求無厭、誅攫
討伐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
下無倍畔之心,下無誅伐之志。——漢·賈誼《治安策》
誅暴討逆、誅國、誅討、誅叛
剷除
eliminate;uproot
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屈原《卜居》
誅茅
記述
record and narrate
吾以為古之善者則誅之,今之善者則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

參考資料: [1]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討也。從言朱聲。陟輸切 [9] 

説文解字注

討也。
凡殺戮、糾責皆是。
從言。朱聲。陟輸切。
四部。 [10] 

康熙字典

《唐韻》陟輸切《集韻》《韻會》追輸切,音株。《説文》討也。《廣雅》殺也。《書·胤徵》以幹先王之誅。《禮·月令》詰誅暴慢。註:誅者,戮其人。《前漢·法志》徵暴誅悖,治之威也。《莊子·庚桑楚》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幽暗之中者,鬼得而誅之。
又《釋名》罪及餘人曰誅。誅,株也。如株木根,枝葉盡落也。《周禮·秋官·司烜氏》軍旅修火禁,邦若屋誅,則為明竁焉。註:鄭司農雲:屋誅,謂夷三族。
又《易·雜卦》明夷誅也。註:誅,傷也。
又《晉語》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又《玉篇》罰也。《禮·曲禮》以足蹙路馬芻有誅,齒路馬有誅。註:誅,罰也。
又《類篇》責也。《左傳·襄三十一年》誅求無時。註:誅,責也。《周禮·天官·大宰》誅以馭其過。疏:人有過失,非故為之者,則以言語責讓之。
又翦除也。《晉語》故以惠誅怨。註:誅,除也。《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杜甫·嶽麓山道林二寺詩》傍此煙霞茅可誅。《正字通》翦茅為屋。借用誅字。
又葉之由切,音周。《華核·自責文》不敢違敕,懼速罪誅,冒承詔命,魂逝形留。
又葉株遇切,株去聲。《蔡邕·釋誨》下獲燻胥之辜,高受滅家之誅,前車已覆,襲軌而騖。 [1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楷書
行書
篆書
隸書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清
陟輸切
ȶjuo
集韻

全清
追輸切
ȶio
韻略






追朱切

增韻






鍾輸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魚模



全清

tʂiu
中州音韻

魚模





徵如切

洪武正韻



全清
專於切
tʃy
參考資料: [6]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
i̯u
先秦
王力系統
t
ǐwɔ
先秦
董同龢系統
t
ju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t
iew
先秦
李方桂系統
t
rjug
兩漢
東漢




juo


ju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jwo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jwo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j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ȶ
i̯u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ȶ
ǐ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ȶ
juo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ȶ
iuo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ȶ
ju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ȶ
ǐu
參考資料: [4-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